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梅
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意思。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没带手机出门,非常没有安全感,失魂落魄,心里空落落的,分分钟想着“必须得回去一趟拿手机”。
等公交车、等地铁、等电梯的时候掏出手机,刷微博、微信、手机QQ,打游戏,看电子书,看视频,听音乐,总之不闲着。
不管是在家吃饭还是和朋友聚餐,哪怕再饿,饭菜上桌不忙着动筷子,先掏出手机来拍照,拍完还要P图,发到微博、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平台,与朋友分享。
朋友聚会已经没有办法全程面对面进行沟通,说不到三句话,就习惯性掏出手机来看两眼,即便朋友坐在对面,也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交流。
每晚睡觉前,不拿着手机玩个半小时左右,总感觉这觉还真就睡不踏实了。每天早晨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看,看看微博、微信有啥新消息。
…………
请对比以上症状检视自己,只要有三条,基本可以确定你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符合的条数越多,“手机依赖症”的程度也就越严重。全部符合?恭喜你,病得不轻呀!
小伙伴们多是手机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朋友聚会时,一开始大家还聊得很热络,但是上菜以后,大家就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低头看手机屏幕,刷微博,聊QQ,发微信,玩游戏。当一张桌子上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手机的时候,聚会的目的已经消失殆尽了,无怪乎有人曾经说想念没有手机的时代。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反过来,被手机“绑架”的人也越来越多。晚上睡觉不关机,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智能手机,睡觉前玩手机,乘坐交通工具时,不是玩手机游戏,就是用手机看视频或是聊天……
无所不在的强大社交通信,仿佛让人与人变得更近,其实却让人们离得更远。本来应该是用“碎片时间”拿手机处理事务与放松,现在却让手机把生活“碎片化”了。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这是一个问题。
“低头族”,请抬起你们的头来
“手机依赖症”是应该警惕的“社会病”。
当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应该疗治的“社会病”。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遗失的美好”,毕竟,“人机关系”永远取代不了“人际关系”。
长时间使用手机危害多多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人处于浅睡眠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另外,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造成颈椎、腰椎的损伤,引起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等。
常低头增加安全隐患
前不久,江苏泰州一女子骑摩托车通过十字路口时撞向转弯的轿车,“空翻”360度后摔倒在地。令人吃惊的是,监控显示该女子在事发前几秒还在看手机,可谓史上最执着的“低头族”。因为看手机引发交通事故的并不少见。湖北17岁的女生商某,边走路边玩手机,掉入深坑死亡;南京一妇女低头看手机,掉进窨井致右脚骨折;浙江温州两名青年玩手机过马路被车撞飞……
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
现代人患上“手机依赖症”,一些本该具备的正常能力在逐渐消退,比如与人相处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上的消退,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必须重新给手机定位,强调它的“工具性”,而不是“拟人性”。最好有意识地把手机放到一边,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不用手机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手机,等我们慢慢戒除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它自然就会回归“工具”的角色。
提高自制力,做手机的主人
“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的状况呈现增多趋势。要减弱或消除“手机依赖症”,加强自身的自制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现在很多手机的主要功能被娱乐功能侵占,这也是很多人对此上瘾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加强自制力,成为手机的主人非常有必要。
让我们拒绝做“低头族”,抬起头来,去拥抱绿色健康的生活,更加理性地与移动互联网和谐相处吧。
(资料来源:人民网《是什么催生越来越多的“低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