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戴嘉卿
欧海燕入选2015年惠州市青年公益形象代言人
时间倒流回1996年,彼时的欧海燕还是一名在深圳读书的学生,有一天在报纸上读到一位爱心人士因为助人而受伤的消息,自小热心的欧海燕便组织了几位同学到医院去探望。二十年后,回忆起此事,欧海燕说:“这位爱心人士是因为帮助别人而受伤,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哪怕只是陪他聊聊天,我也希望能够给他带来温暖。”自从这件事以后,公益的种子便在欧海燕的心里扎了根。
后来,欧海燕回到惠州工作。在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后,她便积极地投身于公益服务。因为表现突出,欧海燕被惠州志愿者联合会推荐为助学队队长。
从2006年开始,近十年的义工经历中,欧海燕涉猎的服务范围极广,无论是到敬老院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还是义务指挥交通,欧海燕都十分热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公益事业尽心尽力。后来,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她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开始专注于儿童心理成长服务。
身为电力公司高管的欧海燕用业余的时间来做公益,为了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儿童,她专程到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学习专业、系统的教育课程、心理课程以及义工服务课程。
2015年,欧海燕正式辞去了电力公司高管的工作,成立“曙光公益协会”,专注于为困境儿童、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等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义工服务。
在多年的助学扶困过程中,欧海燕接触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贫困家庭以及自闭症患者。谈起这些困境中的无助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欧海燕深有感触。
欧海燕说,她接触到的许多自闭症家庭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有着爱恨交杂的情绪,她甚至亲眼见过一位走失的自闭症儿童在被母亲找回来的时候,先是被母亲激动地拥入怀中,随后又马上被母亲狠狠地推开并冲他狂吼:“你为什么不去死?如果你死了,我就可以去死了。”欧海燕提起这些事情,又心酸又无奈:“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是常年活在极端情绪里的,他们对孩子的情绪比一般的家长更复杂。”
面对自闭症孩子的种种异常行为,家长们需要付出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时间与精力,防止他们伤害自己或者走失。而更让他们担忧的是在自己过世以后,孩子的生存问题。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几乎为零,无法正常地与人打交道,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往往极差,日常生活只能依靠父母照顾。
谈及此,欧海燕还提起了另一个自闭症家庭的故事:“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家里条件还过得去,并不困难,但是他的母亲每天都带着他到垃圾桶里去翻东西,就是为了让他在父母过世之后,自己能够知道垃圾堆里哪些东西是可以捡来卖钱的,这样他就可以养活自己了。”
这样的案例每每让欧海燕内心酸楚又无奈。但是她说,并不能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就什么也不做—欧海燕在多年的公益服务中慢慢组建起自己的义工骨干团队,培训他们的专业义工素质,同时又在2015年在多方的帮助下,成立了“三个100关爱工程项目”,专注于对困境儿童、自闭症儿童的帮扶以及对特殊教育老师的培养。
欧海燕坦言,尽管目前国家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会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但是据她的了解,惠州市九家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中仅有445名自闭症儿童在训,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自闭症儿童因为资源的匮乏而错过7岁前的抢救性治疗时机。
欧海燕称,惠州的许多自闭症康复机构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因为自闭症儿童缺乏自理能力,每个特教老师最多只能照顾到两名学生,师资的缺乏使这些机构无法扩大招生,也导致许多有需要的自闭症儿童被拒之门外。
因此,欧海燕的“三个100关爱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培养特教老师,并在培训结束后鼓励他们到自闭症康复机构去工作,为更多有需要的自闭症患者服务。
目前,欧海燕的义工团队里拥有多名专业的社工、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老师等骨干力量,他们在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困境儿童等群体进行心理疏导、个案跟踪以及长期的物资帮扶。
对于欧海燕而言,公益之路已走过十年,前方路仍漫漫,她却一直相信会有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