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观察

2015-12-02 09:46雷安锋彭春晓陈燕段晶李秀婷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6期
关键词:七氟烷躁动丙泊酚

雷安锋 彭春晓 陈燕 段晶 李秀婷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减轻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63例,3~6岁,ASA I级,随机分为两组, P组为丙泊酚联合七氟烷组(31例),C组为七氟烷组(32例)。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入室后(T0)、插管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拔管后2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并采用PAED评分和Watcha评分评估两组患儿苏醒后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0~T3时点MAP、H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6时点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患儿比P组HR高(163.0±6.4 vs 130.5±3.9; 158.3±7.2 vs 129.4±5.7; 155.2±6.8 vs 125.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PAED评分和Watcha评分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并不会延长患儿麻醉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

[关键词] 丙泊酚;七氟烷; 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6-032-03

DOI:10.11876/mimt201506013

七氟烷作为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由于其对呼吸道没有刺激性,诱导快清醒快,麻醉深度易于调控而广泛用于小儿麻醉[1]。但是其易引起患儿术后躁动,有研究表明,使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高达18%~80%,而术后苏醒期躁动不仅会使静脉留置针、手术引流管脱落甚至会发生手术伤口出血、患儿呼吸道梗阻、患儿坠床等严重事故[2]。因此,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4月择期在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3例,年龄3~6岁,ASA I级,所有患儿术前心电图、胸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均正常,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疾病、药物过敏史、癫痫、近两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病史患儿。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P组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31例),C组为七氟烷组(32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访视,充分与患儿沟通交流取得患儿信任,所有患儿术前均禁食6~8h,禁饮4h。患儿清醒入室后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采用潮气量法[3]进行麻醉诱导:患儿取舒适姿势进行诱导,吸入8%七氟烷,氧流量为6L/min,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将患儿平躺,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给予阿托品0.02mg/kg,罗库溴铵0.6mg/kg,芬太尼3?g/kg,选择合适型号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调节潮气量6~8mL/kg,呼吸频率18~20次/分,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0~35mmHg。维持期:P组采用丙泊酚10mg/kg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2%~3%吸入。C组采用七氟烷3%~4%吸入。手术结束后停用丙泊酚和七氟烷,将氧流量调至8L/min,使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降至0.1%。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和新斯明0.04mg/kg,将患儿送至麻醉恢复室(PACU)继续监护,待患儿清醒,恢复自主呼吸潮气量>8mL/kg,脉搏氧饱和度维持在98%以上时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年龄、体重、入室后(T0)、插管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拔管后20min(T6)MAP、HR变化、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并采用PAED评分和Watcha评分评估两组患儿苏醒后躁动情况。

PAED评分标准见表1,五项评分得到总得分即为麻醉苏醒期躁动得分,分数越高,苏醒期躁动可能性越大,患儿躁动程度就越严重,得分>15分诊断为苏醒期躁动[4]。

Watcha评分标准[5]:1分为合作安静;2分为轻度不安,哭闹但可以安抚;3分为哭闹但不能安抚;4分为烦躁手脚乱动,完全不能控制。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烦躁程度越严重,得分>2分为苏醒期躁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手术时间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AP、HR比较

T0~T3时点两组患儿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6时点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比P组HR高(163.0±6.4 vs 130.5±3.9;158.3±7.2 vs 129.4±5.7;155.2±6.8 vs125.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PACU停留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儿PAED评分和Watcha评分比C组低(5.3±2.1vs 9.5±3.4; 1.5±0.8 vs 2.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小儿麻醉后常见问题之一,常出现在使用氯胺酮麻醉患者尤其是甲状腺切除、扁桃体切除、包皮环切小儿患者。从精神病理学角度理解,躁动是意识障碍一种症状,目前尚没有统一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粗暴身体动作和激动精神情绪。而全麻苏醒期躁动目前也没有统一定义,主要是全身麻醉后出现意识障碍,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临床表现各异:哭闹、叫喊、手脚乱动、情绪激动易于发怒而无法安抚等[6-7]。小儿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原因较为复杂:第一,可能和患儿年龄、心理以及患儿苏醒后处于没有父母陪伴陌生环境有关。有研究报道,学龄前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儿童[8]。第二,术后疼痛也是术后躁动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手术原因,耳鼻喉科手术以及眼科手术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高于其他手术患儿。第四,麻醉药以及术中低温等原因。麻醉苏醒期躁动对患儿危险极大,不仅会造成患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且可能会引起静脉通道脱落、气管导管拔出、甚至是呼吸道梗阻直接威胁患儿生命。

七氟烷引起术后躁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以下三种机制综合作用结果:使用七氟烷维持麻醉会抑制体内GABA降解和代谢导致中枢抑制增强,而术后GABA作用减弱,使中枢处于敏感化状态;七氟烷中枢系统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一样,由于七氟烷代谢快,中枢不同部位受抑制恢复时间也不一致,容易造成功能完整性缺失引起患儿过度兴奋引发躁动;七氟烷抑制了中枢系统抑制调控中心导致各种递质合成及释放失衡,使中枢系统抑制性递质减少,而兴奋性递质增加从而使患儿兴奋产生躁动[9-10]。目前常通过手术前和患儿充分沟通给予他们安慰来消除患儿焦虑和恐惧,术中维持适当麻醉深度,术后避免使用镇静药物拮抗剂,避免有害刺激以及预防性使用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来防治术后躁动发生[11-12]。本研究中使用丙泊酚和七氟烷维持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比七氟烷维持组低,且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但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以及PACU时间相比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复合使用丙泊酚并不会引起患儿苏醒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这主要是由于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快不会引起蓄积。而复合丙泊酚患儿躁动评分低这可能是因为丙泊酚是一种镇静麻醉药,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GABA受体降低兴奋性递质释放而发挥镇静作用[13],而且丙泊酚可以有效抑制癫痫发作并有抑制恶心、呕吐作用,使患儿在麻醉苏醒时产生一种欣快感觉[14-15],减轻吸痰和拔管刺激造成呛咳,增加患儿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同时也能减轻患儿拔管时应激反应,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所以使用丙泊酚患儿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这也是复合丙泊酚患儿在拔管时及拔管后生命体征比单独使用七氟烷患儿平稳原因。

综上,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能够安全用于小儿患者麻醉,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并且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Picard V. Comparison of recovery of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anesthesia in children[J]. Acta Anesthesiol Scand ,2000,44(3):307-310.

[2] Dahmani S, Stany I, Brasher C, et al. Pharmacological prevention of sevoflurane and desflurane related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J].BR J Anesth,2010,104(2):216-223.

[3] 于布为,王国林,田玉科,等.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J].国际麻醉学复苏杂志.2008,29(4):382-385.

[4] Malarbi S, Stargett R, Howard K,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 emerging with delirium from general anesthesia[J]. Paediatr Anesth, 2011,21(9):942-950.

[5] Bajwa S A, Costi D, Cyna A M. A comparison of emergence of delirium scales following general anesthesia in children [J]. Pediatr Anesth,2010,20(8):704-711.

[6] Wilson T A, Graves S A. Pediatric considerations in a general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J].J Post Anesth Nurs, 1900,5(1):16-24.

[7] 胡杰,张马忠.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其处理[J].上海医学.2012,35(6):469-472.

[8] Sikich N, Lerman J.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J].Anesthsiology,2004,100(5):1138-1145.

[9] 于菲.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辽宁),2012.

[10] 张鑫,刘振发.小儿七氟烷全程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228-229.

[11] Ali M A, Abdellatif A A. Prevention of sevoflurane related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undergoing adenotonsillectomy: A comparison of dexmedetomidine and propofol[J]. Saudi J Anaesthe,2013,7(3):296-300.

[12] Breschan C, Platzer M, Jost R, et al. Midazolam does not reduce emergence delirum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in children[J]. Pediatr Anesth, 2007,17(4):347-352.

[13] 曾晓燕,王莉.不同剂量丙泊酚预防小儿术后躁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0):1328-1330.

[14] 孙文文.全麻苏醒期患者重度躁动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

[15] 徐守全.丙泊酚和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3955-3956.

猜你喜欢
七氟烷躁动丙泊酚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七氟烷用于脑动脉瘤钳闭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