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健康第一、以人文本和终身体育的思想便成了学校发展与改革的主流思想。尤其是终身体育思想和理念,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至此学术界开始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系统的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概念、内容及诸多方法。于是,在学校中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学校体育目标的最大归宿。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更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需要落实与发展的主要历史任务。学校教育应该担负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使命,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每个学生在校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今,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观念逐渐被广大教师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终身体育思想在实践中落实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阻碍,也给无数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因此,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有效地实施和落实终身体育思想,是学校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以此为研究视角,分析和总结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力图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为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为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人在学校体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当人在踏入社会后仍能够坚持运用学校体育中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教育改革推动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前行,在学校体育进行改革过程中,体育工作者难免对一些新鲜的思想和新鲜事物的认识有一个吸收的过程。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对身体育思的内容、背景、作用和趋势等认知不足,对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二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践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这种关系还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必须对此内涵进行辨证的认知。
正确的看待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辩证关系是必要的。首先,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组成内容,是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而终身体育则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一个形态,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延续和发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教育成效。其次,终身体育以学校体育为手段。学校体育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学习环境。学生在校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与技术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和内容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可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体育教育则是健康体魄的最佳手段,而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这个基地和最佳手段。同时,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会因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而发生改变和调整,这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要以学生的社会适应为前提,要以学生的健康和人格的完善为前提。因此,终身体育落到实处是让学校体育通过重视学生自我健康,确保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和锻炼方法。此外,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和实施为全面推行终身体育提供了纲领性文件,为学校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学校体育是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主要场所,而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领域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体育也要为全民健身服务。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从实质上来看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一项奠基工程。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辅相成。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活动具有方向指导作用,是教学目标得以制定的根本,也是对教学目标的再认识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侧面反映。改革以后,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上之间由应试教师转向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以人文本、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观和审美观。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终身体育指导下,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始增加,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渐增强。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走上社会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开始摒弃一些传统的观念,如竞技体育思想、体制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思想等。体育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兴趣化成分,以体验体育运动乐趣为根本,使学生自发、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尽管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困惑,但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和趋势逐渐形成。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思想既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也有力的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使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心理、社会多维体育观转变,强调体育教学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转变。
体育教学目标对指导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好坏关系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与否,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方向。当前,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因此,教学目标的科学与否影响到体育教学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锻炼习惯;第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第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第四,培养乐观开朗、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等等。在这些众多的教学目标内容中,许多师生就其各自的排序也有所不同。其中,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把学习、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与技能以及增强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把发扬体育精神,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培养运动爱好和兴趣,养成习惯放在了比较次要的地位。于是片面追求体育成绩,追求升学水平的教育趋势出现,并长期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从而长期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最终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大量涌现,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学校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也不利于学生最终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体育教学内容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但由于体育在学校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和边缘化现象的存在,使得学校体育的地位仍然未能达到国家相关文件所强调的重视和程度。例如,许多高校随意缩减体育课时,缩短体育教学时段,许多中小学体育课程被其他所谓的文化主干课程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主,如三大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田径项目等,而一些社会新出现的新兴体育项目和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育项目,如跆拳道、户外运动、攀岩、网球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这就导致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时间,对教学内容重复学习,从而极大程度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此外,在所有教学内容中,许多学校忽视了对每一个项目的文化的教学,许多教师就知识而教知识,就技能而教技能,而对相关文化安排教学时数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安排,这明显不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提升。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创造性的应用教学方法能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法无定法,上千万种,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师生应该灵活应用和有针对性的应用,才能达到有效的效果。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简单和少花时间,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如讲解法、示范法、问答法、纠错法、游戏法等。而对一些探究教学法、小组练习法、集体创新教学法等需要发挥师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尝试较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容易感觉体育课堂枯燥无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之下的按部就班的反复练习。因此,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是需要体育教师和广大学生共同发挥创造性的一项劳动。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运动兴趣、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条件来进行。这是以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和价值判断过程,能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良好的反馈作用,也是检验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目前许多学校和领导在衡量学校体育教学效果时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为主要尺度,上级部门在对学校体育进行考核时仍然是以学生的升学率为衡量标准。目前,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学评价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单纯的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评价学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有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学生对于教师给他们的评价结果表示一般或者不满意的占据着多数,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由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者应寻求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
学校体育教学要发展,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找到能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坚定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让健康第一、以人文本、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深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未来体育教学长期贯彻的主流思想。同时,坚定地走教学改革路线,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最终推进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发展。
学校体育除了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外,更应该把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等这些隐蔽性课程内容挖掘出来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树立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让每一学生从走进学校那一天起就明白体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压力逐步加大,学校体育改革要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还要考虑学生终身健康,即学校体育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毕业后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科学的锻炼身体,从而使广大学生获得长远的健康效益。
体育教学内容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工作者应该加大力度,多渠道的挖掘和开发新的可操作性的体育项目,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组织方式。首先,教学内容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环境条件结合起来。其次,体育教学内容要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编选,并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既要全面多样,也要体现终身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这便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和体育基础层次,构建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才能够满足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彻底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构建形式灵活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样的空间,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组织形式。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把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内容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并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脱离单纯以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师生之间相互评价等多元主体。
[1]郑重.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67-68.
[2]邵怡.终身体育思想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3):115-116.
[3]史晓阳,岳新坡.终身体育视角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J].运动,2014(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