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综合服务中心 曾庆凯
电子档案管理在现在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档案信息泄漏、完整性被破坏、非授权访问以及病毒、黑客的攻击等。所以,对电子档案进行风险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Cooper D.F和Chapman C.B对风险给出了较权威的定义:“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是指电子档案文件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网络服务影响,出现伪造、泄密、窃听以及篡改等问题。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接收与归档过程中还可能面临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等多方面的威胁,所以电子档案管理中风险重重,电子档案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对风险控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电子档案风险管理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部分。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指“寻找”和“分类”风险因素这两项内容。我们希望通过风险识别对电子档案风险源、分布、原因、关联、后果有一个理性认知,如果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列出在清单上,就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电子档案风险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有:1.电子档案真实性风险。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指档案所包含的信息在传输、被访问等处理后保持不变,状态与最初形成时的一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其行政有效性以及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档案反映历史情况,构成社会价值,能够作为社会记忆长期保存的前提。然而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在形成和使用中很容易不留痕迹地被更改,而且在软硬件平台升级时迁移电子档案也可能导致档案中的某些信息发生变化或丢失,因此电子档案面临真实性风险。2.电子档案完整性风险。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风险主要是指应该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数量不全以及单份电子档案的构成要素不全,这就使利用电子档案出现了障碍,也影响了电子档案本应该有的价值。3.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指电子档案不可读,即文件经过存储、传输、压缩、转存载体转换、迁移等处理后打不开,或者打开之后是乱码或部分信息显示不出来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应对的前提,主要包括区分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从而找到合理的控制防范方法。Kaplan和Garrick提出了三元组完备集风险理论,即。其中,表示风险,表示第个不利事件,表示发生的概率,表示的结果,是一种损失指标;角标是指是一个完备集。集合中的元素只是风险的一个答案,而整个集合才是全部风险。根据这一理论,电子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可以按照这些步骤进行:首先,构建电子档案风险要素表,即把风险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列出表格清单。然后,确定所列出的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第三,评价风险程度,定量分析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确定对应风险后果值集。最后,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划分出几个风险等级。
(三)风险应对。风险应对包括“防范”与“控制”两方面内容,它直接体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规避通常有三种方法:通过应用制度来规避(允许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制定某些特定的制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规避(使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制度),以及通过应用技术来规避(如设置密码)。风险转移可以通过重新考虑如何提供服务,修改配置模式,外包给其他机构、购买保险,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来实现。这使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将那些与复杂系统管理相关的风险转移到处理这些风险比较有经验的另一个机构中。风险缓解的措施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事前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前为降低损失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它有时同时也会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类是事后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处理紧急情况,从而阻止损失程度加重。
事实上,进行风险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电子档案风险。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从风险产生的源头上就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在风险来临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风险造成的损失,具体可做到如下几点:1.以人为本,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业务能力,更新管理知识,升华管理思想,使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减少失误,提高遵守制度的意识,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发生风险。2.建立一套合理而健全的管理制度。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组织内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往往比购买设备、提高技术还能起作用、还重要。国内外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多数的威胁来自组织内部,对内部威胁的防范比对外部威胁的防范更困难。而防范内部的威胁,建立行政和法律方面的管理制度就很有必要。
[1] 李琪.电子档案管理及其风险控制分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 287.
[2] 何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续). http://pm.csai.cn/risk/No079.htm,200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