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三个男人一台戏

2015-12-03 09:19
中国照明 2015年6期
关键词:雷士施耐德投资方

雷士照明:三个男人一台戏

角逐势力: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炎,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

逐鹿过程:

为了打破三人持股相当的均衡格局,吴长江引入资本,清退联合创始人。为增强技术能力,雷士再次进行融资,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第一大股东,吴长江败走。虽联手王冬雷重回了雷士,吴长江却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批捕,最终王冬雷大获全胜。

争夺结果:

吴长江联合王冬雷挤走阎炎,却未曾想自己被王冬雷踢出局,雷士照明终由王冬雷全权掌握。

游戏注脚:

明争暗斗之后,企业终究还是要回归本质。王冬雷虽然结束了这场纷争,完全控制了雷士照明,但引领公司向前发展的不是权力,而是客户、员工、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放在雷士照明身上,剧情就完全逆转了。他们的戏由三个男人主导,一出创业者与投资方相互拆台、借力打力的狗血剧吸引了无数目光。这场风波能否给其他企业在平衡创业者、经营者、投资者三者的关系上提供一些借鉴呢?回顾雷士那些惊心动魄的权力争斗,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些端倪。

霸气逼人的创业者

1992年,吴长江放弃陕西汉中航空公司的国企干部职位,到深圳一家台资企业当一名工厂保安。紧接着,他从一名灯饰企业辞职开办自己的工厂。1994年,他成立惠州明辉电器公司,当时公司的总资本只有10万元,股份分散在6个人手里。

1998年,由于与老板对公司发展方向有分歧,吴长江选择了离开。他联合两个在行内有很深资历的高中同学杜刚、胡永宏,三人凑齐100万元,成立了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吴长江不仅善于抓钱,也善于巧妙地撒钱。为了把专卖店的模式引入国内照明行业,他给经销商很大的补贴,并投入大量广告宣传。由此,雷士在市场上迅猛崛起,先是创立了在照明行业率先实行的产品召回制度,赢得了市场信誉,后又因专卖店模式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盟。到2005年,雷士照明的营业额已超8亿元,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灯具企业。做大后,赚的钱该怎么用?几个股东的看法各不相同。此时,吴长江遇到了与合伙人的第一次关键性博弈。吴长江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所以赚了钱就想要投入,而其他两位股东则希望赚了钱就分红,而且要求三人分红均等。由于只有45%的股权,吴长江感觉被牵制了。而且,这种牵制力极为原始,与现代商业环境格格不入。后来,妥协的结果是,三人的股份形成每人各占33.4%、33.3%、33.3%的均衡状态。三位股东在企业的工资、分红也完全均等。

这种原始的均衡格局经不起任何一点大的风浪,注定不可能维持太久。直到另外两位创始人在雷士经销商前公开要求吴长江退出,三人的矛盾开始激化。然而,吴长江当场表现冷静,还建议两位股东在他走后召开“维稳大会”,以稳定军心。看似平静的湖面实则暗潮涌动,此时的吴长江正在导演一出陈桥兵变的逼宫大戏。

就在成都召开慰问大会的当天晚上,吴长江也在惠州举行了经销商大会,现场封官许愿拉拢人心。大会第二天,吴长江便找另外两位股东谈判,并且只允许他们二人进入会议室。据说,会议室内摆放了明晃晃的器械,如果二人不签字就不能离开。最终,另外两位股东只能签字同意,以每人领取8000万元的价格出让自己的全部股份。至此,吴长江对雷士实现100%控股,赢得了第一次关键性的博弈。

如果说,吴长江的第一次博弈多少有些“草莽气”,那他与投资方的第二次博弈就几乎被“洋气”的对手玩弄于鼓掌之中。显然,这种风格他不太能够适应,最后败走麦城。

资本运作的专业高手

虽然吴长江拥有了雷士照明100%的控股权,但同时也让雷士的资金一下处于短缺之中。于是,吴长江求助于柳传志,邀请联想入股雷士。

经过柳传志的协调,与联想控股有合作关系的叶志如通过正日公司借款200万美元给雷士,并在后来“债转股”。此时,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出现了。她抓住了吴长江急需资金而联想投资尚未做出投资意向的间隙,果断联合“涌金系”掌门人魏东的妻子陈金霞、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个人投资者姜丽萍,向雷士照明投资994万美元,并获得雷士30%的股权。后来,经过毛区健丽的牵线搭桥,软银赛富向雷士投资2200万美元,占股35.71%。

2008年,为增强技术能力,雷士以“现金+股票”的方式收购了世通投资有限公司。由于现金不足,雷士再次进行融资。在此次融资中,高盛与软银赛富联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万美元,其中高盛出资3656万美元,软银赛富出资1000万美元。此时,软银赛富成了雷士第一大股东,吴长江第二,高盛第三。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发行6.94亿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3.85%),发行价2.1港元/股,募资14.57亿港元。在此过程中,最大的赢家是毛区健丽。她以精湛的资本操作技巧,趁雷士急需资金,低价入股,再多次转手套现,最终获得了高达20倍的巨额利益。毛区健丽的这种“算计”,让吴长江领教到了资本方厉害的手段,但他并未吸取教

训,反而在资本的圈套里越陷越深。

2011年7月21日,雷士引进法国施耐德电气作为策略性股东,软银赛富、高盛、吴长江等六大股东以4.42港元/股的价格,共同向施耐德转让股票2.88亿股。施耐德注资12.75亿港元,股份占比9.22%,成为雷士照明第三大股东。同时,施耐德与雷士照明签订了为期十年的“销售网络战略合作协议”。据此,施耐德的电气产品可以通过雷士照明旗下的3000家门店渠道进行销售。

那么,问题来了。施耐德仅仅只是希望借船出海,拓展自己的市场覆盖面,还是想借此机会吞并雷士照明?

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经营者像是一部车,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中获取利润。投资者为经营者把握方向、注入动力,就像是这部车的司机和燃料。然而,当财务投资人引荐大鳄型的产业投资人进入企业时,其中的含义很可能就不同了——产业资本的注入,很可能让这部车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2012年5月25日,吴长江因毫无征兆的“因个人原因”,辞去了雷士照明一切职务。接替他出任董事长的则是软银赛富的阎焱,CEO则是在施耐德工作了16年的张开鹏。

虽然阎焱曾帮助吴长江解了燃眉之急,但最终却危及了自己对创始企业的掌控权。但吴长江也不是输光了全部资本——雷士照明的生产、销售团队就好比他的私人专车,依然只听他的号令。

吴长江辞去雷士照明董事长,表面上看是一场战役的结束,其实是另一场战役的开始。企业创始人和股权投资人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然而,专业财务投资者能够打赢财务仗,却不一定能打赢运营仗。于是,雷士主要工厂全面停工,运营中心停止供货,厂区挂出了“吴总不回来,坚决不复工”、“施耐德滚出雷士”等横幅。阎炎被视为联合施耐德一起“挤走”吴长江,“谋夺”雷士控制权的主角。

2012年7月12日,阎焱及其他雷士董事会成员会见雷士的管理层、经销商、供应商代表。在会议现场,员工代表和经销商提出的相同要求包括:第一,改组董事会,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第二,让吴长江尽快回归;第三,让施耐德退出雷士照明。此外,员工代表还要求获得更多的员工期权;经销商代表则提出要两个董事席位。如果不答应,就罢工并停止拿货下订单。

2012年7月13日,罢工正式开始,直至8月10日,雷士核心供应商停止向雷士供货。此后,雷士内部多名高管离职,董事会依旧不同意吴长江回归,但“施耐德系”的两名高管辞职,也算是对经销商的妥协。8月20日,吴长江现身重庆,动员供应商恢复供货,部分供应商表示会响应吴长江的提议。

这次地震断断续续持续了整整一年。雷士照明于2013年6月23日晚发布公告,该公司创始人、现任CEO吴长江已于6月21日在股东大会上当选为执行董事。这意味着,历经一年,吴长江正式重返雷士董事会。

兄弟联手,盟友却成对手

吴长江能够重返雷士照明董事会,主要是借助于德豪润达的王冬雷。

王冬雷是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由于吴长江与投资方的博弈斗争,严重影响了雷士照明的股价,为德豪润达低价买入创造了机会。2012年12月及2013年4月,德豪润达两次从吴长江手中收购雷士照明股份,累计持股27.03%,成为雷士第一大股东。而德豪润达也对吴长江定向增发,使其成为德豪润达第二大股东。王冬雷趁势接任雷士照明董事长,并在董事会中力挺吴长江,这才有了吴长江的正式回归。

当初,以阎焱为代表的财务投资者将吴长江驱逐出董事会时,应该没有想到吴长江会以这样的交易与德豪润达融合。而吴长江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次合作竟让他失去了人身自由。

2015年1月4日下午,吴长江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移送至惠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至此,王冬雷大获全胜,而且被誉为在历次“雷士风波”中唯一的获胜者。

大举入股雷士照明,是王冬雷战略转型的大手笔。掌握了雷士照明,就相当于把国内电光源行业第一品牌旗下的36家独家区域经销商、3029家专卖店以及19家海外经销商收入囊中。王冬雷说,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资源,打通LED芯片下游的“出海口”。雷士做灯具,德豪做芯片和光源,两个品牌正好能优势互补。也许正因如此,才让吴长江与王冬雷产生了交集。

吴长江火速引入德豪润达,是希望能“联王抗阎”。谁能料想,阎焱虽走,王冬雷却借机上位,把围绕雷士照明的争夺推向了又一轮高潮。“新掌门”王冬雷一直被认为是吴长江的战略盟友。但赢得与阎焱的战役之后,屡次透露将担任董事长一职的吴长江,不仅迟迟无法重登大位,反而与王冬雷之间的冲突越来越白热化,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

取代阎焱,把吴长江送进监狱之后,王冬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三个月里,我基本上一张报表都没看,天天一门心思就是打仗。”王冬雷甚至自嘲说,“‘雷士风云’可以拍电影了,文戏加武斗,商战和黑帮,而且还是连续剧……”

真的“利空出尽”了?

如今,王冬雷表示:“现在,雷士事件已经利空出尽了。所有的制造基地和雷士重庆总部都已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所有的运营商和经销商都支持公司发展。”

回顾“雷士风云”的细节,王冬雷称,“我曾在合作签约前一天,最后问了他一句话,‘你应该清楚,这次股票卖完之后,雷士就不是你的了,你是代表德豪润达来管理雷士的职业经理人’。”吴长江当时回答:“雷士现在就不是我的了。”

看起来,当时王冬雷对吴长江的回答是满意的,包括后来同意吴长江增持德豪润达的股票,也是一种肯定。可是,现在看起来,吴长江的回答似乎也是别有意味。

雷士照明2014年半年报显示,德豪润达通过德豪润达国际对雷士照明的持股比例为27.03%,为第一大股东;赛富亚洲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18.50%,是雷士照明第二大股东。至于阎焱旗下赛富基金,王冬雷预计,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偏重于财务性投资,未来可能会出售所持有的雷士照明股权。

与纯粹的财务投资不同,王冬雷对雷士照明的核

心价值有着清晰的判断。他说,“雷士照明最值钱的,也是历次动乱的根源,是其零售运营商等销售体系。但这个核心资源却在雷士上市公司之外,由吴长江本人控制。这次,我们把这些资源控制住后,会用德豪润达的平台来整合,并且通过O2O平台将线上线下融合,把智能家居和照明整合在一起。除了注入财务资产,德豪润达的LED照明业务也将全部并入雷士照明。今后,雷士照明至少九成芯片业务将采自德豪润达。”

王冬雷的确点出了雷士照明历次纷争的那股“吸引力”。而这部分资源却被吴长江以高明的手法让其游离于上市公司之外,让财务投资方看得见、摸不着,既吸引了投资,又不会失去对核心资源的控制权,可算是高明的“空手道”。不幸的是,当吴长江遇上王冬雷这个行家,“空手道”就被扣住了脉门,难以施展拳脚。

信任与守约

如果我们只看见吴长江、阎焱和王冬雷之间发生的腥风血雨,那就只不过是个看热闹的外行。内行人会注意到,真正引发这场较量的内在原因,是任何投资方和经营者都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点。

在雷士照明这个舞台上,这一系列冲突之所以呈现得如此“狗血”,只不过是因为这三位高手每个人各自鲜明不同的个性和行事作风。这场戏剧化的争斗,给我们真正的启示在于,任何一家企业,永远要处理好客户、员工、股东这三方的利益均衡问题。

马云对此有很精辟的分析。他说,“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我们要回到基本点,回到客户,回到员工,回到我们整个股东。在整个公司的治理过程中,我坚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所以,所有的创业者必须坚持,上市之后,自己仍就是普普通通的创业者,坚持服务好你的客户,坚信让你的员工成长,坚信对你的股东尊重……”

马云强调的就一个字——信

吴长江对问题,恰恰是没有处理好经营团队与股东的关系。他凭借着自己与经营团队的紧密关系,吸引到了财务投资者,但又拥兵自重,甚至玩弄、要挟投资者。他像是非洲原野上不断希望扩张地盘的雄狮,为了不断获得扩张所需的能量,对资本不惜饮鸩止渴。但他的行事作风过于草莽,越来越难以取得投资方的信任。虽然他善于赢得渠道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信任,但他们之间的信任却是以封官许愿、哥们义气和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为基础。这让投资方感觉到投资回报被大量稀释,同时也认为他不信守合约、遵守规则,从而引发了信任危机。

在这场权力争夺的游戏中,阎焱虽是专业的投资方代表,但以他为代表的投资方,对雷士照明的了解程度又仅止于资本市场的价值判断。引入施耐德这个外来的产业资本,并没有让整个投资方加深对雷士经营团队的了解程度。所以,员工们才会打出“吴总不回来,坚决不复工”的横幅,员工代表和经销商才会提出“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的要求。

其实,王冬雷和吴长江很像,也是一头雄狮,但行事作风却比吴长江更为缜密,更注重全盘布局,也更具有国际观。他以巧妙的方式介入雷士,并借力吴长江稳住了经营团队,同时还与以阎焱为代表的投资方相处和平。

人们常常看到的都是纷争,但较少有人会去关注“合的力量”。实际上,纷争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着吸引力,这就是“合的力量”。如果“合的力量”不存在了,大家立刻就会分道扬镳,纷争也就不会延续下去。

围绕着雷士照明这一系列纷争,其中“合的力量”一直存在。也就是说,雷士照明这家企业,无论是对于员工还是投资方,其本身的价值一直都很高。从内在来看,它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企业。

如今,雷士照明已全然落入王冬雷的掌控之中。接下来,他依然会面临着客户、员工、股东三方利益的均衡问题。在这三者之间,首先是处理好客户与员工的利益关系,而处理好这个关系就自然而然地牵动着股东的利益。

在这三者之间发生任何问题时,有文明、有文化的企业会诉诸于信任与守约,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至少可以诉诸于法律与规范,只要那些处于蛮荒时期的企业才会诉诸于“火拼”。

猜你喜欢
雷士施耐德投资方
灵感的形状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跳芭蕾舞的小犀牛
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海底铁路
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
APC审时度势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