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到底是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过着狩猎采集生活时,还是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并且进行农业耕作时被驯化的,是一个不断争论的话题。两个来自旧石器时代的头骨样本,一个来自比利时格耶特,距今已经有31680 年,另一个来自俄罗斯爱里塞维奇,距今约14000 年,以前都被认为是狗。但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的Abby Grace Drake 和研究团队对两个头骨样本重新进行了详细的3D 头骨分析测量,并且把测量结果与现代的狗和狼作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个来自旧石器时代的头骨肯定是狼而不是狗。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最近的基因研究,这些基因研究也对狗在旧石器时代就被驯化的理论提出了挑战。研究者表示结合基因数据和3D 头骨分析将有助于重新分类犬科家族的其他化石,并且给解决狗的驯化起源问题提供更多的证据。
(张章编译,《中国科学报》 2015 年3 月31 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等通过观察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西壁剖面第四层和第六层提取的灰烬样品,发现因燃烧而形成的富集的碳、钾和植硅体在样品中存在,证明在这两个层位发生过原地燃烧(用火)行为。疑似火塘部位的磁化率和色度比同层的其他部位高出很多,根据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图谱初步推论,沉积物很可能经历过700℃以上的高温。
(杨雪梅,《人民日报》2015 年4 月2 日)
克罗地亚学者达沃尔卡·拉多夫契奇对115 年前在克罗地亚北部的克拉皮纳尼安德特人遗址发现的白尾海雕鹰爪化石重新进行了研究,上面的痕迹表明13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曾将它们串在一起制作成项链和手镯等饰品。
(据新华网等网络媒体综合整理)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玉春博士等从遗传学角度证实了现代人类在到达东南亚后,除了海岸迁徙路线外,还经内陆迁徙路线从东南亚直接进入东亚内陆。缅甸人群中富集着大量的线粒体DNA 基部世系,时间在距今5 万~2 万年间,揭示该地区很可能是现代人类到达东南亚后的一个重要的分化中心。
(和晓莹,中新网2015 年4 月1 日)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研究员通过对不同时代炭化粟粒形态特征和尺寸大小变化的研究,认为小米的驯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旱作农业取代采集狩猎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关键期在大约距今8000~6500 年之间。距今4000 年左右,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并于汉代最终取代小米成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要作物。
(马欢欢,中国考古网2015 年4 月13 日)
汉昭帝平陵2 号从葬坑发现驴骨,这是最早的数量集中的驴进入中原社会生活的实体证据。战国时期,驴被中原人看作“奇畜”,到汉初则已习以为常。然而“驴”的大量引入,应当是在汉武帝时代,汉简资料可以提供西域人进献“驴”的相关信息。在此之后,驴逐步为中原人利用、养殖、繁育,成为北方应用十分普遍的畜种。
(王子今,《南都学坛》2015 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