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真妮
孩子在某个时间段超出标准或者低于标准,父母无需欢喜也不用焦虑,用平常心去陪伴他们,他们自然会以自己独特的速度和节奏长大。
朋友拿到孩子的智力测试报告,忧心忡忡地告诉我,“智力中下!怎么办?”
我拉她坐下,分享了一个我家菜园里的故事。
我新家的山坡上有个围起来的大菜园,我想在里面自己种几棵中国的特色果树,比如柿子和大枣,这些果树在美国很少见。于是,我从网上购买了两棵柿子树苗和两棵枣树苗。
4月底我收到了树苗,两种树苗都是一棵大的搭配一棵小的,干枯枯的4根枝子,看着毫无生气的样子。按照说明,我把它们种到地下一个星期后,两棵柿子树苗就开始冒出了小嫰芽,那棵大一些的枣树苗,也紧跟着发出了芽。
随着时间推移,3棵树苗的芽越长越大,不断地有新的小叶子从小芽边上冒出来,小树枝萌发出勃勃生机。
只有那棵小枣树枝毫无动静,依旧是枯枝一个默默地立在春天的风中。
一个月过去了,3棵树苗上的小树叶都已经舒展开来,蓬蓬簇簇地生长着,而那棵小枣树还是光秃秃地无丝毫生命迹象。
一开始我很淡定,想着树苗生长节奏不同,有早长也有晚长的,到时候自然就会发芽。可是4周过去了,那3棵树苗都长起来了,看着这3个参照物,我不由得心生犹疑:这一棵苗是不是本身有什么问题,所以没成活?还是我种的时候没有种好,给种死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到菜园里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查看这棵不发芽的小树苗,仔细地从顶看到底,再从底看到顶。有天我甚至找来一个放大镜依次查看每一个小树节,看是否有冒芽的蛛丝马迹。
可是,什么都没有。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它还是枯枝一棵。
我琢磨着应该给售苗的果园写封邮件,问问他们小苗6周了还不发芽是不是不正常?我应该做点什么来补救?又想着应该拍张照片给他们看看。
就在决定写信的那天,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办法,或许可以确认一下小树到底死没死。我用手指甲在小树干靠上的部位划了小小的却足够深的口子,露出了里面的白色树干组织。仔细观察那个划痕,可以看出,在灰色的外皮下有层翠绿色的组织—这棵小树没死,里面有生机!
再给它一些时间吧!我按下写信的念头,依然隔天给它浇水,继续等待。
等啊等,一直等到6月底,在我种下树苗的两个月后,这棵小树枝终于开始往外冒芽了!之后,它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到8月时竟然已经追上那棵大枣树苗了,家里人根本分不清两棵枣树原来谁大谁小。
而那棵早早发芽的小柿子树苗,长势却明显变慢了,相比其他3棵树小了很多,在酷烈的阳光下总是恹恹的,有些叶子的边缘变黑了,好像得了病一样。
秋天到了,突然一场霜降,后发芽的小枣树和那两棵大树苗都经受住了考验,唯有小柿子树有点要死不活的。
看着几棵果树的现状,我豁然顿悟:那棵小枣树一开始不发芽的时候,它其实也在生长,它是先在下面长根,等到根扎的够深够壮了,才开始长上面的树叶。因为根基打好了,所以它能很快追上同伴,并能抵抗气候的变化,所谓厚积薄发是也。而那棵小柿子苗早早长出树叶,树根没有机会扎好,所以后劲不足,遇到恶劣环境就有些难以招架了。
小树尚且如此,那么孩子们呢?
孩子也有快长慢长之分,有的孩子出牙早,有的出牙晚;有的说话早,有的说话晚;有的一岁以内就会走路,有的一岁半还没开始;有的孩子先长个头,有的孩子先长心眼;有的孩子早早能识字,有的孩子一直懵懂到上学还不开窍。
现代医学常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身高、体重在某个年龄段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智力发展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只是统计数据的综合,实际上把活生生的孩子制式化了。有些暂时在制式之外的孩子,未必就是有问题的,只是他的生长节奏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而已。许多父母给孩子做完体检就开始担忧,如果孩子的某个指标没有达到中等,会焦虑不堪地想尽办法去刺激孩子生长。这么做是否干扰了孩子自己内在的生长节奏呢?
孩子在某个时间段超出标准或者低于标准,父母无需欢喜也不用焦虑,用平常心去陪伴着他们,他们自然会以自己独特的速度和节奏长大。大人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会有舒展生命之枝的空间和机会,才会长成一个自如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