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善计 (江苏省泗洪县健康路小学,223900)
重选择 强意识 促进师徒双提升
唐善计 (江苏省泗洪县健康路小学,223900)
问题:在很多体育教师眼中,体育可能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所以在师徒结对中,体育教师就只能找体育教师拜师,认为其他学科教师指导不了他的课堂教学。
对策:体育教师的师傅就一定是体育教师,很多年轻教师心里也许都是这么想的。其实,所有学科在教学理念方面都是相通的,同时体育教学也不仅是会做示范动作,教学语言、教学提问等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以笔者为例,以前在写作方面略显笨拙,虽然屡投屡退,但心有不甘,于是在好友提醒下,拜了一位语文教师为师,每次文章写好后,笔者都请他批阅,在他的帮助下文字基础有了明显提高,已有多篇文章发表。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语言、提问艺术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不妨改变观念,根据自己的需要跨学科拜师。
问题:很多教师在师徒结对协议签订后,由于缺乏组织,师徒之间自然交流较少,尤其是师徒关系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平时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有的教师即使指导,也只是利用电话或网络进行交流,对徒弟的课堂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有时只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指导,缺乏针对性,长此以往双方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优、晋级等方面,都要求有培养青年教师材料,但很多教师互相之间也就是签签字而已,更有甚者,自己评骨干教师,指导的青年教师却是学科带头人,这些都是由于我们的制度落实不够的原因。
对策: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落实签协议时的各项制度,以制度为抓手,增强师徒结对的有效性。在评优、晋级以及各项荣誉表彰评选方面,加大对师徒结对工作的权重。如,所有师徒结对的人员,学校要有记录,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教育局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分季度开展工作。又如,校与校的交流或建立对口支教单位,教师间互相结对,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容易开展工作,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师徒,学校要督促双方说明情况,情节严重的实行解散。应改变以往只看材料而忽视过程的形式主义,否则会导致师徒结对工作的形式化。这样通过制度引领,强化师徒结对意识,可促使结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问题:纵观很多地区的师徒结对,多数都是由领导安排形成,对年轻教师真正需要什么并不了解。师徒之间也不了解,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头热”现象,即师傅愿意教,徒弟不想学;徒弟想学,师傅不愿教。还有些地区为了完成师徒结对任务,也仅是从所谓的老教师和新教师上区分而已,所以师傅指导徒弟有时也只是一句空话。
对策:县、区教育局可以把全县的名师、学科带头人等进行公示,对每个人的特长进行说明,让年轻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主动联系“老师”,并把自己的简介自荐给“老师”,“老师”再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双向选择,最终达成协议。师徒之间你情我愿、相互了解,徒弟学有所指,师傅指导也得心应手。
在师徒结对中很多地区习惯上采取一师一徒制,但由于体育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偏少,很难满足年轻教师成长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优质资源的效能。师徒结对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师多徒的形式,但所有的事情都是辩证的,徒弟多了师傅的时间有时很难保证,因此地方教育局要规定一个师傅最多可带徒弟的数量,以确保师徒结对的有效性。
问题:对师徒结对工作,很多教师理解比较片面,不少师傅认为自己指导徒弟,说明徒弟不如自己,一切以师傅为主导。平时自以为自己经验丰富,不进取,啃老本的有之。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师徒之间也是互相学习的关系,俗话说,谁说徒弟不如师?即使是,也只是暂时的某一方面而已,在另一方面徒弟可能比师父要强得多,所以结对是学习也是互补,更应该是互相促进。
对策:为了改变教师对师徒结对的错误认识,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评价体系时,不仅要要求徒弟,而且也要对师傅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实行双向考核。如,通过定期举行徒弟基本功比赛,评选优秀师傅,让徒弟感到学有所得,师傅感到劳有所获,既有利于激发徒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师傅辅导热情。本学期笔者所在地区,教育局举行了“师徒结对大比武”活动,对师徒分片集中进行考核,采取笔试、课堂教学、教科研成果评比等形式,活动有师傅与师傅之间的评比,有徒弟与徒弟之间的较量,也有师傅与徒弟之间的比较。本次活动对很多教师触动很大,有效地促进师傅继续学习的意识,推动徒弟的钻研意识,真正达到了双向提升的目的。
程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如小余老师,她的运动技能并不是很全面,虽有强项,但也有弱项,在参加县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前,白天有计划地坚持练习田径、球类、体操三大项十几小项的运动技能,晚上复习专业理论知识,看录像课,看评课稿,写评课稿,最终在县级比赛中脱颖而出,并代表县队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好名次。小余老师对该次参赛的感受是:体会到同行们那种努力奋发、不断进取的精神,心灵上得到成长;在众多评委面前,一项项稳定地展示运动技能,锻炼了胆魄、树立自信;看到同行们漂亮优美的动作展示,开阔了眼界;通过理论考试,检验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看录像课、写评课稿,加深对现行课标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这样的参赛经历其实是人生途中难得的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