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延迟退休离不开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并轨”使得延退更具可行性

2015-12-03 06:18赵怡侬韩翠婷郭晨曦刘晓娟吴飞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双轨制可行性养老金

文|赵怡侬 韩翠婷 郭晨曦 刘晓娟 吴飞

我国延迟退休离不开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并轨”使得延退更具可行性

文|赵怡侬 韩翠婷 郭晨曦 刘晓娟 吴飞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和养老金缺口问题愈演愈烈的现状,都使现行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受到巨大冲击面临改革。200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就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2010年上海开展城镇企业职工“柔性延迟”政策试点使得延迟退休再度引发热议。该文主要基于上海市试点经验,结合当前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实际,分析我国推行延迟退休的可行性。

当前养老体制下老龄化加剧了养老金空账

在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导致的历史欠账已经较严重,老龄化的加剧又使得养老金空账数额越来越大,2010年7月13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据相关数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而2004年该数据为7400亿。“空账”数额的不降反增使养老压力大大增加。

综合国内外情况比较与经验总结,西方国家延迟退休的思路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延迟退休,从而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既能大幅度增加养老金帐户收入,同时又能减少养老保险费用支出。这种增收节支的方法,对于控制“空账”增长速度、缓解养老压力有重要作用。

上海试点试行延迟退休效果不理想

延安大学副校长、社会学教授胡俊生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龄人口增多,社保基金日益不足。据专家估计,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解养老金缺口达200亿元。”人社部也曾明确表示延迟退休总方向明确,但需要更多试点。

2011年10月1日,作为试点之一的上海率先开始推行“柔性延退”政策,秉承自愿的原则,由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自主选择是否延迟退休。然而,该方案推出之后并未得到广大上海职工的认可,申请延迟退休的职工仅有数千人,这与上海三百多万退休职工相比根本就是沧海一粟。2013年中青网曾公布一项延退态度调查结果,在25311名受访者中,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者多达94.5%。除去表示中立和未表明态度的受访者,“延退”仅获得3.2%的受访者支持。这一调查结果并不在意料之外,也说明了上海延退效果不乐观也并非偶然。

上海试点遇冷和万人民调结果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适用于其他国家延退改革的“柔性”和“渐进式”成功经验,在中国却引来了民众的抵触?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双重差异,尚未完全形成实施延迟退休的社会大环境,使得该政策在具体落实方面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双轨制”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使得延退更具可行性

养老金“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代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而机关事业仍实行原有的退休金制度,本人在职时无需缴纳,由国家财政负担。

“双轨制”成为延退阻力。养老金“双轨制”下企业单位职工退休时只能拿到原工资的40%~60%;机关事业人员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高达原工资80%~90%,而他们在职时的养老保险缴费由财政一力承担。财政部财相关研究显示,2013年城镇职工月均基本养老保险约1900元,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分别是其1.8倍和2.1倍。养老金“双轨制”导致地域、工资等条件相同的劳动者,仅因“体制内外”的不同,而在养老金领取额度上存在巨大差异。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和试行,使更多人的目光聚集到了养老保险“双轨制”上。

养老金“双轨制”具有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意义,但随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已经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首先,养老金 “双轨制”导致了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公平现象。其次,虽然短期来看养老金仍有结余,但有研究表明,缺口风险不可忽视。再次,“双轨制”的制定者恰恰又属于受益于双轨制的“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范畴,所以延迟退休迟迟不为民众所接受。

“并轨”有助延退推行。“并轨”时代正式开启。2014年12月中新网曾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在决策层面获得通过,意味着舆论关注点已由养老金“双轨制”诸多弊端开始转向与养老金改革密切联系“延迟退休”这一话题。2015年 1月14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发布,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时代正式结束。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体系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简单地合二为一并不是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汪国华)“并轨”的最终目的。将3700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与企业员工放在同一平台上公平对待,是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体制内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养老金“并轨”时代正式开启。

实现“并轨”优势更多。实现“并轨”的诸多优势能够为延迟退休政策的成功推行助力,使得延迟退休政策更具有可行性。维护社会公平。“并轨”后不论“体制”内外,所有劳动者都享有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则体现了养老基金统一体系基础上的差别对待。这样能够及时缩小养老待遇差别,维护养老金体系的公平性,兼顾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利益,让企业人员直接感受到养老保险缴费公平,从而缓解群众对于延退的抵触情绪,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从养老保险制度层面缓解社会矛盾,为延迟退休创造更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合理配置人才。双轨制下“公务员热”的另一面是很多企业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也长期存在交流瓶颈。“并轨”不仅使得新聘人员的养老保险可以转移和接续,还能够帮助企业吸引更多人才,有利于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合理配置,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和效率。

为国家财政减压。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引发的“空账”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现实问题下不断发酵,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并轨”后养老金基本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承担,改变了之前全部由财政负担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上海“柔性延退”遇冷不能说明延退在我国不可行,只能表示延退这条路我们还需要摸索前行。虽然可以预知的是养老金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实现“并轨”优势更大,是扫清延退路上阻碍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扫清养老金“双轨制”的阻碍也必将使得延迟退休的更具可行性。

猜你喜欢
双轨制可行性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基于“双轨制”模式下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