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荣
(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逐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非公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找准影响和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而加快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马鞍山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23项政策措施,把主攻非公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立足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全面激发发展活力。
表1 近3年马鞍山市非公经济发展情况
表2 2013年马鞍山市非公经济发展情况与省内先进、同类型地市相比
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马鞍山非公经济主体数量已经接近10万户,近几年每年平均增加6 131户,平均增长率为8.3%,其中民营企业每年平均增加2 240户,平均增长率为17.14%,高出全省10.2%;从表2可以看出:经济增加值75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0亿元,位居我省前3名。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且逐年提高,增长态势明显。
非公经济经过近5年的快速发展,经营范围已从简单的初级产品制造加工、餐饮服务、建筑业、商品流通等传统产业,逐步向产品的精加工、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科技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也逐步提高。非公经济逐渐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科技动漫等为代表的非公经济产业集群,目前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已达到8个,包括机床刃模具制造、绿色食品精加工、特钢锻造、食用油脂、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随着示范园区产业规划的成熟,产业集群将更加科学合理,产业结构也将更加优化。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批企业家将资金投入到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使马鞍山市从原来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逐步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用人规模不断扩大,加速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当前在国有企业用人制度没有得到改善前,国有企业很难在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作用,而非公经济成为扩大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非公经济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先后培育建成中杭集团、安徽盘景、蒙牛乳业(马鞍山)、方圆轴承、丰源药业、泰尔重工等一批在全市有带头作用,在全省也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实力的综合性非公集团企业。目前马鞍山市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有719家,其中有157家为高新技术非公企业,13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非公企业,创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2件国家级著名商标(黄池、金菜地)、多件省级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不断上升,投资不断扩大。2013年非公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37亿元,拉动经济增长1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24.2%,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
政府各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发改委、财政、经信委、工商、税务各部门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清理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非公企业的优惠政策,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适宜的环境。特别是通过常抓机关效能建设,提高了服务水平、办事效率,大多数非公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服务和发展环境表示满意。
非公经济服务平台的建设日趋完善。马鞍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这一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的建设,带动了各类省级、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平台、融资平台、科技平台的不断发展,不仅为非公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虽然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3年马鞍山市非公经济增加值750亿元,虽然位于安徽省第3名,但与合肥差1610亿元,与芜湖差610亿,与前2名差距巨大。全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个体工商户多,特别是能够挑起经济发展“大梁”的骨干企业偏少。非公经济中缺少一定数量的具有主导力量、能带动下级产业链的大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较低、优势不突出。缺乏大集团企业的支撑,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也大大降低,制约了经济的高速、协调发展。
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大多集中在商贸流通、餐饮服务、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传统产业,缺乏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着整体规模分散、科技含量较低的缺陷,产业结构趋同、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的特点。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缺少自主品牌,自主研发投入较少。市科技局对2013年度企业研发费用调研,全市95%以上非公企业没有研发费,56家规模以上科技型非公企业的研发费占销售收入这一比例平均只有0.26%,低于国有企业1.67%,远低于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说明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当前制约非公企业发展的瓶颈一大问题仍然是融资难。企业生产资金不足,融资成本高,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善融资环境的举措,出台了鼓励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但由于非公企业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很少,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般很难获得支持。非公企业通过品牌和实力获得有影响力的风险投资的机会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上市融资,私募资金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政策尚有限制,风险较大,最终企业往往会选择小贷公司或民间高利贷,以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由于借款利息率明显大于收益率,然而,一些企业不得不用 “饮鸩止渴”的方式来缓解目前的困难,这样就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早晚很可能将企业逼入绝境。
马鞍山市近2万家非公企业,而规模以上企业只700多户。大多数非公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管理者知识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对管理人才重视不够,影响了企业上规模、再发展。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企业要降低成本,非公企业普遍反映用工难、人才缺乏、员工队伍不稳定。大部分毕业生首选是机关事业单位。加上非公企业人员工资关系、人事档案、职称评定和 “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接轨,从业人员有后顾之忧,人力资源市场呈现招聘的多、应聘的少、流动性大等特点,导致企业用工困难。
随着土地资源的保护,建设用地存量较少,一般园区要求投资不低于3 000万元/公顷,500万元以下的新上非公经济用地很难保障,这类问题在市区、县城和工业园区显得比较突出。非公企业用地项目审批手续繁杂,项目过程中不仅报批时间长,而且办证难、费用多,有些企业现有的经营用地由于多种原因多年未拿到合法的土地证,无法用土地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些非公企业由于没有合法的土地证,怕以后政策有变,也不敢扩大投资。
1.放宽投资领域、简化申办条件
坚持“非禁即准、平等竞争”的原则,进一步确立民间投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所有领域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市场准入条件和优惠扶持政策公开透明,不得对非公资本设置任何附加条件。随着马鞍山市中心城市空间布局构架的拉大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增长,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都呈现着极大的发展需求和空间,可先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和公益类事业领域进行试点,一方面可以减轻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城投集团的负债,试点成功后可推广到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等其他方面。
实行“零资本”注册,创业者可申请设立登记注册有限责任公司,经投资者共同做出相应书面承诺,可免缴首期注册资本,免交验资报告。放宽对非公经济主体资格的认定,放宽对非公经济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的限制。
2.利用倒逼机制、加快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虽然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冲击,对一些经济指标可能产生影响,但实质上是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经济增速放缓除了带来生产经营萎缩、销售收入下降、企业获利减少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外,还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家去思考结构调整的策略和方法,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中加快企业转型与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经济增速放缓对非公经济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有利于加快非公企业提档升级、注重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利于迫使非公企业加快在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谋划、布局。
非公企业扩大规模、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资产转让,拓展经营领域,在商业信誉、品牌建设、融资等方面提升竞争力。2014年,全市完成“个转企”(个体户转企业)2 630户,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从税费减免、社保扶持、工商登记、金融支持、财政奖励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十六条扶持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拓展非公经济生存发展空间,鼓励非公经济做大,促进其向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发挥非公经济作为技术创新生力军的作用,促进“专精特新”非公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非公经济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
1.保障非公经济发展用地
示范园区规划应科学划分各功能区,完善详细规划,统筹考虑非公企业发展用地需求,留出发展空间。加大土地储备,将非公经济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开发和年度用地计划。对新办非公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一次缴清有困难的,经政府审核同意后,可缓缴或分期按比例缴纳,对依法报批因历史原因未办理用地手续的,有关部门应按现行法律法规补办用地手续。鼓励非公企业充分利用一些闲置厂房、闲置土地、闲置公共设施兴办企业,凡非公企业征用的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满两年的,依法无偿收回,开展“二次招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鼓励节约集约用地。
2.创新完善融资机制
(1)鼓励商业性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开发适合非公企业特色的信贷服务产品,简化程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对中小企业授信制度,加大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
(2)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以上的国有小额贷款公司和注册资本2亿元以上的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为马鞍山市非公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3)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健全非公企业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创新企业的贷款担保模式,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非公企业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质押的登记、确权、转让等业务提供优质服务。
(4)建立非公企业贷款补偿机制。由财政设立非公企业贷款风险补助基金,对金融机构为非公企业贷款给予风险补助,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为非公企业尤其是成长性好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5)发挥网络优势、组建P2P平台。建议政府大力支持城投集团组建马鞍山市P2P网络借贷平台,让所有马鞍山人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推动金融整体去精英化、普惠化发展,让社会中闲散的资金集中到P2P平台中来,一方面实现出借人资产收益增值,另一方面满足借款人对资金的需求,利用P2P平台把非公企业融资借贷与个人理财相结合,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问题。
3.拓宽非公企业用人渠道
建立非公企业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非公企业与劳动力的见面会、招聘会,发布劳动和人才需求信息,拓宽用工渠道。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可参照选聘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官的做法,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进入非公企业工作,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1.不折不扣落实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由中小企业局牵头,政府组成专职机构,对近年来制定的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来一次集中疏理,延续有效的,废除过时的,让政府的政策尽量体现对非公经济的“多予、少取、放活”。由政府有关部门确认并制定市场准入、金融、税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细则,确保省、市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2.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尽快出台行政审批事项编码管理制度,对需要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统一编码。对于企业需要行政审批的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推行网上电子审批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推行非公经济审批事项代办制、一次性告知制和跟进服务制,为非公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全面落实行政审批改革制度,清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对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依照法定程序,该取消的取消,该调整的调整。
3.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整合和优化各种社会服务资源,形成非公企业服务体系。坚持政府设立的非公企业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支持非公企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创业辅导、知识产权,技术研究和开发,管理咨询,金融服务,审计和评估,环境评估,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推进非公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对服务平台新增必要设施给予投入,对评为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给予奖励。每年对非公企业发展服务平台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4.建立风险提醒机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加大市场检查监管力度,规范非公企业经营行为,逐步由经信委、工商、税务、银行、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联合风险预警系统,对非公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及提醒,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系统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风险的企业进行税收风险提醒服务,大大降低了纳税人涉税风险,促进和谐征收,并实行非公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定期对非公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做好非公企业信用等级的社会公示,对违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发布,打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非公企业大多数内部管理制度、经营决策体系以及财务管理规范程度都还不够完善。虽然有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但同大企业相比,无论是抗风险的能力,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支持非公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非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其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通过企业相互投资、员工持股等措施,支持多元、开放的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逐渐改变现有的非公企业经营模式,引导非公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重组,产权和其他形式的转换,实现资源整合,特别是鼓励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着力开展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和价值链高端的兼并和重组。通过此种类型的兼并和重组推动企业产出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产业之间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发展与扩张路径。
2.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品牌建设
为注册商标的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的推荐工作。政府部门每年重点选择一批有价值、有潜力的品牌加强指导,对已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优先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品牌开发等项目享受优惠政策。
[1] 李海风.关于切实提高哈尔滨市非公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管理学家,2011:56.
[2] 史文娟.加强金融政策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J].商业经济,2010:32-34.
[3] 付鲜凤.我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运作管理[J].江苏大学学报,2012:68-74.
[4] 刘迎秋 ,赵三英 ,余慧倩.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