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英++赵友邦
摘要 为明确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上的效果及安全性,用3个处理剂量(5.0 g/100 kg种子、7.5 g/100 kg种子、10.0 g/100 kg种子)的50%咯菌腈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播种后45 d其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4.42%、74.23%和80.98%,对照药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3.5 g/100 kg种子)的平均防效为80.37%,且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不显著,说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建议使用剂量为7.5~10.0 g/100 kg种子。
关键词 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28-01
水稻恶苗病系由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引起的一种水稻重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各大稻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的安全生产。咯菌腈是一种广谱的触杀性杀菌剂,广泛用于种子处理,以防治种传及土传真菌病害。为明确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上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最佳的田间使用剂量和安全合理的使用技术,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安徽省宿州市夹沟农场水稻田进行。该田常年种植水稻,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50 g/L咪鲜胺水乳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去粳9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具体如表1所示。4次重复,共2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 m2,设保护行。
1.4 施药方法
用1 000 mL的大烧杯将供试药剂配制成设计的试验浓度,于2013年5月20日将供试水稻种子用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药液进行浸种(每1 kg稻种按1.5 L的试验药液或清水的量进行浸泡),48 h后取出稻种,在30 ℃下催芽24 h,然后均匀播种在以天然腐殖质为基质的苗床上,播种后盖膜,苗期苗床肥水按正常栽培技术进行规范管理。试验期间未施用其他杀菌剂。试验期间无恶劣天气,田间温度为15~24 ℃[1-2]。
1.5 调查方法
于播种后45 d调查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移栽前每小区5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0株水稻,记录病株数,测定所调查秧苗的株高、根数、根长、百株鲜重等指标,同时观测并记录是否有药害[3-4]。防治效果按下式计算:
防效(%)=■×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用不同浓度的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浸种后,处理1、2、3在水稻苗期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4.42%、74.23%和80.98%,处理4在水稻苗期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效为80.37%。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处理3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与处理4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试验未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作相应的调查,通过对所调查的秧苗素质(株高、根数、根长和百株鲜重)的测定,发现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各浓度处理的种子,其秧苗素质与清水对照和450 g/L咪鲜胺处理的秧苗素质相当,说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种的出芽和秧苗生产等未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未见有不良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咯菌腈作为一种非内吸性的广谱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进而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其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该药剂被广泛用于小麦等作物种子处理,但国产咯菌腈防治水稻恶苗病鲜有报道[5-6]。本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推广用于防治该病害,建议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7.5~10.0 g/100 kg种(下转第133页)
(上接第128页)
子(即制剂量的7 500~10 000倍),于水稻浸种前一次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姚国新,王文,李长春,等.湖北省旱直播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4):17-18.
[2] 产祝龙,丁克坚,檀根甲,等.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2):139-142.
[3] 曲任凯.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要点[J].当代蔬菜,2000(11):38-39.
[4] 刘志伟.水稻高产栽培及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3):17.
[5] 付珍玉,王淑珍.培育水稻壮苗的十个关键环节[J].农村科学实验,2006(1):7.
[6] 产祝龙.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机理及其病原菌抗药性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