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生产轧辊降耗实践

2015-12-04 07:15杨宏凯李庆贤张守峰项军张智勇
鞍钢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轧辊轧机标高

杨宏凯,李庆贤,张守峰,项军,张智勇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带钢厂,辽宁 鞍山 114021)

当前,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各大钢铁企业当务之急。鞍钢热轧带钢厂1700生产线是我国较早建成投产的热轧生产线之一,其轧辊消耗2012年初为16元/t,成为严重制约热轧生产降低成本的主要因素。为此,鞍钢热轧厂针对1700生产线生产工艺特点,结合实际,对影响辊耗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采用常规降辊耗方法基础上,制定了特殊的降辊耗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1 1700生产线轧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受原始轧机设计限制,1700生产线控制板形及降低辊耗的工艺设备比较简单。1700生产线精轧共有6个精轧机架,无精轧立辊,受轧制稳定性影响,高速钢轧辊只应用到前两个机架上,窜辊只应用到后4个机架上。只能通过延长轧制公里数、应用窜辊、工艺润滑等常规手段降低辊耗。由于1700生产线轧辊冷却水容量小,为防止出现麻点质量缺陷,对含铝钢等部分钢种,轧制公里数必须控制在50 km以内;为提高轧制的稳定性,必须保证设备精度,另外投入设备维护费用,因此绝对降成本效果不理想。

2 1700生产线常规降辊耗方法

常规降低辊耗方法包括采用新的耐磨轧辊材质,增加辊缝冷却和热轧油工艺润滑,改善轧辊表面质量,降低轧辊磨损;采用工作辊横移方式均匀磨损,延长轧制周期;通过加严设备间隙提高轧制稳定性,降低生产事故造成的辊耗等。

2.1 采用耐磨新材质轧辊

采用新的轧辊材质可直接提升轧辊在机性能,降低辊耗。在热轧生产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高速钢轧辊,该材质轧辊具有热稳定性和抗高温耐磨性,在轧辊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可降低轧辊与板带之间的摩擦,同时具备高温高硬度的特点[1]。在1700生产线实际生产中,高速钢轧辊应用在F1和F2机架,其在机周期最高到10次,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2.2 工艺润滑

热轧板带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润滑剂(通常是热轧油)可以起到减少轧辊磨损、改善轧辊表面质量、降低轧制力的作用[2]。1700生产线采用热轧油润滑工作辊后,轧辊表面质量明显提高,高速钢轧辊的在机周期延长到6周期,下机表面粗糙度小于4.5 Ra。1700生产线不同轧制周期轧辊下机表面粗糙度见图1。日立轧辊在机7周期后下机表面粗糙度仍小于3.0 Ra(图1(b))。投入工艺润滑后降低了轧制力,1700生产线精轧热轧油投入使用前后轧制力变化幅度在15%左右,见图2。

2.3 工作辊均匀磨损

均匀轧辊磨损是降低轧辊的另一种有效手段。1700生产线在F3~F6机架采用工作辊窜辊工艺,并配置了相应的LVC辊型、ASPW辊型(锥形辊),均匀轧辊磨损,减少了由于同宽公里数轧制过长产生的“猫耳朵”缺陷。

2.4 控制生产事故

为了避免板带表面产生质量缺陷,精轧机组每发生一次生产事故,都必须更换工作辊,对于轧辊降耗不利,因此必须控制生产事故的发生。为此,1700生产线加强了设备精度的管理,设备精度加严管理表见表1。

从表1中可见,1700生产线通过加强设备精度管理,尤其是轧辊轴承箱与轧机牌坊之间间隙的管理,避免了由于间隙过大,产生轴向力,致使带钢穿带侧弯,撞击到导尺护板,发生事故。

3 1700生产线降低辊耗的特殊措施

3.1 加大轧辊工作层厚度(有效辊径)

辊芯、结合层、工作层组成了轧辊的内外三层结构,起轧制作用的是工作层,但在购买轧辊时是按轧辊整体重量计算的,因此增加有效工作层是提高轧辊使用寿命,降低辊耗的有效手段。

表1 设备精度加严管理表

改变轧辊原有结构尺寸,涉及轧机配合装机系统问题较多。首先是轧机运行机构,如轧辊提升辊道空间、平衡缸的液压行程、工作辊与牌坊滑板的配合间隙和轧制线标高等都必须得到满足。工作辊辊径与轧制线标高和平衡缸液压行程关系图见图3。

图3(a)为工作辊最大辊径Φ675 mm时轧制线标高和下平衡液压缸行程富余量变化情况,保证液压缸行程富余量留有5 mm最小下限时,轧制线标高必须保持在+820 mm以上,最小辊径为660 mm;图3(b)为工作辊最大辊径Φ670 mm时轧制线标高和下平衡液压缸行程富余量变化情况,液压缸行程富余量同样留有同样5 mm最小下限时,轧制线标高可保持在+815 mm以上,最小辊径为Φ650 mm,其回旋空间更大一些。

图4为原工作辊设计辊径Φ650/Φ615 mm的连接轴摆动角度,设计连接轴铰点长度(3 200±150)mm,换上辊时的提升角度为1.88°,上下限工作角度最大为0.58°。如工作辊辊径由Φ650 mm增加到Φ680 mm,上工作辊摆角增加0.54°,换上辊时的提升角度达到2.42°,上下限工作时最大角度达1.1°,传递效率为55%左右。

从图4可见,原上下工作辊中心距L为690 mm,辊径增大后,上下辊半径和为680 mm,辊缝间距则剩余10 mm。这表明轧制最厚钢板时辊缝间距只能是10 mm,而工艺规程规定最大为12.0 mm。如果辊径控制在Φ670 mm,辊缝间距则剩余20 mm;辊径控制在Φ675 mm,辊缝间距则剩余15 mm。综合连接轴情况,将辊径控制在Φ670 mm。

其次,辊径增大后,对轧机的刚度和负荷的分配等必须考虑,对薄材轧制稳定性的影响也要考虑进去。从Φ670 mm大辊径工作辊在机试验情况看,轧制2.75 mm厚度薄材,宽度1 277 mm时,头部冲击电流有时超限,但其轧制力与原小辊径工作辊时基本一致,都在2 000~1 900 t之间。

在对1700生产线F3~F6精轧工作辊进行分析后,最终确定工作辊直径由665 mm增加到670 mm,如果增加到675 mm,相当于将轧辊的使用价值提高了20%(原辊径使用范围为615~665 mm,有效辊径范围50 mm),但是需改进部分设备结构,投资较高。具体措施如下:

(1)下工作辊液压平衡缸与轴承座接触处加垫增高5.0 mm。

(2)上工作辊液压平衡缸与轴承座接触处加垫增高10.0 mm。

(3)工作辊辊径调整幅度限定为Φ675~Φ660 mm,辊面标高范围+820~835 mm。

(4)调整上接轴夹紧间距,间距从660 mm提高到685 mm,以满足扁头套与工作辊轴头对中要求。

(5)工作辊轴承座定位销高度提高25 mm。

3.2 提高轧辊切水板密封检测能力

提高轧辊的冷却效果,最基础的工作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密封元件——切水板进行精心点检维护,发现切水板有缺损,必须马上更换。因此,检测切水板是否具有好的密封效果十分重要。

图5为一种将轧辊涂上颜料,装机后不喷水转车,检验切水板密封效果的方法。图5(a)中,在辊身涂抹一种紫色的渗透剂,该物质颜色鲜明易于检查辨认;图5(b)显示,涂抹渗透剂的轧辊推入轧机转车(不喷轧辊冷却水)后,辊身残留的丝带状渗透剂显示了切水板的缺损状态;图5(c)显示的是破损的切水板。

3.3 断辊重铸

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意外原因造成断辊事故而报废的轧辊,可以再次利用。断辊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从辊身发生断裂,这种断辊一般不可修复;另一种是从辊径处发生断裂,可重新浇铸一个新的辊头,继续上机使用。轧辊断辊及重铸的照片见图6。

4 实施效果

2013年以来,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影响轧辊消耗的因素,采取提高轧辊冷却能力、降低轧制力、增加轧辊有效辊径和断辊重铸等措施,鞍钢热轧带钢厂1700生产线辊耗持续下降,轧辊吨钢消耗从 0.6 kg降到0.45 kg,2012~2013年轧辊消耗趋势见图7。

其中只增加轧辊有效辊径一项,每年就可为热轧带钢厂创效359万元,降低吨钢成本1.8元。

5 结语

(1)采用新轧辊材质、热轧油投入、工作辊横移等措施,可以减轻轧辊磨损,延长轧制周期。

(2)增加轧辊有效辊径,可以减少精轧卡钢等事故的发生,有效降低轧辊单位辊耗。

(3)提高切水板密封检测能力,可以保证轧辊良好的冷却效果,延长轧辊在机时间。

(4)采用断辊重铸续接技术,可以将废辊重新利用,变废为宝,对降低辊耗起到辅助作用。

[1] 韩翔.高速钢复合轧辊材料及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3,42(18):10-12.

[2] 吴迪,王国栋.热轧润滑机理及其出现和应用的背景[J].轧钢,2001,18(4):50-52.

猜你喜欢
轧辊轧机标高
“双胞胎”轧机投入生产,打破轧机生产传统生产方式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热连轧单机架粗轧机中间坯侧弯废钢成因及对策
冷轧辊材质及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热轧粗轧机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冷轧工作辊裂纹及剥落原因及预防
GNSS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
废旧轧辊再制造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铝热连轧轧辊选用和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