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治理和保护环境——以新密市为例

2015-12-01 04:47樊万选,周文倩
创新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密市生态建设

作者简介:樊万选(1954.1-),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周文倩(1993.12-),女,在读本科,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管理。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密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促进新密市以及其他相似地域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47-4

收稿日期:2015-8-17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招标研究项目“河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评价及补偿机制研究”(2015B093)。

Govern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Hei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ake Xinmi City as an Example

Fan Wanxuan Zhou Wenqian

(Wanfang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PU, Zhengzhou Henan 451400)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Xinmi cit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in Xinmi city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s.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Governanc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新密市隶属河南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长期以煤炭、耐火材料、造纸等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对新密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随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凸显,近几年,新密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多头发力,使原本资源型城市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发展中的问题。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并就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推进该地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步入协调、可持续的永续发展轨道。

1 新密市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的成效

新密市隶属河南郑州,长期以来是个以煤炭、耐材、造纸、建材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县市。自2009年以来,新密市狠抓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和实现生态面貌的改善。在《河南经济蓝皮书(2015)》中新密民生幸福指数和农村人居环境皆荣获全省县(市)第一名,此中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功不可没。

1.1林业建设积极推进

林业建设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农业高产、稳定、水利设施长期发挥功效、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途径。为加快新密市林业改革和发展,新密市林业生态建设按照新型城镇化引领、“林业园林化、园林产业化、产业经营化”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绿色美丽新密为目标,积极推进新密市林业生态建设,在2010年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的殊荣。

截至2014年底新密市林业用地总面积为8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2.87%,稳居郑州市首位,其林业总产值超过8亿元。严格依据“5321”规划的总体要求,以“林随路走、路林相随”“高密度、大绿量,三季花、四季青,多节点、多功能,既造林、又造景”为生态廊道建设目标,已建设生态廊道3 150万m 2,基本上实现了所有道路生态廊道的全覆盖。不断加大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并努力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已经建市级生态村48个。新密市着力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现已建成的国家4a级景区伏羲山大峡谷,吸引了周围各地旅游者。正在建设的5个省级森林体验园,包括大鸿山景区和柏崖山景区等,总面积1.087万ha,林地面积0.72万ha,森林覆盖率将实现新突破达到56%。

1.2水资源问题得到改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没有过境水,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属于严重缺水型县市。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新密市将生态环境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矿坑排水循环利用,规划建设西大街子衿湖湿地,建成了超化镇2万立方米塘坝,新增集雨节灌4 500亩。全力推进“引水入密”工程,建成取水、输水、蓄水、制水、供水设施。并加快平陌河河道治理、黄水河治理二期、云岩宫地区水库改扩建进度,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解决5万名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开展“河清水美”行动,加强李湾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双洎河、溱河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

1.3资源型城市转型态势良好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新密市着眼于经济转型和长远发展,抓住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努力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使新密这座昔日的资源型县市展现出干净整洁、有条不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省社科院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发布的《河南经济蓝皮书》报告中,新密市民生幸福指数位居全省108个县(市)第一名。

1.3.1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产业集聚区

在新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新密市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发展目标,以此实现转型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二产业下降了8.7%,第三产业提高9%,而以煤炭、耐材、造纸为代表的资源型传统产业比重明显下降,其税贡由历史高峰期的92.3%下降到2014年41%。新密市以产业多元化为目标,从立足煤炭到跳出煤炭,不断更新产业模式,其中以文化旅游、电力热力燃气、环保装备制造、服装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建立产业集聚区,以“先进制造基地、品牌服装之都、生态宜居新城”为发展目标,通过集聚效应转型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1.3.2改善人居环境,多头发力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础。新密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在农房建设管理、垃圾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绿化造林、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村镇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垃圾处理基本设施的配置,建立和完善市乡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网络,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力度,升级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20个农村社区(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

1.3.3新型城镇化建设创佳绩。新密市以实现“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目标,积极构建环境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将生态环境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结合城乡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把生态环境建设、居住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基础环保设施配套齐全、居住条件舒适的生态型人居环境。这个新型城镇化模式被誉为“新密模式”,并得到国家部委以及与会专家的认可。其中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中心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1.4综合整治措施有力

新密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加强污染防治为主线,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大环保投入,积极落实监督相关政策的实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过程中避免污染,破坏后及时治理,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为建设生态新密提供环境支撑。并于2014年被确定为郑州市唯一的改善农村环境示范县(市)。其综合治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

1.4.1垃圾处理。在规范垃圾处理体系方面,新密市坚持从基础设施和运行体系建设入手,促进全市垃圾收集处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轨道。建成全国县市中首个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再利用项目,形成了“新密模式”垃圾处理体系。通过城区“集中收集、集中转运、集中处理”模式和“农村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的协调合作,真正实现城乡垃圾的可持续循环利用,提高了垃圾进厂率和处理率,初步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围绕“地由谁来扫、钱由谁来出、由谁来监督”问题,推行绩效挂钩、工资浮动等管理措施,采取定人定岗定路段、定人定质定奖罚的办法,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1.4.2污水处理。作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市之一,近年来,新密市把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动。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网络,投资360万元建成全省领先的县级环境监控中心,对污水处理设施实施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确保设施安全运行。截至2014年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0家,铺设污水管网96万米,日处理污水约12.47万吨。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被收集到处理设施,经过层层过滤,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可用于农田灌溉、社区绿化等。

1.4.3大气减排

新密市通过对电厂和水泥行业进行提标治理、对城区97台和工业企业34台燃煤锅炉拆除改造、淘汰单段煤气发生炉168台等具体措施,实施大气减排治理工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并引导130家规模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引进港华燃气落户新密,实施城市集中供暖,以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长期致力于落实工业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紧抓电力企业超低排放升级改造、煤炭产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耐材企业清洁能源改造、建材行业集中整治等,通过对煤炭、电力、耐材、造纸等高污染产业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污染严重企业采取停产、限产限排以及罚款等措施,以达到控制并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1.4.4环境质量监测。为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和紧急环境事件应急能力。新密市在城区和曲梁乡、超化镇等5个乡镇分别建设8个细颗粒物数据监测及传输系统,通过对各项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监测分析,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监测信息,以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监控工作。不断提高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减小污染事故的破坏力,缩减污染事的影响范围。实时监控,防患于未然。

2 新密市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污染物排放造成污染还未根治

长期以来新密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煤炭、造纸、耐材、建材在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由于历史问题,小加工坊仍旧存在,并且生产规模小,水平低,无任何污染治理控制措施,烟尘直接排放,原料露天堆积。部分中小型企业未达标排放、超标排放、无组织排放问题严重。黄标车(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及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大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以及使用劣质柴油汽油的私家车尾气排放问题,同样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3]。

2.2水环境仍是发展的制约因素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且没有过境水,地表水水资源利用率低,地下水资源补给不足,可利用量本就有限。地下水超采及浪费严重,自来水利用效率低下。虽采取一系列措施,城区供水问题仍旧突出。供水管网漏失率高、供水成本较高,影响供水质量、供水系统脆弱,易出现“电停水停、管坏水停”的局面,今年停水情况频繁发生,给市区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低、生活用水回收率低下,供水公司供水管道只供给地表水和地下水,而无中水供水管道,对雨水和中水的利用率极低,导致自来水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2.3资源过度开发

矿产、煤炭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长期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未及时进行治理。矿区矿山周围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普遍,对水土保持、景观地貌都造成了严重破坏并且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滞后,土地复垦效果较差。煤炭的过度开采造成地面下陷,造成大量民居搬迁重建。居住问题虽然通过新农村形式得以解决,但原本大量品质较好的土壤不复存在。

2.4农村建设问题突出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4]:一是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二是农业的自身污染问题及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等;三是外源污染问题,主要包括乡镇企业、城市工业的转入及农村社区生活垃圾等排放的“三废”污染。就新密市而言,农村集聚人口比重仍较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与科学合理地搞好农村生态是农村生态建设重要途径。

虽然整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并且部分新型社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然而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防治基础设施、污水管网建设等进展缓慢。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化粪收集池,露天存储,污水沿自然冲沟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水资源污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管网等项目的建设与需求数量仍有很大差距。

3 新密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部分农民传统生活方式意识牢固,环保观念淡薄,对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较少。居民整体环境保护意识需提高。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教育,并进行大力宣传,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激发人们自发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3.2做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加强制度建设

生态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只有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三效统一。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遵循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原则、城乡建设同步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第二,遵循因地适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的原则;第三,遵循整体优化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先难后易,先急后缓原则。立足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城地区、技术、时间、资金、生态环境影响、政治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进行可行性综合分析,优化方案,综合评价,择优实施。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要积极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制度机制,真正做到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检查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进行,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

3.3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配置水资源

做好水资源规划,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严格控制开采区范围,对用水量大的企业进行有效管制,保证地下水的平衡开采及合理利用。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严格控制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因地制宜进行污水处理,不断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检查监测力度,力争做到达标排放,全力防止和杜绝超标排污 [6]。

完善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水厂系统建设,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对自来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加强供水管网系统建设和供水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尤其是中水管道的铺设;通过实现水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完善远程监控与数据收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用水快速调度。

3.4加强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治理

长期以来,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必须继续开展并认真落实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增大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发展实力,鼓励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土地平整后的大面积农业土地,实施规模生产,通过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化和机械化,减少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污染及资源浪费。保证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3.5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的主要目的是协调生态环境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而生态补偿机制也随着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提升成为一种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权衡各方利弊以满足其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保证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其二,遵循“政府组织监管、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以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效性,促进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双赢。

新密市由于长期矿产、煤炭资源开发,施工地区环境恢复治理欠账较多,要明确生态恢复管理部门职责,遵循生态补偿原则,严格监督管理,落实生态补偿工作。研究和制定相关优惠制度,鼓励并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3.6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针对传统造纸、煤矿等污染,要始终坚持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产业多元化作为产业转型的主要措施,积极推进耐材、造纸、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模式更新,大力发展煤变电、水洗煤、新型煤化工等项目,引进高科技,节约耐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指导企业吸纳人才、科技创新。同时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淘汰落后产能,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淘汰、关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以“培育典型、提升质量”为目标,积极培育清洁生产优秀企业,促进企业减污增效。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猜你喜欢
新密市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新密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要点分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