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断想

2015-12-03 04:58:57赵立首都体育学院100191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密度

赵立 (首都体育学院,100191)

关于运动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断想

赵立 (首都体育学院,100191)

编者按:2015年5月22-25日,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推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在武汉体育学院成功举行。本次观摩展示活动共进行了38节实践课(20节自选内容、18节指定内容)和6节健康教育课的展示,实践课内容涵盖了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和民族民间类等多个大类。为了更全面地呈现观摩展示课承载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精湛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与运用、场地与器材的合理设计等,进而传达本次观摩展示大会的理念,引领下一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本刊将在第6~9期分别呈现观摩展示大会的理念、小学组课堂设计与点评、初中组课堂设计与点评和高中组课堂设计与点评四个主题内容。本期主要从评委与专家、展示课报送单位、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观摩教师等角度对大会理念进行呈现;7~9期小学、初中和高中组的撰稿提纲已经在本刊官方博客公布,欢迎大家针对各自所教学段进行撰稿、投稿(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zgxxtyzz)。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已经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有一个亮点,就是大会的专家、作课的教师又开始认真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运动密度与运动负荷。

学生体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教育管理、社会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在作祟,但是,学生参与运动时间短、参与负荷低、参与项目不全面应该是学生体质全面下降的根本原因。可惜的是,我们多在次要因素上找原因,很少在体育教学中寻找重要的、可为的因素与方法。

因为参与运动时间短,必须增加运动密度;因为参与的负荷低,我们必须增加负荷的强度;因为参与的项目不全面,我们必须理智全面地增加课课练的内容。这些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回归,是对传统体育课中优秀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技术的继承。

关于运动密度,笔者在一些相关的资料中看到,持续有效运动5分钟就可以收到良好的锻炼效益。可惜,在本次展示活动中,通过测量,几乎没有看到一个个体有持续有效运动超过3分钟的现象。这表明,体育课的健身价值可能很低。我们还了解,中考体育800米或1000米的测验,一般都在3~4分钟左右。那么,你在体育教学中从来没有这样运动,如何能够适应测验?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进行训练,费工、费力、费时间。

由此,需要进一步关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密度“丢失”问题。首先,笔者假设两个概念。第一个是体育课的“一般运动密度”,这是指一节课中准备活动与结束活动中运动时间之和与总时间的比例。第二个是“练习密度”,这是指一节课中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二者之和是运动密度。在本届活动中,多数课中的运动密度“丢失”都是在“练习密度”中。可见,继续坚持好“一般运动密度”,增加“练习密度”可能是我们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体育课中仅仅注意运动密度还不行,还需要关注运动强度。在这里,笔者又假设三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所完成的客观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中,运动量是指完成运动的距离、时间、练习的次数等。运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量。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量越大,运动强度就越大。

第二个概念是身体负荷。身体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身体所承担(感受)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身体负荷的量和身体负荷的强度。其中,身体负荷的量可以用运动时的心率(总量)来描述。身体负荷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心率来描述。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心率越高,身体负荷强度就越大,人就会感到更累。

第三个概念是健康负荷。健康负荷是指能有效发展体能又可以使运动风险降为最低的身体负荷。它有一定的身体负荷区间,越趋于上限,健身效果越好,但是运动风险会随之上升。越趋于下限,健身效果越差,但是运动风险会随之下降。一般而言,中小学生的健康负荷上限可以达到150次/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控制好健康负荷应该是教学评价指标之一。但是,在我们测量的几节课中,很少有趋近150次/分的脉搏,多数都在120~130次/分左右。可见,增加负荷的关键是控制好健康负荷。这也应该是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

关注学生体质,关注运动密度,关注运动负荷,用测评来回应,真正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如果运动密度适宜,又有健康负荷提供保障,就可以基本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例如,教育因素去哪里了?思想教育去哪里了?这样做科学吗?这是不是“纯生物学”观点的回潮?在教学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叠加”。“叠加”是指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抓住主要的因素,本质的因素进行教,进行练。其他的因素只能是“叠加”在本质因素或主要因素之上。本质因素或主要因素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学就会脱离他的学科属性,就会成为“非我”。体育教学的本质因素就是增强学生体质问题。关于学生体质和体质下降的问题,主要是“生物学”的问题,主要应用“生物学”的手段来解决。其他因素应该是“叠加”其上,甚至“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够“倒置”,“倒置”了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学科特点,就不是体育课。

本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活动努力抽丝剥茧,寻根寻源,发现不足,努力重塑体育教学,值得我们深思。但是不管怎么改革,学生体质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赵立,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密度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