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关注气候中国峰会嘉宾发言集萃

2015-11-30 08:29
中国名牌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绿色生态

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全球契约中国网络轮值主席傅成玉:

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开展行动。行动是本届“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的主题,也是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所崇尚的准则,是联合国全球契约倡议的根本驱动力。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企业合作、携手共进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不仅保障了企业自身的良性健康发展,更是负责任的企业对人类和社会价值的认同。

2015年6月,在联合国全球契约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商界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为制定未来15年全球发展议程献计献策,并审议通过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望在12月份举办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全球协议。

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首届峰会上,中国企业界领袖共同签署并发布《中国企业界应对气候变化倡议书》、企业社会责任青年大使代表中国青年发布《中国青年关注气候倡议书》、还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评选出2014“关注气候·生态文明”先锋企业。第二届峰会在倡导行动的同时,拥抱儿童,制作了《共筑美好世界——2014关注气候生态文明中国实践》成果集。

本届峰会是2015年年底巴黎气候大会的一次预备会,更加突出行动的力量,为政府代表、企业领袖、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等搭建沟通、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推动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力量和示范作用。

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首席顾问郑来权:

减排能力逐年提升带动更多投资机会

过去五年间,中国政府积极实践了“十二五”规划,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要求;同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节能减排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升。近日,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发布了中国企业节能减排创新成果集,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创新成果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预案”。根据预案,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别感谢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所提交的上述气候变化目标计划。事实上,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并非从上而下的强制性规定,而是各国根据不同国情做出的判断和决定,因此各国有较大的自主权。根据“国家自主贡献预案”,2015年中国的太阳能总量将增长到28GW,是2005年的400倍;风能总量将增长到95GW,是2005年的90倍。

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制定法律法规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中国已实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二氧化碳33.8%的目标,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节能减排成就。

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投资总额已达2.5亿美元。这充分表明了非化石能源领域的商机与活力。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副总干事蒲高文:

2015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

《京都议定书》生效于2005年,是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唯一的强制性量化协议,该协议将于2020年到期。2015年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2015年12月,巴黎即将召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期间第21次缔约方会议能否达成新的协议,将直接影响到2020年后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及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结果。关注气候中国峰会的主题是“行动的力量”。有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在碳定价、技术创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跨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有望做出更多的突破。碳定价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开始制定相关的碳定价。

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日新月异。相关技术正在快速研发,有大量的清洁能源被开发出来。中国在这个方面也起到了领导作用,去年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达到了900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另外,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断受到重视。目前,已有150多个企业的CEO们签署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的相关合作倡议。

尽管有关各方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们还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世界上的人口在不断增加,极端气候事件也在不断增加,食品、水、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在过去10年间都在不断恶化。

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大国已向联合国做出承诺,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一些国家也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确保实现相应的减排目标。

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实施的坚定支持者,在每一届联合国气候峰会上都扮演着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同时,中国还与其他国家不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双边对话与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中国企业更需要走出一条低碳运营、绿色发展、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之路,既为自身赢得更为强劲和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又为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前两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发布了包括《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与会企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倡议书》、《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建设生态文明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书》和《中国青年关注气候倡议书》在内的重要倡议;推选出2014“关注气候·生态文明”先锋企业,将其成果汇编成《共筑美好世界——2014关注气候生态文明中国实践》,并提交联合国,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严峻形势下,广大企业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行动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类美好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150亿元推动“责任蓝天行动”

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了积极的行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环境约束不断加大。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公民共同的使命,蓝天白云是全社会共同的梦想。2015年,中国建材集团全面启动了2015-2020年投资150亿元的环保技术改造的责任蓝天行动,把守护蓝天作为企业的第一责任。中国建材将围绕节能减排、减污、生产保护、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低碳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公民共同的使命,蓝天白云是所有人的共同的梦想。2015年,中国建材集团把守护蓝天作为企业的第一责任。与此同时,中国建材从三个纬度展开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首先,采用工业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建材每年消纳的工业废弃物达1亿吨。

其次,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节能减排。例如,中国建材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领域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全部采用配套余热发电系统,安装脱硫脱硝和静电与袋式双收尘系统,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的排放。仅余热发电一项每年就会减少9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建材使用电厂工业废弃物脱硫石膏的石膏板技术,每年消纳脱硫石膏近1800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硫650万吨。

最后在产品应用上,中国建材推广环保建筑材料,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光热、光电、家庭风电和沼气打造家能源5.0绿色小镇,使每个家庭成为能源工厂。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

将环保贡献纳入企业评价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在走访企业时发现,不少企业在创新驱动过程中,已经把建设生态文明、节能减排作为其重要的目标。比如有一家钢铁厂,利用炼钢余热,为其所在城市的14万个家庭提供供暖,约合减少70台大型燃煤锅炉。也有啤酒厂将生产的废水进行处理,形成中水,用于城市绿色浇灌,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类似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千千万万个企业都这样做了,就会形成一种正能量。在应对人类面临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此,应将企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程度纳入企业的评价体系。

以前企业只是把为投资者、为用户、为员工提升价值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也将此作为评价企业的最主要的指标。如果人们在对企业进行评价之时,既关注经济效益指标,又看重企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程度,那么客观上就会促使企业在环保上进行积极投入。因此,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既用资金的资产负债表,又用生态资产负债表衡量企业,随时关注生态平衡的情况。

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有法律法规,更需要在社会中形成生态文化,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和所有人都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评价体系的设立,无疑会促进企业将环保、生态理念作为企业价值观予以广泛传播。

从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到培养员工的低碳生活,企业应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到自身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生活和消费中去,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职业道德,通过典型示范、展览展示等各种形式提倡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广泛动员企业员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新能源开发的关键

2015年7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2015“生态文明 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案例入选2015年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目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清洁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7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正在建设9项特高压工程,将于2017年全部投运,还将规划建设13项特高压工程,争取2019年建成投运。预计到2020年,国家电网的特高压及跨区电网输送能力可以达到3.8亿千瓦,届时,每年可消纳清洁能源1.9万亿千瓦时,替代原煤7.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二氧化硫440万吨。

同时,国家电网全方位地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建成了世界首个集风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风光储输工程,建成和改造了智能变电站1556座,累计安装智能电表2.85亿只,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

国家电网构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20年,国内互联在推动形成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世界共识基础上,加强国内电网的互联以及清洁能源开发;2020年至2030年洲内互联阶段,推动各洲洲内主要国家电网实现互联,加快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2030年至2050年洲际互联阶段,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逐步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的目标。

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与物联网、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

实现绿色发展应兼顾五大战略要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绿色发展将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重大影响。为了在新阶段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目标,有关部门应在体制机制、生产方式、能源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同时在振兴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大战略要点。

要从创新型和全局性的源头管控绿色设计,各个行业都要从源头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因素,以及在保持全球保持生存系统不退化的情况下来发展自己。

要加强政策性与导向型的绿色投资,推进绿色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绿色投资应以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自然为出发点,以自然承载和环境容量为阈值,并鼓励科技创新,通过绿色财富的集聚突破增长停滞的世界性难题。

要着力推进绿色能源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提高能效、降低污染、减少排放等途径,大力使用清洁能源,并提升新能源在传统能源中的比例,优化能源结构,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还应积极支持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由于装备制造业占我国GDP的比重较大,所以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对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实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应以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绿色发展为主线,重点突破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回收等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推进新型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此外还应着力推进绿色化工。绿色化工是现代产业中最具活力的生产领域之一,由于其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又直接服务于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且还是新材料、新工艺、新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是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应对气候变化应进行汽车能源革命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车联网、物联网以及新能源汽车其实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无论是物联网还是车联网,其实最核心的就在于“联”,而且是移动的“联”。而物联网的核心就是把所有东西连接起来,并产生附加值。将物联网应用于汽车,就出现了车联网,车联网其实是三网的融合,只要连入这个网络就能产生附加值,同时能够减少交通事故、产生经济效益,还能节能减排。

现在全世界的电动车大概有50多万辆,美国有20多万辆,但中国只有10万辆,所以,中国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更加迫切。

当前电动车正处于产业化的前沿,要应对的挑战还有很多。例如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做好基础设施等。另外,实现车体的轻量化、动力的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等都是推进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环节。

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7亿辆;2050年将达到5.88亿辆。但目前大部分汽车还是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在能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汽车业将迎来一场大革命。而汽车的革命,其实就是能源的革命、动力的革命。在推进节能减排以及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电动车要想在国内取得更大发展,就需要车企和电力企业握手合作,因为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电网的支持。电动车跟电网的发展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只有汽车产业与电力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带动关键企业的发展。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套的电网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形成合力才能共赢。另外,发展电动汽车,还要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产品、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的关系。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

绿色信贷推动绿色家园建设

商业银行本身不直接产生废水、废气、废渣,但在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银行已经很深地介入到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两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践行绿色信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银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银行防控信用风险、加快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注气候变化、保护和建设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关键在行动。工商银行坚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绿色产业、重点区域的协调发展。到2015年上半年为止,工商银行投向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的贷款余额达到8600多亿元,仅2015年上半年就增加了500多亿元,增速高于平均贷款增速。具体投向绿色交通、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此外,在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的贷款增速也很高。

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工商银行对涉及重金属排放、高危化学品高污染、重污染领域的风险防控,在融资上给予控制。对影响生态文明、不利于家园建设的企业,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在融资上坚决说不。近两年来,已经在融资名单中删除了450家企业,促使这些企业转型创新,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解决排放和污染问题。

早在2003年工商银行就开始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将环境和社会风险指标纳入到了审贷和准入标准,目前这项政策已经覆盖全部业务;2007年,率先提出了绿色信贷的发展理念,并付诸实施,确立了打造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机构作为长期发展战略。

工商银行董事会将绿色信贷发展战略作为决策事项之一,每年要听取绿色信贷建设报告,将绿色信贷的绩效考核、绿色信贷实施情况作为其监管的重要内容。

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

“林浆纸一体化”为地球退烧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的共识。APP(中国)身处造纸行业,通过“林浆纸一体化”等举措,实现了绿色生产,通过企业践行为地球退烧寻找良方。

上世纪90年代起,APP(中国)开始了在中国的绿色行动,开始了将“林浆纸”一体化、绿色造纸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

人工林对二氧化碳的消耗量相对较大,通过人为的植树造林等活动可以有效地储存碳能量。为此,APP(中国)在自身发展的20年里,始终奉行“林浆纸”一体化的战略,担负起植树造林的责任,通过管理旗下450万亩的人工用林,在解决自用木材原料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气体排放。

统计数据显示,APP(中国)所经营的人工林每年可固碳 217万吨,吸收二氧化碳约800万吨,相当于200万辆车一年的排放量。

由于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起点较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成为对中国造纸业的普遍印象。实际上,通过可再生木材的种植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改造,制浆造纸工业完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

APP(中国)在华的所有企业均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从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污染气体减排、固体废弃物减量等方面严格控制自身运营产生的环境影响,累计投资超过84亿元,用于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

2014年APP(中国)投资20亿元启动光伏发电项目,覆盖APP中国旗下的江苏、广西、海南等地8家工厂。项目规模所需的太阳能光伏板将近400万平方米。据预算,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发电量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用煤8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0余万吨。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云

华电践行绿色标准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28号,主要业务为建设经营发电厂,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气发电机组,以及多项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司致力于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公司。目前公司已投入商业运营的控股发电装机容量为3800万千瓦,拥有的炭资源储量为22亿吨。

华电国际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践行环境友好及能源节约型发展,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积极主动履行企业环境保护的职责,提出了“环保等同于安全”“环保社会等同于主设备”的环保管理理念。截至目前华电国际所属的33家火力发电企业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为公司的发电生产和环境保护、和谐共存提供了保证。

做好环保工作必须调动全员职工的积极性。华电国际一方面加强国家环保政策的宣传学习,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环保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建设完善环保管理制度,保证了环保管理机制的高效性和长久性。

对发电企业来讲,没有良好的环保设施是不可想象的。华电国际按照国家有关节能减排要求和相关标准政策,采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先后对公司的所有火电机组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仅“十二五”期间投入改造资金8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年初,华电国际主要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总量较2010年减少了23%和40%,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减排计划。

在环保技术改造过程中,华电国际先后对章丘公司、裕华、鹿华等多个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环保部门测试,多台机组均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

中化集团泉州石化副总经理王宗国:

严格规范绿色环保生产的各项环节

2014年7月,中化集团泉州石化在福建省泉州市石化工业区建成。中化集团发展中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工作标准,开创与项目属地社区交融共赢的合作模式,为当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

我国的炼化产能不少,但具有高水平、高效率的先进产能不足,安全环保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炼厂更是屈指可数。国有石油炼制企业肩负着社会责任,将打造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使命,从生产环节具体内容入手,切实有效地做到绿色环保生产。

泉州石化投入近23亿元的安全环保设施,占项目总投资的7.7%,运用炼厂三废处理技术,实现由传统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转变;产品通过酸性水气体装置,硫化剂去除率达到99%以上,处理后的净水、净化水部分可用,其他送污水处理厂再处理。项目生产筹划建设生产全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环保要求,保证泉州石化厂区边界离居民区1.25公里。

此外,泉州石化根据生产设备的不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脱硝措施,最高效地降低外排烟气的氮氧化物浓度,并采用低碳燃烧器,最大限度地抑制氮氧化物。布袋除尘器和湿法洗涤的两级措施除尘,总除尘效率达到99.94%。废水废气回收工作中,污水处理规模达每小时800立方米,实现100%回用,油气、燃料气回收设施设置在铁路、公路、码头等单元的油气回收系统,对运输装车过程中蒸发的油气回收率达90%以上。

泉州石化还投资了近3亿元建设地下水防渗措施,厂区内设置环境空气监测站一座,地下水自动监测站一座,安装在线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控废水、废气。

杭州世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嘉明

“节水”“洗车”“创业”一个都不能少

世尊科技是云创控股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服务后市场的打造,建立民生服务生态圈。公司新开发出的第四代新能源洗车机,只需两瓶水的量便可以洗一辆车。

依托环保洗车基础,世尊科技在全国推出“百城万店”计划,主要在中国的社区和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库设立汽车生活馆,进行上门洗车服务。对车主而言,不再需要开车排队,对社会而言减少了尾气排放。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同时导入世尊科技旗下的航空机油将尾气降低30%左右,目前“百城万店”计划在中国的社区布局10万家汽车生活馆,世尊科技承诺每家店必须至少招聘一名残疾人,同时配备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岗位。

布局了这么多年,世尊科技发现只要一家店开起来,社区和写字楼里的很多车主都会加入并成为用户。这种模式是通过产业链来盈利,切入进去之后还会延伸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服务面,就是衣、食、住、行等后面的产业链。

由于世尊科技实行消费联盟模式,具体经营时则采用全员合伙人制,即将员工和消费者全部变成世尊科技的合伙人,因此公司业务发展飞速。截至目前,世尊科技已经在东北、中原地区和长三角洲地区布局,据估计到2015年年底,世尊科技的业务成绩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

传统洗一辆车所消耗的水量,通过世尊科技升级后的洗车机则可以清洗200辆汽车,杭州有300万辆汽车,一年可以节约50个西湖的水。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