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梁上听小曲

2015-12-04 23:56薛俱增
丝绸之路 2015年21期
关键词:秦安小曲神仙

文/薛俱增

神仙梁上听小曲

文/薛俱增

雪里访贤,

又来到卧龙岗前。

雪花儿乱飘,

一座茅庵,

真乃是修真养性一座仙山

……

梁峁起伏,沟壑纵横,阳坡川道里,小曲儿随风飘荡,只不见何人在唱。

这里不是卧龙岗,没有伏虎卧龙,要说仙山倒也不假,此地就叫二神仙梁(位于甘肃秦安县南部)。相传,上古年间,有神仙隐于此山,因而得名。神仙变了长龙,首尾茫茫两不见。左边尤其凶猛威武的是大神仙梁;右边同样蜿蜒驰骋的是三神仙梁。三条巨龙一顺儿排开,自西北俯冲而来,齐奔东南而去,前伸后屈,上升下潜,左突右冲,各自尽兴飞舞,各自纵情腾跃,首呼尾应,张牙舞爪,吞日月,吐风云,像三个雄姿英发的少年豪杰,竞相争雄试比高,一时幻化出无边豪阔的万千图景。

冬天一到,条条苍龙退去绿色的鳞甲,肌肤裸露,骨骼磊磊,满目肃杀、苍凉之气,仿佛百战归来的英雄,创痕累累,身心俱疲,只好暂时沉潜下来,在漫天寒风中专心舐伤休整。还好,夜来一场大雪,天地一团明亮。三条巨龙一齐换上了寒光闪闪的白色战袍,顿时精神抖擞,英姿勃勃,又增添了啸傲长空的赫赫威势。

在神仙梁的东鳞西爪间和地势稍微开阔坦荡的地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落人家。这点点黑褐色的村庄,被洁白的雪裹盖之后,很快便不堪其热,就像那些热炕上土生土长的农家小子,三脚两脚蹬掉了被子,露出了黑不溜秋的胳膊、腿儿。原来,在这样古拙散淡的村庄,竟有一些温暖所在,一片萧瑟、荒凉的冬日里,缓缓辐射着不易觉察的热力。在这样的村庄里安身立命,生活自有它本身的滋润和天长日久耐咂摸的滋味。

为仕的铁砚磨穿,

为农的力尽汗干,

为工的手艺当先,

为商的披星戴月受冷寒。

哎哟哟——哎哎哟——

是啊,伏羲爷一画开天,女娲娘娘抟土造人,天底下,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在以三道神仙梁为主干骨骼的秦安西部山乡,地表破碎,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环境苦焦。和强悍凶猛的大自然相比,人的力量是多么羸弱渺小,但8000年来,这里的人们不畏严酷,身处其间繁衍生息,以顽强的生存能力与大山相伴相亲、相争相抗,慢慢养成了勤劳坚韧、本分知足、平和乐观的地域品性。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了神仙梁,就把小曲儿唱。”这一带广为流传的秦安小曲儿,就是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是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由衷礼赞,是人世间悲欢离合情怀的自然流露,是人性中真、善、美品质的尽情抒发。原来念天地之悠悠,也不必怆然而涕下,所谓长歌当哭,江湖笑傲,秦安小曲竟也是这样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一种抒情言志方式。

秦安小曲唱词极为典雅优美,应多出自文人雅士之手,而后在民间口耳相传,不断打磨加工,慢慢定型,如串串珍珠在民间代代传承。秦安自古英才辈出,文采风流,据说明代翰林胡缵宗、清代翰林张思成等许多本地人仕宦贤达都曾参与曲词制作。典雅的曲词,纯粹以当地方言口语唱出,便别具地域特色和民俗风采。秦安小曲旋律悠扬委婉,细腻深情,如果说京剧是华丽婉转的豪门闺秀,秦腔是粗犷豪放的西北汉子,那么,秦安小曲则是小家碧玉,虽然是小家小户小碧玉,身上却有着天然的清丽娴雅,并不失大家气象。

秦安小曲,不像大戏生、丑、净、旦分明,芸芸众生,只出一人之口,或者多人齐唱,人间悲欢,悠悠万事,也能演绎得惟妙惟肖;秦安小曲,不像大戏唱、念、做、打花哨,不用装扮,只是坐着清唱,街头巷尾晒太阳,地摊上安坐,龙王庙里娱神,张口就来;秦安小曲,不像大戏急管繁弦忙乱,配乐简单,有摔子(俗呼镜碗子)定拍,三弦子定调,大可足矣,有板胡一把,更加得劲,若有二胡、长笛之类丝竹佐之,立马便富丽堂皇起来。小曲之小,只在简洁方便、短小精悍之中显出亲切随和的优势,因而成百上千年来代有传人,为秦安民众所喜闻乐见。

三国手里英雄将,

威名天下扬。

桃园结义刘关张,

金炉一炷香

……

这是秦安小曲《老三国》的唱词。虽叫小曲,但气魄宏大,气势夺人,气象万千。秦安小曲题材广泛,文学经典、历史演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自然风光……应有尽有,随心撷取,自成篇章。人物形形色色,圣贤明君、忠臣良将、孝子烈女、文人名士当然不在话下。三国时期故事似乎最多,也为老百姓最爱,如汉室刘、关、张《访贤》,刘皇爷《送先生》,关云长《辞曹》等。神话传说如八仙《赴蟠桃宴》,传统戏文如《审苏三皇姑》、《出家》,文人作品据传有胡缵宗创作的《玉腕托柏》、张思成创作的《登科》等,传统曲目遗存有《赏春景》、《刺目劝学》等,都是雅俗共赏,妇孺皆知。

不同的演出场合适配不同的曲目。闹新春,当然是《喜过新年》、《万象更新》;敬神祈福,自然是《进庙门》、《十炷香》、《国泰民安》;到居家户内演出,最好唱《吉人来报喜》恭喜祝愿;家有老者,是老爷爷就唱《郭盖拜寿》,是老婆婆就唱《八仙拜寿》,不得含糊;激励学生上进,就唱《读书高》、《燕山教子》、《天子纵英豪》;家有后母贤惠,就唱《芦花计》宣谕;人有单身着急,就唱《过江》,以刘备东吴招亲之事祝福。由此可见秦安小曲之丰富细致。

秦安小曲,不管曲牌、唱段、人物情绪,演唱时一般均以中速行进,不疾不徐,不慌不忙,而唱腔总是那么有板有眼、委婉细腻、深情绵邈,就像日月经天、四季变换,要走的迟早是走,该来的一定会来,急不过去,何必忙乎?千秋万代,寻常百姓的日子不就是这么一天天不紧不慢地走过来的?小时候熬夜看社火,不懂曲词的好,只是喜欢耍狮子、跑旱船、舞花灯这样热闹的段落。听到唱匠“哎哟咿呀”反复唱个没完,总是不胜厌烦,甚至越听越瞌睡。直到尾声常见且印象最深的一句唱词:“哎!这才是……万古流传咹!”霎时,锣鼓大作,“咚咚锵!咚咚锵……”撞击耳膜,我才又恢复清醒,振作了精神。下一场热闹喧哗紧随其后又要上演了!

旷野深山里,村村户户,彻夜难眠,只为一台社火。戏场上篝火旺盛,人山人海;庭院里烟火升腾,摩肩接踵;乡道里灯笼火把,熙来攘往。出了东家门,进了西家院,欢笑声、喊叫声、唱曲声,响成一片,一会儿丝竹悠扬,一会儿锣鼓喧天。进村出庄,喜炮迎送,锣鼓开道,雄狮浑身结彩,旱船通体张灯,艄公护卫,一队蜡花姑娘个个描眉搽粉,锦绣衣裙招展,手执花灯鲜亮,乐工唱匠和其他执事随后,观者如流,迤逦而行,灯笼火把灿若星宿。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长龙,随山路曲折盘旋,似要扶摇直上霄汉,无数鳞甲闪烁,竟与夜空中的繁星争相辉映,蔚为大观。哎,这才是要耍出一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要唱出一个天下太平、万古流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但有些东西,比如这乡村社火中的文化基因、这小曲中的清风雅韵,也许真的是要万世流传!

猜你喜欢
秦安小曲神仙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自主
无油涡旋压缩机小曲拐动力特性与仿真研究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神仙汤
小曲
On Ben’s lost in self—identification
各自远去,各自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