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伟,沈寿林,周 昊,张国宁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5)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在后勤物资保障过程中,从力量筹划到物资调拨和运输前送等各项活动均具有任务量大、协调复杂和周期较长的特点,这对后勤物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及时确定后勤物资消耗的需求量,为作战后勤保障提供决策支持,后勤物资需求量的预测工作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信息化战争规模相对缩小、持续时间缩短,但节奏明显加快,作战双方广泛实施精确打击和信息杀伤,毁伤效能剧增,战场情况瞬息万变[1]。多种作战样式的综合运用,部队机动范围大、速度快、频率高,诸军兵种广泛使用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激烈对抗,使得后勤物资具有高破坏、高损耗特征。在精确化作战条件下[2]进行后勤物资需求量的消耗测算,需要深入分析各类物资的使用、运输、储备特点[3],对不同类别的后勤物资,不同强度的战场环境,不同类型的战斗形态,不同作战阶段以及行动,研究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摒弃先前简单的“一刀切”测算办法解决所有的后勤物资需求量问题。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的开发是为了解决当前后勤消耗测算简单化的问题,通过划分不同作战阶段、构建测算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把战勤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准确计算功能充分结合,科学合理地预测后勤物资的消耗需求量。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按照物资类型主要分为:油料物资、卫勤物资、给养物资、被装物资、野营物资的消耗测算。在作战的不同作战阶段,由于作战任务和战场环境不同,各类物资的消耗情况存在差别。如果采取以往的整体测算方法,按照作战总体持续时间进行测算,不能体现各个阶段的差异,难以保证测算结果的合理有效性,因此在该系统的测算流程设计中,采用分阶段测算然后汇总的方法以充分考虑不同作战阶段及行动的差异,改进测算结果。
在后勤物资消耗标准和作战任务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后勤物资,分别构建消耗测算模型,将各个作战阶段作战任务分析和消耗影响因素分析获得的各类参数输入模型,获得消耗测算结果,然后对各个阶段的消耗结果进行汇总,其测算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流程图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的主要要素包括后勤物资消耗标准的制订和后勤物资消耗测算模型的构建。
按照《军语》[4]中的定义,后勤物资消耗标准是对军队单位在一定时间内或为完成某项任务的物资消耗定额所作的统一规定,是组织物资供应的基本依据。按照保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消耗标准和战术单位消耗标准。
后勤物资单项消耗标准是一定数量的人员或装备在一定时间内或完成某个作战任务消耗的后勤物资品种和数量。后勤物资战术单位消耗标准是一个典型的作战部队在一定时间内或完成某个作战任务消耗的后勤物资品种和数量。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模型的构建是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的关键环节,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关系到测算结果的有效程度。消耗测算模型的构建以后勤物资消耗标准为基础。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模型,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理论与技术,按照后勤物资的专业,分析各专业后勤物资的属性、保障对象特点、保障方式、消耗规律、消耗标准形式[5],确定各专业物资消耗的影响因素,考虑参战人员与装备数量、持续时间、后勤物资损失率与机动率,用于后勤物资的消耗需求量测算。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设计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深入部队调研,与相关保障人员进行交流,通过面谈、研讨会、雏形法[6]等需求获取方法,对系统的应用流程、功能需求、组成结果以及接口关系进行分析。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作为提高后勤保障效率、测算后勤保障需求的重要工具,在平时主要配备在各级部队的后勤部门,在战时主要配备在集群、群队、部队的后勤指挥部门。系统用户主要为战勤参谋以及油料、卫勤、军需、营房等各专业的助理员,系统应用流程如下:
1)作战部门制定作战计划,确定参战部队编制情况、兵力编组情况、作战阶段及行动的划分情况,并将作战计划下发至后勤保障部门;
2)战勤参谋按照作战计划情况通过数据录入,形成兵力编组数据、作战阶段及行动数据,包括各阶段及行动的部队参与情况、装备、人员编配情况等,并将数据分发至各专业;
3)各专业助理员根据作战计划数据进行本专业的后勤物资消耗测算,并将测算数据上报至战勤参谋;
4)战勤参谋对各专业助理员上报的各专业测算数据进行审核,通过对各专业助理员确定的测算参数进行审核,若战勤参谋认为测算参数确定不合理,则反馈至各专业助理员重新确定测算参数进行测算,若合理,则对其进行汇总;
5)战勤参谋将汇总后的测算数据上报至上级战勤部门。
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业务流程图
功能需求分析是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内容[7]。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作战计划数据、测算数据等,其功能需求主要围绕各类数据的管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基础数据管理、作战计划数据录入及管理、后勤物资消耗需求测算、数据上报与汇总、用户权限设置,系统用例如图3所示。
1)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图3 系统用例图
该功能模块主要提供基础数据的管理功能。基础数据包括部队编制数据、后勤消耗标准数据、需求测算模型数据等。这些数据是进行后勤保障需求测算的基础,其中,部队编制数据由战勤参谋管理,后勤消耗标准数据和需求测算模型由各专业助理员管理。用户通过系统提供的数据管理功能对各类基础数据完成数据的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保存等操作。
2)作战计划数据录入及管理功能
作战计划数据录入及管理功能是根据当前的作战计划、作战目标等内容,以作战任务分析形成的成果为输入,通过软件操作形成规范化的兵力编组数据结构、作战阶段及行动数据结构。该功能模块形成的数据结构是后续测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包括兵力编组的读取、兵力编组的构建、作战阶段及行动的设置等,主要使用者为战勤参谋。
3)后勤物资消耗测算功能
后勤物资消耗测算功能是按照作战任务分析确定的作战阶段及行动的划分,对不同阶段的各参战部队的各类后勤物资的消耗情况进行测算,然后进行汇总,获得结果数据。该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各专业物资的分阶段测算以及需求量汇总。
战勤参谋把作战计划数据保存到系统数据库,由各专业助理员读取作战计划数据。在此基础上,各专业助理员确定测算所需的各类影响参数,选择相应的需求测算模型,分别测算不同作战阶段及行动的后勤物资消耗需求量。然后对不同作战阶段及行动的需求量进行汇总,获得一次作战所需的该类后勤物资需求量。
4)上报与审核汇总功能
各专业在完成本专业后勤物资消耗测算后将需求量上报至战勤部门,战勤部门可通过系统对各专业上报的需求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汇总,然后将本级部队后勤保障需求的汇总数据上报至上级战勤部队。因此,数据的审核和汇总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战勤部门接收本级各专业上报的测算数据后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将该数据汇总至本级部队后勤物资消耗测算数据中,若审核不通过,则将该数据反馈至各专业进行修改完善;二是上级战勤部门接收下级战勤部门上报的需求测算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上报数据汇总至本级测算数据,若审核不通过,则反馈至下级战勤部门进行修改完善。
5)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的主要用户为战勤参谋,由战勤参谋对各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权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各类数据的管理上,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战勤参谋可对所有基础数据进行管理,而各专业助理员只能对本专业的后勤保障标准数据以及需求测算模型进行管理,不能管理部队编制数据以及其他专业的数据;
②在战勤参谋完成作战计划录入形成计划数据分发至各专业助理员时,各专业助理员只能查看本专业相关的计划数据并进行测算,不能查看其他专业的计划数据。
按照以上的功能需求分析,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数据库模块、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模块、作战计划数据录入及管理功能模块、后勤物资消耗测算功能模块、测算数据审核与汇总功能模块、用户权限管理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流通过各模块对系统数据库的读写完成,因此各功能模块之间不存在接口关系,接口关系主要体现在各功能模块与数据库模块之间。
系统与外界的交互主要体现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过程。与系统存在接口关系的组件包括作战数据库,用于系统读取兵力编组数据。系统的组成与接口关系如图4所示。
本文通过对当前部队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的需求分析。通过对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的人员、过程、方法和步骤进行研究,明确了系统的应用对象以及数据流程,并着重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工作,不仅对系统开发人员理解和分析问题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完善后勤保障理论体系、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图4 系统组成与接口关系图
同时,由于需求分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后勤物资消耗测算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各项功能需求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考虑系统开发的限制条件和实际需求,使系统更加科学合理。
[1] 张振德.论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方式[J].后勤学术,2004(7).
[2] 奚纪荣.信息化战争特点及我军作战指导思想[J].国防大学学报(战略研究),2008(12):28-30.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4] 杜伟,等.弹药物资储备布局规划仿真模型[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4,36(4):72-75.
[5] 董桂峰,等.登陆战役后勤保障[M].北京:后勤指挥学院战略战役后勤教研室,2003.
[6] 李允中.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 韦群,等.军用软件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8] 杨腾驰,等.战时物资保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