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四首钢琴奏鸣曲“非典型结构的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2015-12-04 19:35朱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贝多芬

朱丹

摘要:贝多芬是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一生的创作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在音乐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被尊称为“乐圣”。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后人将其作品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与《圣经》类比,誉之“音乐中新、旧约全书”。他的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大部分采用奏鸣曲式写成,但也有非奏鸣曲式的,这体现了他对传统奏鸣套曲结构布局的突破,这对后来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贝多芬四首钢琴奏鸣曲非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这一结构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为丰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研究尽一些微薄之力,为钢琴曲的创作及演奏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非奏鸣曲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03-02

一、引言

在西方奏鸣套曲从斯卡拉蒂式的古奏鸣曲式到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为代表的奏鸣曲式,渐趋成熟。其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式写成,但从莫扎特开始就有了对这一模式的突破,如在他的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就采用了变奏曲式。贝多芬更加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在钢琴曲创作上取得了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现选取贝多芬四首钢琴奏鸣曲(第12、13、14、22)的第一乐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倍复三部曲式的第一乐章

第十三钢琴奏鸣曲(OP.27 No.1),主调降E大调,速度行板。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复三部曲式,但笔者认为是倍复三部曲式。图式如下:

首部(1-8小节),呈示段和对比段均是两个乐句(2+2)构成的平行乐段,右手柱式和弦左手音阶式的跑动.中部(9-20小节),C段是两句(2+2)类平行乐段,织体加密,第二句上移小三度自由模进。D段是两句(4+4)平行乐段。值得注意的是再现部(21-36小节)从呈示段重复开始使用装饰变奏。中间部分的E段(37-44小节)与F段(45-52小节)均是二句(4+4)对比乐段,两段的第二句相同,E段重复一次并转G调终止。六连音琶音从左右手流淌伴随柱式属和弦,53-56小节是再现F段第一句,57-66小节是重复变连接功能,且先行转回主调,提前为再现部分做好和声上的准备。再现部分是变奏重复,尾声引用首部材料。因为其三声中部写法及再现部的减缩再现,故该乐章还带有明显的回旋曲性。

三、双复三部曲式的第一乐章

第二十二钢琴奏鸣曲(OP.54),主调F大调。图式如下:

该曲是由两个复三部曲式叠加在一起构成的双复三部结构。首部的呈示段(1-8小节)为重复乐句,对比段(9-16小节)使用主题材料与节奏,平行乐段。并列单二部曲式的对比段常常自身重复。第一个三声中部转至属调,第二个是第一个的变调重复,结构上也有变化。第一次再现为装饰变奏的再现,第二次为带扩充的再现。尾声的低音部是主持续,先是对主题材料的引用并装饰变奏一次,然后是将动机逐渐分解的陈述,最后在六次柱式和弦中结束。整理来看具有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

四、变奏曲式的第一乐章

第十二钢琴奏鸣曲(OP.26),主调降A大调,速度行板。主题图式如下:

五次变奏的整体与内部结构划分、调性(仅变奏III为降a小调)、和声同主题相同。主题含多次二度关系音程组的连缀,对比乐句的新材料来自于左手陈述与右手平行三度的进行,在乐句进行中双手悄然交换了材料的主次地位。这一句尽管在主调但频繁发生的离调为忧伤的主题陈述增添了一抹奇异的色彩。再现单二部曲式常常作为变奏曲的主题,通过旋律的装饰变奏和织体的变化使变奏的音乐获得了流动的积极的发展。变奏I(35-68小节)出现三十二分音符并贯穿始终,变奏II(69-102小节)右手贯穿三十二分音符的节奏律动作和声伴奏织体,旋律主题在左手并夹带和声的分解音,在匀速的十六分音符律动中摇曳,由此产生轰隆隆的变奏效果。变奏III(103-136小节)交替到同名小调,以各种线条组合譬如右手旋律的上行线条与左手和声的平行上行线条,及对比乐句中不同长短线条的搭配作为变奏的基本方案。旋律声部的连续切分节奏带有摇摆感。变奏IV(137-170小节)左右手均分布以两个音为基础的变奏动机。变奏V(171-204小节)主要是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及三十二分音符的律动。尾声(205-219小节)仍取主题材料,两个重复乐句(4+4)接7小节的补充终止,只是较为自由和没有曲式的束缚。该乐章调布局带有三部性,是以变奏III为中心(唯一一次调式色彩变换)向两端对称展开的扇面结构样式。

五、带有争论的第一乐章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 No.2)的第一乐章,主调#c小调,速度慢板。对于曲式结构划分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议,以维纳莱奥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该乐章是再现单三部曲式。但也有个别的学者持不同观点,像武汉音乐学院的孟文涛教授分析为奏鸣曲式。笔者赞同孟教授的研究成果,现图示如下:

引子是静谧的三连音律动,终止式在主题进入前就封闭了。律动在呈示部没有停止,副部在完满终止后省略结束部直接进入展开部。两个阶段的展开部,第一阶段继续副部终止的调性,第二阶段是15小节的属准备,为再现部的和声做好准备。再现部副部回归主调。不能因为乐章的抒情性质就认为不是奏鸣曲式,因为人们传统的观念认为奏鸣曲式就应该是动力性的快板,这正是贝多芬的创造,他将奏鸣曲式赋予了一个新的内容,此乐章正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四大奏鸣曲之一,焕发着迷人的魅力。

六、结语

四首钢琴奏鸣曲中第一乐章的非典型结构体现了作曲家匠心独具的安排,别出心裁的艺术设计与追求,使之新颖、别致,丰富了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给之后的勃拉姆斯、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创作带来了启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更加丰富了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打开了古典奏鸣套曲传统结构布局的大门。力求还原作曲家创作思维,帮助人们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包括这四首非典型性结构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的不懈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贝多芬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贝多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