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文
(盐城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盐城 224051)
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体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①
邵俊文
(盐城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盐城 224051)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身体状态,疲劳性亚健康在一般意义上具有亚健康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生理也是一种心理的不良状态。文章首先对疲劳性亚健康的概念进行表述,然后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体质现状进行调查,最后对解决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体质的路径进行了探析。
大学生 疲劳性亚健康 体质
众所周知,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对健康的定义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简单的身体方面的无疾病。与健康这个概念相对,还有一种健康的类型是非良性的即亚健康,主要也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大的维度。具体而言,亚健康主要指的是身体和心理与当前的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此时个体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世界上真正的健康的个体比例很小,约为5%的人群,亚健康的比例则超过7成,且呈逐年上增的趋势。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即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出亚健康问题程度越来越严重,问题的源头是十分复杂多样的,很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困扰着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疲劳性亚健康是亚健康的一种重要表现,要理解疲劳性亚健康,首先应对亚健康有所了解。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这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人体既没有明显的疾病,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适,被业界称为“第三状态”。当个体的身心状况处于亚健康中时,个体在身体活力以及各种适应能力方面,表现出一系列问题,问题源很多是与个体的生活方式相关的,主要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相挂钩,如不节制的吸烟、喝酒以及运动不足等。在医学和现实实践中,一些亚健康患者常常会表现出免疫功能下降、食欲不振、肌肉活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在社会性的交往中表现出与他人关系较为紧张、家庭关系不是很和谐,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人际交往。即使在与他人交往中也容易出现一些摩擦或问题,出现与人交往不和谐的局面。
疲劳性亚健康在一般意义上具有亚健康的内涵与外延,疲劳是一种生理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与人体相关的疲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而需要休息,主要是由于个体在参加某一工作过程中过度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忽视个人休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这很多情况下是与个体不注重对个人的保护相关联的,个体忽略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疲劳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个人的反应能力趋于弱化、工作效率无法达到常人的正常水平,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和评价,对一些公共集体活动表现出冷漠和不关心,缺乏社会性和积极性。在临床实践中,一些从事医学的工作者指出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容易发生,相对而言,生理上更容易被测量和感知。同时强调,疲劳性亚健康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准确的测量,故患者在察觉自身身体与心理表现出不正常情况时,要积极主动的寻求医疗资源支持,进行专业、及时的治疗,以在最及时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针对措施,来对患者进行矫正。
2.1 年级高的大学生发生疲劳性亚健康的可能性比较大
年级高的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压力更加多样,就业压力则是一块十分重要的内容。据了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就业人数的迅速增长与当前就业情况的结构失衡,对于当前的就业者构成了挑战,带来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在全社会的就业需求方面,一些结构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国有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大企业依然是广大毕业学生就业的主趋势,这些领域的就业竞争依然十分激烈,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中,毕业生对此倾向表现出不足和不明确。总体来说,当前的就业总趋势是十分严重的。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高年级的大学生群体在睡眠与饮食方面定会受到不利影响,故对身体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就会容易引起“亚健康”的现象。接近毕业时,高年级学生经常会奔波于各大就业市场,在市场上与其他就业者进行同台竞技,竞争的过程难免会有很多压力,这些压力很可能就是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的导火索。
2.2 城市大学生发生疲劳性亚健康的概率低于农村大学生
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在生活条件方面体现很明显,据某项关于城乡大学生消费方面情况调查显示,城乡大学生在日常消费的内容的板块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与城市大学生相比较,农村大学生群体在日常消费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基本生活资料,表现为衣食住行,接近9成的农村大学生生活饮食上以米饭和面粉为主要饮食资料,超过6成的大学生还会在自己的饮食中,添加一些肉、蔬菜、牛奶等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饮食材料。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之间更大的差距主要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超过8成的城市大学生会在假期到外地去旅游、购物等,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则不到2成,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还有一点比较令人揪心,就是农村大学生的学费很多是通过助学贷款来缴纳的,这些助学贷款未来可能会依赖于他们自己来进行偿还,家庭并不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可见,农村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面对学费、生活费的压力,生活中的营养水平并非完全能够得到保证,故会在疲劳性亚健康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2.3 性别、专业不同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的影响不大
在一些高校调查中发现,男女性别的差异与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之间的关系或影响并不明显,男生、女生虽然在生理上有诸多差异,但这些差异只是显性的,并没有很好地深入到大学生的健康层面。健康与否主要还是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意识有关,如果个体在个人疲劳性亚健康方面非常注重,强调个人的保健,避免过于疲劳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带来的身体问题,那这些大学生在个人身体健康方面,一定不会太差。至于专业不同,调查在一个高校全校范围内进行,覆盖各个专业,而后对所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相关性处理,发现专业不同与大学生的疲劳性亚健康之间并没有呈现出关联性,但也发现一些小的区别即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个人身体保健方面会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好点。在疲劳性亚健康方面,体育专业的学生出现问题的概率也非常小,但这只是一部分小众群体,对于整个调查结果来说,影响并不明显。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性别、专业不同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的影响总体是不大的。
3.1 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增加大学生营养供给
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个体的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意识教育,增加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提高学生饮食中的营养水平。高校领导和相关教师要把改善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资料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统筹学校财政经费投入,改善后勤保障条件和水平,为贫困大学生制定基本的生活标准。采用学校补贴的形式,大学生个人承担一部分原则,同时借助于社会救助力量,把学校、社会、学生三者有机协调联动起来,共同为大学生尤其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改进贡献力量。学校在常规教学工作中,要引入保健课程,增强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嗜好,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发展观,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远离疲劳性亚健康。
3.2 进行必要心理调适,塑造健康心理
一般而言,健康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上不存在任何毛病,精神和心理方面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健康的个体应包括身体、社会和精神3个方面的要素。由于传统理念的塑造,人们往往侧重于个人的生理方面健康保养,而忽视自己的心理和个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对于自己的心理方面疾病进行忽视或回避不谈,这是一种十分令人揪心的问题。要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状态,个体应学会在心理上进行积极地自我保养,规避各种没必要的心理疾病,树立心理健康对于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理念。高校在平时工作中,应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引入更多的心理教育力量,通过学校跟踪式动态调研来把握大学生在校发展期间的心理情况变化。在发现一些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时,要积极地动员校内的力量进行矫正,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3.3 增设竞技性体育活动,为大学生创造更多规避亚健康途径
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竞技体育作为一种个体间彼此合作与竞争的活动,要求参与者在过程中敢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战胜他人,获得胜利。同时,通过参与竞技性体育的锻炼和竞赛,参与者在此过程中能够在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在参与竞技体育中,大学生会认为自己身上担负一种责任和压力,自己必须为这份责任而拼搏奋进,不能轻易辜负他人的委托和信任。另外,在参与中,大学生群体要尊重基本的比赛规则和进程,服从裁判的决定,要学会尊重对手和与自己的队友进行良性合作。竞技比赛有时需要有自我约束或自我牺牲的精神,不仅建立在意志和取胜的欲望上,还必须建立在豁达的宽容心理上。这些品行都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规避疲劳性亚健康,进行身体保健的条件。
3.4 国家要加强统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大学生群体在疲劳性亚健康方面表现出的一个明显差异就是城乡大学生之间在问题发生和程度上的差距,故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显得尤为必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并对此做出了具体的部署,这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推动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建立农村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农村就地城镇化的进程,改善农民创造财富的条件,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二是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快速转移。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结构性的调整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经济发展应该依靠更多的二、三产业带动。三是逐步完善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应尽多地纳入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笔者相信,这些举措的实施必将有利于缩小城乡地区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差距,改善农村社会中的基本物质和生活条件,改变过去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差距,实现大学生整体性规避“疲劳性亚健康”的局面。
[1]代金刚,张聪,等.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者基本体质体能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2):186-188.
[2]潘海林.城市在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调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155-156.
[3]敬继红,刘志康.不同体育项目锻炼对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基本体质体能的改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13-14.
[4]倪晶,万琼.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67-73.
G80-05
:A
:2095-2813(2015)10(b)-002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24
邵俊文(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