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赟丽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这是课文《行道树》中的句子。学这一课时,语文老师强调说要把它背下来。我倒是会背了,老师也点拨了句子的意思,但我对它的深刻含义始终不是太明白。然而通过一次种南瓜的经历,我终于透彻地理解了这句话。
奶奶在门前经营了一畦菜园。清明过后,便是“种瓜点豆”的时候了,“不事农桑”的我心血来潮,向邻居大妈要来一颗南瓜种子,种在了菜园的一角,然后就是满怀的期待了。
春雨绵绵,受到雨水滋润的南瓜种子在几天后便钻出了芽儿,小小的,嫩嫩的,多可爱呀!
很快,南瓜长大了,开花了,一大朵一大朵地怒放着,黄澄澄的花瓣,绿盈盈的花柄,好看极了。
不久,南瓜花谢了,几个小南瓜迫不及待地露出了小脑瓜儿,小葫芦儿一般,又像害羞的小孩儿,小心翼翼地窥探这个世界。
又过了几天,一个大点儿的小南瓜已经有30多厘米长了,它穿着鲜亮的绿衣服,嫩嫩的,油光油光的,像个赤身裸体的婴孩儿。那润润的光滑的肌肤,让人不忍心用手触摸,仿佛轻轻一挨都能溢出汁水来,整个儿可爱得让人想亲它一口,咬它一下,可又不忍心。
我笑嘻嘻地回到家中,奶奶问我:“你老去看它,是想吃吗?现在很嫩,很好吃的,我去摘回来。”我连忙摇手:“不是不是,我是太喜欢它了,那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可舍不得吃!”
之后一有空,我就跑去看小南瓜。有时,干脆端一把小椅子,泡一杯清茶,在有阳光的午后,坐在小南瓜旁边,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悠闲地读。时光静好,我亦不老,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又过了些日子,小南瓜渐渐变成大南瓜了。然而,岁月是无情的刀,一道“黄斑”不知不觉爬上那个大南瓜嫩绿的身体。慢慢地,一道又一道“黄斑”都来“侵蚀”它的身体了,南瓜的身体表面变得灰不溜秋、黄不拉叽的。没多久,昔日美丽的“小姑娘”变成了丑陋不堪的“黄脸婆”。我失望地看着变丑的南瓜,忍不住心生厌恶之情,再也不愿意多看它一眼,就对妈妈说:“把那个大黄南瓜摘了吧,放在园里太刺眼了。”“满园春色”一点儿黄,多煞风景啊!
中午的饭桌上,多了一道菜——煮南瓜。颜色不是很好看,黄黄的,却有一股扑鼻的香甜味儿直往我的鼻孔里灌,我忍不住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哎呀!好甜!好面!好好吃!我吃了一块又一块,连平时我最爱吃的青椒肉丝都被冷落了。不一会儿,一大碗煮南瓜基本被我消灭干净了。碗里还有最后一点儿,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吃,勉强给妈妈留下了。但我还有点儿意犹未尽,好像再来十碗八碗我也吃得完!
吃完南瓜,我心里却有些不安起来。南瓜小的时候,可以看成是一件艺术品,供人欣赏,我就亲近它,喜欢它;一旦变老,我就嫌弃它,讨厌它;吃了它,我才知道,南瓜由青变黄变老变丑,甘愿承受唾弃鄙视,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吸取更多的养分,浓缩更多的精华,使自己更加甘甜可口,更加富有营养。然后,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真可谓是“鞠躬尽瘁”了。而它的苍老,它的丑陋,正好印证了它为了充实自己,一路风雨、日夜兼程走来的沧桑历程,正是有了这些经历,它才饱满、丰厚啊!这哪里是丑,这分明是一种深沉的美呀!
于是,我又想起老师让我们背诵的《行道树》中的那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说得多好啊,南瓜不正是忍受了我的白眼,却把最鲜美的滋味给了我吗?我顿悟了:只有奉献的生命才是最美的。我对自己曾经对老南瓜怀有厌恶之情深感愧疚,我这样点评自己:“是我太肤浅了啊!”
园里的其他青南瓜陆陆续续地黄了,我不再觉得那种黄色刺眼,我终于懂了,这种色彩,是世间最美的颜色。
简 评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南瓜,作者却能发现它的特别之处,感悟到它的可贵。由此及彼、由物及己的联想,丰厚了文章的意蕴。老南瓜耗尽自己的美好年华,历经沧桑,把最美的东西乃至生命奉献出来。作者正是细察这一点,欣赏这一点,深思这一点,才行笔成文的,可见其视角的独到,体悟的深刻。
(张艳丽老师 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