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皓雯,刘守江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观念日益被重视,旅游垃圾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对我国旅游垃圾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是对旅游景区内旅游垃圾的研究,比如王荣红[1]以梅里雪山雨崩村为例,对风景名胜区旅游垃圾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一类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旅游景区垃圾的分布特点,处理现状以及根据该地区现状提出的一些处理办法;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都以无机垃圾为主,处理办法基本相似,增加垃圾回收点的数量,同时增加收集垃圾的人数和次数。第二,是对旅游城市中垃圾的研究,比如赵鲁梅[2]研究了三亚市旅游垃圾的处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三亚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该地区旅游垃圾问题亦十分突出。他们提出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等解决方案。王成妹[3]研究了拉萨市旅游情况,发现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去拉萨旅游的人不断增多,游客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游客环保意识淡薄,产生了大量旅游垃圾,而拉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尚无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相关部门处理不得当,使得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关于旅游垃圾,大多都是以某旅游景区、旅游城市为代表,呈面状,而对旅游线路上产生的旅游垃圾问题极少涉及。笔者于2014年8月,实地调查了国道318及省道217沿线雅安至稻城段旅游垃圾问题。该线路山区地形,极具特色,沿途地质地貌特殊,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旅游垃圾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希望通过对318国道上旅游垃圾的研究,试图为垃圾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引起人们对旅游垃圾问题的进一步重视。
研究区如图1所示,从雅安雨城区沿318国道向西,经天全、泸定、康定、雅江,到理塘,然后从理塘沿省道217向南,到达稻城。整个调查线路约647公里,横跨雅安、甘孜2个地市州,7个县区。途中翻越二郎山、折多山,卡子拉山等[4],该区位于川西高原,多高山峡谷,地形起伏大,道路崎岖险峻。区内人迹罕至,雪域风情,原始自然风光等保存完好,景点各具特色,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此路段沿线分布有许多著名景区、景点,如雅安的碧峰峡;泸定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摄影天堂新都桥;康定旅游城,跑马山,木雅塔;以及稻城的香格里拉 (见图2)等。本文以318国道沿线为主要研究对象。
图1 318国道和217省道雅安至稻城段区位示意Fig.1 Loca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way 318 from Ya'an to Daocheng section
图2 318国道雅安至稻城段途径美景Fig.2 The scene of the national highway 318 from Ya'an to Daocheng section
2.1.1 部分旅游者环保素质有待提高
318国道上垃圾最多的地方是路边的坝子。垃圾多为各种零食的包装袋,有的包装袋已经褪色,有的颜色还很鲜艳。这些形形色色的零食口袋、包装袋绝大部分是游客在路边停留歇息时留下,导致路边平坝等“隐性休息区”垃圾堆积现象十分严重[5]。与普通大众游客相比,教师、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环保意识也相对较强,但根据伍志鹏等[6]对西南地区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调查中发现,在“总是注意不损坏环境”这项调查中,学生做到的占学生样本16%,教师做到的占教师样本数14.3%[6],由此可以看出,在某些景区部分游客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类似的情况也在新闻报道中不少出现,如江西武功山帐篷节变“垃圾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1.2 旅途中垃圾箱和垃圾投放点太少
在漫长的旅途中,除了经过的部分城镇路段外,沿途极少发现垃圾箱,这也是造成垃圾随处扔的一个原因。沿途垃圾投放点太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318国道漫长曲折,山区环境复杂,地形特殊,设置垃圾投放点十分困难。沿线人烟稀少,管理难度大。第二,对旅游垃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318国道雅安稻城段位于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当地经济条件较落后,且当地政府和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此路途中设置的垃圾投放点极少,甚至部分路段没有设置垃圾投放点。
2.1.3 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合作难度大
第一,雅安至稻城路段,整个路程超过600余公里,横跨2个地市州,7个县级行政区域,旅游垃圾的管理,涉及到旅游主管部门 (省市州旅游局),环境保护部门 (省市州县环保局),垃圾收集处置管理部门 (建设局、环卫局),以及各级政府,因而该研究区垃圾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合作与明确分工。然而,该区各部门在垃圾处理方面缺少明确的分工,使得垃圾收集、处理效率极低,部分区域的垃圾直接被忽略了,318国道沿线的旅游垃圾问题日益严重。从道路两旁部分垃圾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看出部分区域长时间无人清理。
第二,大部分地区政府对该道路上的垃圾并未引起重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该区大部分行政区经济欠发达。根据四川新闻网[7]表明,2013年,甘孜州人均GDP为17809元,居全省第20位,财政收入低,对环保的投入极少。二是在甘孜州,绝大多数城镇面积大,人口密度低。部分旅游景点距离城镇较远,也容易被管理部门忽视,导致清理垃圾不及时。
2.2.1 垃圾种类较少,主要以食品垃圾为主
调查发现,沿线旅游垃圾以无机垃圾居多,如各种食品袋,塑料瓶,其次是一些砖头,废渣等建筑垃圾。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对沿线旅游垃圾组成与大致比例进行整理,见下表所示。
表 318国道沿线旅游垃圾种类的比例分布Tab.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kind of tourism waste along the national highway 318
由表1可以看出,在旅游垃圾中食品垃圾为主,占总量的73%,其次是建筑垃圾和交通垃圾,分别是12%和7%;生活垃圾和其它垃圾仅占8%。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该区旅游垃圾主要是旅客前来观光时所产生的。另外,笔者实地调查时发现,该区垃圾的产生,与过往318国道旅游区的车辆类型有一定关系。过往车辆主要有3类:一是自驾游小车、自行车,以及少量摩托车,第二是旅游大巴,第三是货车。通过观察发现,该区垃圾主要来自于第一类车辆,其次是第二类,第三类最少,雅安天全至泸定货车较多。自驾游小车容易出现随地停车、沿途欣赏风景的现象,结果导致食品垃圾随地乱扔。其次,在道路附近正在修建一些工程,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路边。
2.2.2 垃圾产生量有明显的季节性
该地区每个月的旅游垃圾量并非稳定,而是在7月~10月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据央视新闻报道,2014年稻城亚丁在国庆限制景区人数为5050人/天,因为7月~10月是稻城风景最美季节,进入旅游旺季,客流量增加,当然旅游垃圾也随之剧增。而在其它季节,游客较少,产生的垃圾量也减少,所以318国道上的旅游垃圾量有明显的季节性。
2.2.3 垃圾总量较少,但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318国道和217省道上旅游景点的开发,客流量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康定、亚丁等美丽景区逐渐开发后,沿线旅游大巴和自驾游的车辆明显增多。在旅行中,游客们选择驻足欣赏美景的停留点增多,产生的垃圾量也不断增加,垃圾分布点增多,点上分布的垃圾量不断增加。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
2.2.4 垃圾分布不均衡,各区段污染状况差异明显
研究区域由河谷平坝区、丘陵区再到高山高原区,整体海拔跨度大,路线较复杂。不同路段旅游垃圾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雅安市天全县至泸定段主要以盘山公路为主,仅二郎山隧道外有一观景台(泸定),该段基本无其他景点,旅客下客点极少,不便停车,所以这一段区域道路因旅游所产生的垃圾较少;康定至新都桥段景色优美,并以高海拔山间平原为主,自驾游、旅游大巴可以选择的停车点较多,旅游垃圾数量大,且分布较集中;新都桥至理塘段仍为国道318路段,以“翻山公路”为主,但路途中景色仍然很美,在山间平地休息的游人较多,旅游垃圾主要分布在这些山间盆地;从理塘至稻城段为省道217,路程151KM,路况较差,停下驻足的游客很少,大多游人计划去稻城休息,因而游客对该段道路的污染较小。所以在雅安至稻城段,不同路段的垃圾分布不均,各段道路垃圾污染状况不一致,其中以康定到理塘段旅游垃圾污染最严重。
2.2.5 许多垃圾分布在人烟罕至区域
雅安到稻城段,途中从东到西依次翻过多座海拔在4000m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自然条件恶劣,居住人口少,远离人烟。游人在这些“无人区”乱扔垃圾,使得垃圾的治理更加困难,从而会出现垃圾无人治理,想治理也难的境地。
人们外出旅游是为了“求新、求异、求知”[8],同时更是为了一种视觉享受。旅游者去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亚丁,还是去童话世界—九寨,都是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如果一个景区垃圾遍地,会给游客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视觉享受就无从谈起了,旅游资源的品味也会大打折扣。
318国道和217省道途经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也是生态重要过渡区。地势高耸,相对高差大,山体重力势能大,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9]。虽植被覆盖较好,但生态脆弱,极易被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来越大。随意丢弃垃圾,践踏植被,造成土壤污染、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而这种生态脆弱的地方一旦遭到污染和破坏,难以恢复,同时易诱发次生灾害。
垃圾的大量产生,而且部分垃圾分布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便需要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处理,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垃圾的治理需收集、运输和处理这3个最基本的环节[10],而在318国道上,收集、运输这两个基本环节都成在问题。
首先,318国道途经地区的平均海拔都在3000m以上,属于高山高原地貌,常人会出现高原反应,要求垃圾收集者能够适应当地特殊环境,对工作人员身体素质要求高;其次川西高原人口总量少,收集垃圾的人员很缺乏;第三,当地面积大,旅游垃圾分布散,范围广,极大的增加了工作量,使得清理工作困难重重,最终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要想实现旅游垃圾最终处置量最小化的目标,就必须从源头减少旅游垃圾的产生量[8]。为此,必须提高游客素质,避免乱扔垃圾,建立当地居民监督系统,才能应对垃圾问题。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素质是最具有实施性的措施之一。
4.1.1 道路边设置LED屏幕,播放环保标语和视频
大多景区通常设置LED屏幕播放一些宣传视频,但是在路边鲜有见到。如果在318国道和217国道上合适的位置安装LED屏幕,通过标语、视频等环保宣传,吸引游客的注意力,约束和规范游客的行为,从而减少旅游垃圾的数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考虑到LED屏幕存在经营、防盗、维护、经费支持方面的问题,所以LED屏幕数量不必太多,地点选在某路边居民点附近,给居民经济补偿,让其进行维护,防盗等管理,同时可在居民墙上涂写环保标语替代部分LED屏幕。
4.1.2 提高当地居民环保素质
在提高游客素质的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环保素质和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当地居民认识到热爱家乡、热爱环境的意义。可以考虑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的环保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激发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能极大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该交通要道沿线旅游垃圾问题的治理有积极意义。
从旅游垃圾产生的原因来看,大部分是自驾车在停放后,游客带来的垃圾。在一些观景点和自驾车易停放的地点设置停车区,对自驾车实行统一停放管理,与此同时,在在这些停放区,增加设置垃圾箱等投放点,引导游人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同时安排各乡镇环卫工人定期清理,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沿线垃圾带来的危害。
针对垃圾的主要特征,建筑垃圾也是不容忽视的,加大沿线建筑垃圾乱倾倒的监管力度,采用人工和自动综合监管,发现交通要道沿线乱倒建筑垃圾的车辆,交警部门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给以驾驶人相应处罚。同时加强交通沿线正在修建工程的监管,防止他们的建筑垃圾乱倾倒。
因为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出现了旅游垃圾未能及时处理,所以需要各部门明确分工、协调行动。建议在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加强县域内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交警队、旅游局、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旅游垃圾问题。
4.4.1 旅行社加强导游环保培训
导游对游客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作用。由旅行社组织,对涉及该区的导游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在解说过程中,增加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同时监督游客破坏环境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旅行社可以实行一些奖惩机制,可以增强导游环保宣传的积极性,也减少了游人乱扔垃圾的数量。
4.4.2 各地市州环保部门加强合作
因为雅安至稻城段横跨雅安、甘孜2个市州级行政区,涉及到7个县,尤其需要各级行政区环保部门进行合作。对318国道和217省道雅安至稻城段进行统筹安排,分段落实任务,环卫局进行实地清理,让旅游垃圾处理无死角。通过加强各县区的合作,提高处理效率。
旅游垃圾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只是在不同区域,旅游垃圾的具体问题不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318国道和217省道雅安至稻城段路途中的旅游垃圾,来源相对单一,但比较分散,加上地形和环境的特殊性,因而其收集难度大;垃圾数量总体上逐年增加,但在年内有明显的季节性。
总之,该区旅游垃圾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针对沿线旅游垃圾的当前特点,可否实行分段管理,落实所属乡镇承包责任制,提高清洁环卫工的待遇,加大对游客乱扔垃圾的处罚力度等,是否可行,效果如何,如何制定出高效合理的措施,有待学者们共同探讨。
[1]王荣红.风景名胜区旅游垃圾实证研究—以梅里雪山雨崩村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6):90-95.
[2]赵鲁梅,康小平,何 仲,等.三亚市旅游垃圾的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38-140.
[3]王成妹,刘文华,舒 坦.拉萨市旅游景区旅游垃圾处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5):154-155.
[4]百度百科.川藏公路[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YtH7easq75AaGijdEFKXyFUV0jxd4_H0JQdfbHdtgH4zUd LH7Ci0U2YFlAmbCPXYkP22YACcMWd4liGW6VJnK,2014-12-23/2014-12-23.
[5]刘建峰,王桂玉,李 鹏.昆明西山森林公园旅游垃圾管理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5):38-43.
[6]伍志鹏,伍汝辉.西南地区中学师生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调查报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6):82-83.
[7]四川新闻网.甘孜州2013年人均GDP增长10.2%[EB/OL].http://gz.newssc.org/system/20140220/001343122.html,2014-2-20/2015-1-8.
[8]黄成林.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旅游生态破坏和视觉污染问题[J].灾害学,2003,18(4):80-84.
[9]黄成敏,艾南山,姚 建,等.西南生态脆弱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5):467-469.
[10]李建国,陈世和,邵立明,等.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