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人吗

2015-12-03 08:53禾兮
中华环境 2015年9期
关键词:史学家小人物乡愁

禾兮

村里有人吗

禾兮

作者 史景迁著,李孝愷译出版社 麦田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1-1

这个标题不关涉空巢村问题,而是单纯讲人,讲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问题。我们现在一提问题,就拿所谓的大数据说话,而此种大数据来历却是可疑得很。以前提到的三农问题,除了农业、农村,还讲到了农民:农民很苦。现在的数据是见物不见人,即便是见人,也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事情。

新农村建设事关重大,那是要写进历史的。纵观我们的历史,帝王将相粉墨登场,朝代更替春秋大义,唯独没有小人物的一席之地。这样的历史观一直在影响着我们,耳提面命一甲子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上是没人讲的,倒是西方的史学家在跟毛泽东的人民创造历史的论述互通款曲。手头有本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王氏之死》,是其中国研究系列之一。这样的史书看过后,才知道原来历史是可以写小人物的,而且读来竟是如此津津有味有如读畅销书一般。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教授喜欢研究中国历史,景迁二字乃是自认为司马迁粉丝的意思。在他的中国研究系列中,《王氏之死》看起来像是本小册子,书名也有点像话本,故事的主角也很不起眼,王氏,十七世纪山东郯城县的一个普通农妇。然而书小、人物小并不等于思路也小,该书有个副标题叫作“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史老师开宗明义就揭了中国史学的短:“地方研究一般不重视农村,而是把重点放在出名的地区:例如有多少才子佳人出生在那里,或者那里曾发生过一场毁灭性的暴动,那里的经济条件多样和优越,社会结构具有复杂的历史渊源。”“从过去的穷人和被遗忘了的人的生活中总是很难得到什么的”。

史老师的研究素材分三块,一是《郯城县志》,二是做过郯城知县的官绅黄六鸿的笔记,最后一块也是最令人感兴趣的:蒲松龄的作品。蒲松龄的故乡淄川县与郯城接壤,郯城的一些事情便入了他那著名的《聊斋志异》。小说可以入史,对我们来说似乎不可思议。然而小说确实可以入史,前提是好的小说。那些领了任务去写新农村建设的所谓小说,就连看都没法看,更被严肃的史学家弃之如敝屐。那些所谓作家,眼里是没有穷苦农民的。

作者 阮义忠 著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4-3-1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书中所有照片,都是用120相机6cm×6cm胶卷拍出来、未经裁切的影像。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

作者 江子 著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6-1

“在这一场中国乡村大迁徙中,在这一场乡村与城市的博弈中,那些无辜的乡村孩子,成了被扣押的人质。他们本来还处于游戏的年龄,却要被沉重的命运驱赶。他们与老人一起驻守在残破荒凉而寂寞的村庄里,或者被火车押解着行驶在乡村与城市之间。” 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社会学价值的乡村读本。

猜你喜欢
史学家小人物乡愁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小人物的大格局
芬兰军事史学家与军事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