张 淇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
张 淇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篮球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培养篮球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克服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最有效地激发篮球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提高篮球运动员自我动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集中注意力和防止各种干扰的能力。心理训练与体能、技术、战术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和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同时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的前提和保证。反过来,体能、技术、战术训练又是心理训练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心理训练必须和体能、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兴趣和目标训练
篮球运动特点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青少年开始从事篮球运动开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篮球的兴趣,加上青少年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很快热爱这项运动。随着训练的时间推移,很多青少年的篮球热情会逐渐减弱,对篮球训练的兴趣下降,这时候对运动员的兴趣训练是这一阶段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在训练中要采取多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来吸引运动员积极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要尽量形象化,利用多种训练工具生动的讲解篮球知识和技战术,使运动员不断的对篮球训练保持较高的训练热情和篮球训练兴趣。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可以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竞争的训练模式来强化运动员的训练,避免单调、枯燥的训练。在篮球训练中教练员要多观察和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及思想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同时目标训练也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一种重要方面,在青少年开始进行篮球训练时要对运动员提出较小的训练目标,比如校、区级别的比赛成绩。在目标训练过程中要使运动员清楚了解个人的目标是集体目标的一部分,只有努力完成每个小目标才能不断进步争取更大的目标。
2.2 意志和个性品质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比较激烈的比赛项目,队员在比赛和训练场上要经常进行高强度的身体接触,这种条件对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非常巨大。青少年由于年龄比较小,经常受不了这种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这方面的教育,培养运动员顽强的训练尤其是比赛中个人顽强的意志力,在训练中多以表扬为主,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力表现,潜移默化的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力心理品质。同时,教练员更要重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个性的培养,运动员的个性在比赛中对其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要留心观察每个运动员的表现,针对不同运动员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进行训练,引导运动员形成有利于个人篮球技战术发展的良好个性,及时发现不良个性形成并进行引导和教育。教练员的个人模范作用也是帮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形成良好个性的一个途径,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和生活中要时刻树立正面形象,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教育运动员。
2.3 比赛中心理调整能力训练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往往能够决定比赛的最后成绩,所以对运动员比赛中心理调整能力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篮球比赛由于是高强度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而影响比赛的走势,严重的会导致比赛的失利。教练员针对比赛中心理调整能力训练,首先要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调节和思想动员工作,认真研究比赛的对手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进行讲解和说明,提高运动员心理准备能力。其次,运动员在比赛前后要对比赛场上进行分析和总结,赛前的分析有助于运动员在心里上提高认识,有必要可以让每个运动员在比赛前说明自己本场比赛如何自我比赛和调节,赛后总结有助于下一次比赛提高比赛经验,从而加强比赛中心理调整能力。最后,为了能够加强比赛中心理调整能力教练员要仔细安排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及时暂停比赛,用明确的语言调整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运动员也可以通过身体活动或深呼吸等具体方法来缓解心理状态。
3.1 心理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
篮球运动的心理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心理训练不同于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但与技战术的训练又有巨大的关系。篮球技战术训练包括体能训练是对运动身体负荷的不断刺激,从少到多、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在这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教练员在训练中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及技战术能力,同时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求教练员注意生理、心理负荷的同步发展。训练过程中生理、心理负荷的同步提高,是相互促进的,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减少比赛中干扰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
篮球比赛中有很多干扰因素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导致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产生心理变化,进而可能输掉本该赢得比赛。篮球比赛场上的干扰因素很多,比如裁判的判罚、球场上的观众、对手的挑衅等等。在比赛中很多年轻的篮球运动员不能够百分比的投入比赛,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无法全身进行比赛。首先,教练员要明确的告诉运动员这些干扰因素是篮球比赛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他们,不能消极逃避也不能过度对抗,要做到赛前尽可能学习和认识这些干扰因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比赛中发生问题赛后要认真总结,提高认识,避免下次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其次,提高运动员比赛场上自我调节能力和掌握具体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比赛中如果对裁判员的判罚不满要通过正当途径去解决,教练员平时也要对运动员这方面加强教育,比赛的主要精力放在球上,不要过多考虑裁判因素。如果比赛中受到对手或观众挑衅要保持冷静,首先做到不要有身体动作,清楚知道这是对手的比赛策略,打好球是对对手或观众的最好回应。
3.3 培养队伍团结精神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团队合作是比赛胜利的前提,同时培养篮球队伍的团结精神也是训练运动员心理的一个方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变化较大,在篮球比赛中容易心理波动,加强整个运动队的团结精神有助于运动员进行及时心理调节,依靠整体的力量来缓解个体的心理变化。首先,青少年篮球运动要清醒的认识到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赢球要靠集体的力量。运动员在球场上比赛要经常进行相互鼓励,比如进球后击掌庆祝,失误后相互激励,在比赛场上通过相互之间的叫喊篮球鼓励同伴,让大家意识到集体的存在。其次,比赛中有队员受到干扰心理发生变化时,其他队友要及时阻止队员不理智的行为,主动制止并鼓励队员,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发挥篮球队伍的团结精神强化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最后,场下队员也要对场上队员起到呼应作用,让每一个运动员都感受到集体精神的存在,提高心理适应和调整能力。
现如今篮球比赛胜负已不仅仅是依靠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心理因素在比赛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掌握一定技战术的同时,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将成为今后篮球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非常重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兴趣和目标训练、意志和个性品质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调整能力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应该心理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减少比赛中干扰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及培养篮球队伍团结精神。
[ 1 ] 孙墨林.延边青少年男篮运动员个性心理因素对篮球意识的影响研究[ D ].延边:延边大学,2010.
[ 2 ] 李恒.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 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49-51.
[ 3 ] 张立芝.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115-116.
[ 4 ] 刘海涛.如何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173.
[ 5 ] 杜杰.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J ].少年体育训练,2008(6):51.
G841
A
1674-151X(2015)11-062-02
2015-09-22
张淇(1990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