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分制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5-12-04 09:19刘敏徐静李梅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分制对策建议

刘敏+徐静+李梅芳

摘要:学分制的改革与实践已成为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烟台市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该地区高校实施学分制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探究分析,进一步探索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对策,以期能够对学分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分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13-02

学分制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已被大多数的国家所使用,已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学分制自产生以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在于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发展的规律。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一、学分制的定义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为单位,量化学生学习分量,规定学生修习的学分数量,只有修完规定学分,方能毕业。学分制的基础为选课制,通过学分和学分绩点计算和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学生课程学习的完成、毕业和取得学位都要以学分制进行考量,同时辅以导师制,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烟台地区高校学分制推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现阶段烟台高校大多采用的是学年学分制和绩点学分制相结合的学分制模式,但可以发现这种学分制仍是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产物,实质上仍是一种形式上变化了的学年学分制。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7份,问卷回收率93.5%。经过筛选,保留有效问卷176份,问卷有效率为94.1%。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学分制认识程度不足。学分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虽然不短,但由于受近几十年传统学年制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推行学分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学分制知道并很了解、知道但不了解、根本不了解的比例分别占到了28%、63%、9%,对于如何计算学分绩点的学生知道但不了解、根本不了解的分别占到了57%、18%,只有约1/4的学生对学分制和学分绩点的计算比较了解,而且如果学生对如何计算自己的学分绩点不清楚,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获得学位。

2.学生自主能力有待提高。在校大学生由于自主能力较弱加上对专业理解程度又不高,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在调查问题时,选择“完全按照学校教学计划执行”的学生占40%;选择“自己有一套学习计划”学生占35%;而认为“无所谓,都可以”的学生数量占2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自己在校学习计划没有过多的考虑和选择,大多数学生选课完全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实施。而在对选修课的学习方面,由调查结果可知,进行相关学习安排、不进行相关学习安排、看自己时间安排的学生分别占到了16%、53%与31%,在校学生面对选修课程大多数选择直接接受教师面授的方式,而进行相关学习的学生则占少数。

3.学制缺乏弹性。我国高校通常实行的是以4年标准学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若学生在学习中途出现困难或因为其他情况,难以继续完成学业,允许学生延期毕业。而调查数据显示,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学习时间与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占到29%与49%,只有22%的学生会“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毕业”,而有90%的学生觉得提前毕业的难度比较大,只想按照学校规定的4年顺利毕业。以上说明弹性学制的规定在理论上是科学合理的,但真正实行起来还有很大困难,因此,真正考虑过自己是否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的人数非常少。

4.师资结构和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1)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第一,数量不足。学分制要求给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性,通过调查结果发现,58%的学生认为“拥有一定的师资力量,但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第二,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高校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其知识结构单一且不完善。通过调查发现,只有31%的学生认为选修课教师“知识丰富、专业性极强”。(2)教育资源短缺。如图书馆资源匮乏,专业书籍等更新不及时,学习场地和设备使用冲突等。通过调查发现,45%的学生对现高校教育资源不是很满意,满意的仅占到18%。

5.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方面需改进。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由学校教学计划制定。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主要表现在选修课比例偏低。调查显示,各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还有待完善,尤其是还需进一步提高选修课的设置比例。

三、高校学分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观念制约。学分制作为一项教学管理制度,它的改革要建立在了解学分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现阶段,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那些不合理的、教条的东西依然存在,成为制约学分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的阻力。学校自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在选课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由度。此外,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学生只要完成规定学分,就可提前毕业,但在学生和家长的传统观念中,不放心也不愿意提前就业。这导致弹性学制很难实行。

2.配套管理制度缺乏。学分制是高校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并非单纯的教学管理制度,现阶段,学校内部与学分制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大多是在以前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运用到现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中来,使得学分制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3.高校教育资源不足。高校的教学体制改革,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几乎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大规模的展开,高校教师总体量的增大远远落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同时高校的投入、基础建设的速度都相对慢得多,从而加剧了资源供给不足与学生人数增大过快的矛盾。许多教师专业精深但知识面相对狭窄,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难以开设适应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现实需要的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提到了选课质量与数量问题,选课系统工作效率低,基础设施使用冲突等问题。endprint

4.就业制度滞后。学分制的实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弹性,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因为种种原因推迟毕业。但目前由于社会方面人事、劳动制度还很不完善,人才自由流动的条件很不充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使学生面临即使经过个人努力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但也很难顺利就业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弹性学制的推行。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延长学习年限,学生的家长难以接受,用人单位也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另外,由于高校办学自主权还不够,高校在学生的录取、毕业证书的发放、学籍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很多方面都没有自主权,需要听从国家统一规定,客观上也造成了学校难以实行真正的弹性学制的现象。

四、我国高校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对策探讨

1.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分的计算不是完善高等教育学分制的根本问题,更需要强化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深层问题。学分制的形式取决于培养模式,学分制“活”的程度取决于培养模式“通”的程度,因此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学分制更为灵活有效。还要对学分制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都能扭转思想观念,重视学分制改革,明确学分制改革的各项制度和要求,才能顺利推进学分制改革。

2.完善课程设置。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出学分制弹性灵活的优势,可以再适度扩大选修课比例,尤其是减少专业必修课和扩大专业选修课比例,以保证学生的选择自由权。在开设有些专业选修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按照学科大类来设置选修范围,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灵活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人才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目的。

3.加大教学资源投入。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己经严重影响了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所以学分制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质和量有了新的要求。首先,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其次,实行优质优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进优秀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收获品质高的课程。最后,加强院校合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群策群力,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

五、结语

学分制建设的多样化,需要加大对设备经费和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建设。引进现代教学技术设施,支持教学管理系统、选课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及教学信息中心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与学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钟琼.学分制下的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51.

[2]高玉杰,刘勇.高校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5,(12):61.

[3]吕向虹.论学分制内涵体系及其制度设计理念[J].高教探索,2007,(02):4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学分制对策建议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