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惠及多数人

2015-12-03 07:21:54文/朱
新经济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惠及盈余工业化

文/朱 敏

“互联网+”惠及多数人

文/朱 敏

如今“新经济”有了更为清晰的焦点和内核。我们长期跟踪研究的新经济命题尤以“互联网+”类型为多,这也是对把握时代脉搏的绝佳检验

随着“互联网+”成为一项国家级的战略行动计划,本刊长期根植的“新经济”也有了更为清晰的焦点和内核。回首看去,我们长期跟踪研究的新经济命题尤以“互联网+”类型为多。这也是对一个平台是否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绝佳检验。

各路大军也纷纷加入了对新名词的解读之中。在某企业内刊的微信号上,互联网企业家林永青先生分享了自己对“互联网+”的最新理解。在他看来,“互联网+”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体现有二:

其一,“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跨界。创新的实质就是知识创新。例如,“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让经济发展消耗“更多的知识、更少的能源”;跨界的实质是知识跨界。知识创新了,产业边界也被重新定义。产业的边界就是知识的边界,跨界的成果正是让边界消失;

其二,“互联网+”就是所有产业的“互联网化”。不少中国传统产业尚处在信息化甚至工业化水平低下的阶段。2008年,国务院主管工业的“工业与信息化部”正是在原有“信息产业部”与几个工业管理部门合并后组建的,这可以体现中国政府对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决心;而今天更上层楼的“互联网化”,正可以倒逼传统产业“更充分的工业化”和“更普遍的信息化”,从而迈向跨越式发展。

价值中国会联席会长张晓峰博士归纳了“互联网+”的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结构重塑、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传媒”…… “互联网+”战略触角延伸,在于对所有产业的深度渗透,将线下与线上高度融合,不是互相排挤的零和游戏。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未来所在。

拜互联网所赐,知识社会加速到来。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中引用美国大学委员会的统计:“西方中产阶段面临的新问题是:受到的教育早就过剩了!1940年起,25岁~29岁完成4年或超过4年大学学业的人口,比例翻了4番。尽管多数学生倾向于取得比如工程、商业、通讯等能尽快谋生的学位,但可以看到大学课程中选修课占了一半,而且更多的盈余教育是由互联网带来的。”——在全社会“认知盈余”的大背景下,“大规模业余化”更好的诠释,其实是“大规模的专业化”。

在精读林永青先生的上述见解后,不妨以北大教授周其仁的一段话来收尾:“怎么惠及多数人?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个需求永远是多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的。互联网可以把过去很多难以满足的需求激活。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动员更多的人去满足更多的人,而不是靠少数公司、少数厂家。”

Email: guoyanzhumin@163.com

猜你喜欢
惠及盈余工业化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12-15 00:33:22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制笔(2017年3期)2017-10-18 00:49:11
清洁供暖 惠及于民
人大建设(2017年12期)2017-03-20 05:22:23
“五老”办书屋惠及众乡亲
中国火炬(2012年4期)2012-07-25 10:44:06
返乡创业 惠及乡邻
中国火炬(2011年4期)2011-08-15 06:54:08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