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邱久军 周利冰 杨俊杰 龚建华**
常规脑电图检测是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的变化来研究脑功能有无障碍的一项无创性检查,临床中被广泛用于儿童精神心理障碍[1]和神经系统疾病[2]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ASD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较好[3]。本研究通过观察ASD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前后的常规EEG特征变化及其与患儿临床症状、智力发育和言语水平的的相关性来分析常规EEG检测在ASD患儿综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多次住院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以上的孤独症患儿36人,所有患儿均符合国际DSM-5的ASD诊断标准,曾在三甲医院诊断为ASD,排除合并有癫痫、脑性瘫痪、遗传代谢病、脑先天畸形、重度营养不良或其它重症疾病;其中男性患儿29人,女性患儿7人;年龄在2岁1个月~6岁11个月之间,平均年龄4.8±1.8岁,<4岁者11人,≥4岁者25人,平均住院时间29±8天。
治疗前常规EEG有异常或界限表现的设定为EEG异常组,常规EEG表现为正常和正常范围的设定为EEG正常组。其中脑功能正常组7例,脑功能异常组29例,治疗后有5例转为正常。
常规EEG检测 采用美国CADWELL LABORATORIES 生产的32导Easy Ⅲ型EEG机,进行常规EEG检查,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讨论通过的EEG 基本操作技术的要求进行检查,并使用EEG报告结论及异常EEG常用结论性用语[4]。正常、正常范围、界限(界线)、异常EEG等小儿EEG结果的判读标准参考刘晓燕编著《小儿脑电图图谱》[5]。
临床症状评估 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量表)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进行评估。ABC量表由家长填写,分为总分及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个因子。CARS量表由心理专科医生检查填写。
智力发育水平测试 4岁以下患儿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以下简称儿心量表)进行测试,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社会适应、智龄、发育商7个统计指标;4岁以上患儿采用学龄前韦氏智力测验,有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3个统计指标。
言语发育水平评定 采取S-S语言发育迟缓评定量表(以下简称S-S量表)评定,有语言符号、动作性课题、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总分共5个统计指标。
以上检查和评估均治疗前后各查1次。
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包括言语训练和认知训练、多感官训练和音乐治疗、经颅磁刺激等康复治疗和对症治疗。每日各一次,每次20~40 min。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检查结果双人、双机输入,两次输入结构进行一致性校验,修改录入错误的数据,直到两个数据库完全一致。数据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统计描述用均数±标准差(±s)或者频数和率表示,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例ASD儿童中EEG正常组7例(男5例、女2例),EEG异常组29例(男24例、女5例),治疗后EEG异常组患儿有5例(男5例)EEG表现转为正常,EEG正常组患儿EEG表现依旧正常。综合康复治疗前后EEG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P<0.01),提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儿脑功能的好转,见表1。
表1 综合康复治疗前后EEG的比较(例数)
EEG对ASD儿童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后临床量表的影响,见表2。
表2 两组ASD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前后临床量表得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ASD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前后临床量表得分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 aP<0.05,bP<0.01
评估项目 EEG正常组 EEG异常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CARS量表 — 32±10 30±10a 34±5 31±5b ABC量表ABC 总分 69±36 57±22 69±22 49±20 b感觉 11±8 8±5 a 9.2±2.7 5.7±5.3a交往 16±10 12±6 14±7 12±8 a躯体运动 10±8 9±5 12±8 8±7语言 18±10 16±7 16±6 16±7生活自理 14±5 11±5 13±6 9±6 b韦氏智力量表韦氏总智商 62±14 66±14 b 54±18 59±19 a言语智商 59±14 64±11 51±12 54±13操作智商 70±14 74±16 a 64±24 71±23 a儿心量表儿心发育商 63±12 64±12 53±23 61±24智龄 29±14 33±18 18±8 24±10 a大运动 39±21 40±19 27±11 32±10精细动作 26±5 28±10 18±8 23±9 a适应能力 28±8 33±8 17±11 23±11 a语言 22±18 29±23 14±8 20±12 a社交行为 28±19 34±28 14±6 22±11 a S-S 总分 34±12 38±11 a 29±17 31±17 b动作性课题 35±13 38±12 31±18 34±20 b语言符号 35±12 39±12 29±18 30±18 b语言理解 36±14 40±14 a 28±16 30±17 b语言表达 32±8 33±8 26±17 29±16 b S-S量表
在综合康复治疗前EEG异常组患儿和EEG正常组患儿的各评估量表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治疗前EEG正常与否对患儿的临床症状、智力发育、语言水平无明显影响。
治疗前EEG有异常或界限性表现的ASD患儿治疗后的ABC量表总分感觉、交往、生活自理因子分及CARS量表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韦氏智力测验各项分值、儿心量表的总分及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能力智龄各因子、S-S量表各项分值都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有正常EEG表现的ASD患儿治疗后仅ABC量表中的感觉因子分及CARS量表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智商、操作智商、S-S语言发育迟缓量表语言理解项和总分各分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治疗前有EEG异常或界限性表现ASD患儿的临床症状、言语水平和智力发育,但对智力发育(4岁以下)、临床症状(家长访谈角度)和言语水平(言语表达、言语符号、动作性课题)改善不佳。所以,综合康复治疗对EEG异常或界限性表现的ASD患儿的疗效优于EEG正常表现的ASD患儿。
常规EEG的变化和ASD患儿康复治疗后脑功能的关系 儿童的大脑处于不断的发育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神经功能重组可以使脑损伤和脑发育异常得到修复,异常的脑功能即使是非进行性脑损伤患儿的脑功能异常也可转为正常[6]。脑功能异常是ASD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之一[7],表现为常规EEG[8]、特殊EEG[9]和诱发电位、功能MRI、SPECT等一种或多种检测结果的异常。研究表明30%~80%的ASD儿童的常规EEG有异常,主要表现为背景节律减慢、睡眠纺锤波异常、局限性慢波和尖棘波,提示大脑皮层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局灶性功能异常[10]。本研究发现综合康复治疗后29例EEG异常组的ASD患儿中有5例转为正常,提示ASD患儿的脑功能异常是有可能好转的,这是否可以说明EEG是可以作为检测ASD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功能变化指标之一。
常规EEG和ASD患儿综合康复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关系 既往研究表明,在非进行性脑损伤[11]和神经发育障碍[12]导致的疾病中,EEG可以作为选择康复治疗的指导指标和预测疗效的判断指标。从本研究也可以看出,治疗前ASD患儿的EEG表现对治疗后的疗效有显著影响,不同EEG表现治疗后病情改善的程度和种类都有明显区别。这是否可以表明EEG也可以作为ASD患儿选择治疗的指导指标和预测疗效的判断指标,即治疗前EEG有异常或界限性表现的ASD患儿更适宜选择综合康复治疗,其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后也会取得更显著的改善。
我们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5例有EEG转为正常的ASD患儿,其CARS量表和S-S量表中的语言理解项得分改善程度优于EEG未转为正常患儿(P<0.05),可能提示脑功能的好转与病情的改善有一定关系,但是因为例数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沈珊弘.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137例脑电图分析.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2, 19(5):64.
2 徐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分析. 贵州医药. 2012, 36(4):343-344.
3 柯晓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新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8):563-567.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关于小儿脑电图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4):264-267.
5 刘晓燕. 小儿脑电图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6 程冰梅, 肖华, 李智华. 脑电图及头颅MRI在早期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作用.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3,9(3):242-243.
7 李晶, 林珠梅, 朱莉琪.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基础与神经机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2, 39(10):952-961.
8 Stroganova TA, Nygren G, Tsetlin MM, et al. Abnormal EEG lateralization in boys with autism. Clin Neurophysiol. 2007,118(8):1842-1854.
9 Duffy FH, Als H. A stable pattern of EEG spectral coherence distinguishes children with autism from neuro-typical controls -a large case control study. BMC Med. 2012, 10:64.
10 郭艳红, 黄玲珠, 孙建兵. 儿童孤独症患儿脑电图特征分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9, 16(1):13-14.
11 尚清, 孔峰. 动态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性瘫痪预后康复评价中的意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6):580-581.
12 魏莉, 麻向阳, 巨怀林. 氯氮平引起脑电图改变预测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25):8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