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斐 黄倩倩 赵永涛(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 266200)
不同脂源对鹅肥肝重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孙晓斐 黄倩倩 赵永涛(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 266200)
国内外研究表明:生产鹅肥肝的填饲料中添加脂肪能加快脂肪沉积,增加肥肝重量,显著提高肥肝形成速度,但是不同脂肪对填饲鹅肥肝肝重影响的研究却报道较少,对肥肝中脂肪酸含量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在超饲养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研究不同脂肪源对朗德鹅肥肝肝重及其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完善超饲养饲粮的配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实际肥肝生产的脂肪源来源提供试验依据。
试验鹅选自青岛农业大学优质水禽研究所——高密银河鸿雁肥肝鹅育种基地的同批孵化、日龄相同,体重相近,13周龄健康朗德鹅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组内5个重复,分别添加等量1%的鹅油、羊油、玉米油和豆油。
1.2.1 填饲鹅的超饲量和超饲次数
填饲鹅的超饲量和超饲次数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每天每只鹅的超饲量和超饲次数统计表
表2 不同脂肪源对肥肝鹅肝重的影响
表3 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鹅肥肝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2.2 生产性能指标及脂肪酸的测定
肥肝重、肝体比、料肝比。
称取肝样40mg,向其中加入4ml0.5mol/LNaOH-甲醇旋涡混匀,放入74.0℃水浴锅中。0.5h后加入4ml氟化硼乙醚,然后旋涡混匀,再放入74.0℃水浴锅中。15min后再加入2ml正庚烷旋涡混匀,静置分层。脂肪酸成分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为色谱柱:Supelcowax.TM10,30m×0.32mmID×0.25μm, 初温: 150℃, 以 3℃/min升温到 225℃保持8min;检测器温度:250℃;近样口温度:250℃,柱流量1.5μl/min;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1;空气压力:0.5Mpa;氧气压力:0.5Mpa;氢气压力:0.2Mpa。各种脂肪酸的定性采用与标准样保留时间比较的方法,主要脂肪酸组成的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
由表2可见:填饲后,各组肥肝均重分别为907.55g、889.82g、883.45g、801.91g,Ⅰ、Ⅱ、Ⅲ与Ⅳ组间差异显著(P<0.05), 分别比Ⅳ组重 105.64g、 87.91g、 81.54g, 但Ⅰ、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比、料肝比差异不显著。
见表3。
鹅油、玉米油产肝性能最好,羊油次之,豆油最差;添加不同的脂肪能够改变肥肝中的脂肪酸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