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 介绍淮北地区的夏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包括间苗除草、水肥追施、病虫防治、排涝除渍等方面内容,以达到夏玉米高产稳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标。
关键词 夏玉米;田间管理;间苗除草;水肥追施;病虫防治;排涝除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76-01
田间管理是指大田生产中,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栽培过程进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即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的劳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夏玉米的田间管理分为间苗除草、水肥追施、病虫防治、排涝除渍四大块。淮北地区的夏玉米田间管理应根据淮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夏玉米生长发育的特征,实施间苗除草、水肥追施、病虫防治、排涝除渍等针对性措施,才能达到夏玉米高产稳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标,确保涡阳境内的夏玉米产量在9 750 kg/hm2以上。
1 间苗除草
夏玉米的播种密度应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益。农技专家对淮北地区进行了多点调查测量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内中上等地力的多数田块,植株密度6.00万~8.25万株/hm2[1-2]。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夏玉米的适宜密度。还要考虑播种方式(机播条件下行距50 cm、株距30 cm)、田块是否起垄(平地、小垄、大垄双行)、玉米品种(中熟、中早熟)、土壤肥力(高低、持久性、后期追施)。间苗一般在二叶一心期,定苗一般在三至四叶期进行。若此时玉米苗有缺株则应移栽,不能补种。根据品种,确定适宜密度,留苗6.00万~8.25万株/hm2,先间苗,后定苗。
淮北地区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田间杂草多、生长期长。主要杂草有刺儿菜、猪秧秧、稗草、狗尾草、牛筋草、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等。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化学防治省时、省力。了解除草剂的种类及正确使用是夏玉米杂草防治的关键。玉米播种期除草,可选用40%乙阿合剂、50%乙莠2 250~3 000 mL/hm2;苗后早期(玉米一至四叶期)可选用23%烟密莠去津1 500~1 800 mL/hm2、50%玉宝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在无风条件下定向喷施。为降低药物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也可采用机械除草[3]。
2 水肥追施
淮北地区夏玉米种植,依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养分状况,结合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协调水肥,促进玉米生长。淮北地区夏玉米播种在6月25日前进行。玉米幼苗叶面积小,需水少,抗旱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提高抗灾能力[4-5]。抽雄期若出现缺水,要及时浇水,以免降低产量。此时,灌水量应不低于1 200 m3/hm2。夏玉米自散粉受精后的生育时期是玉米需水最多的时期,适期浇足灌浆水是取得夏玉米后期高产的关键措施。如若错过此期,即便再浇水,亦弥补不了产量的损失。
夏玉米目标产量9 750kg/hm2,全生育期需要吸收纯N 450 kg/hm2、P2O5 216 kg/hm2、K2O 636 kg/hm2。施基肥,先开沟将肥料施入,再播种;或使用施肥播种一体的机械播种,种、肥分开,以免烧苗。生育期施肥。玉米开始拔节后结合灌溉或降水,追尿素120~15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孕穗肥,追尿素225~300 kg/hm2。
3 病虫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关键是在出苗时防治灰飞虱。防治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病品种和包衣种子。在病害发生期,用7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粉剂500~800倍液,间隔10~15 d连续喷2~3次。
淮北地区玉米生长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和粘虫、蚜虫等。蛀心螟虫,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50%辛硫磷1 kg加水10 kg,用过筛的炉灰制成颗粒剂,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撒入心叶防治。穗期玉米螟、粘虫等虫害,选用辛硫磷等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剪花丝后喷注穗顶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喷雾防治。对红蜘蛛、蓟马等也要施用合适的药剂及时防治。
4 排涝除渍
淮北地区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都有丰沛的降水,遇涝须及时排水。玉米苗期最不宜受涝渍,此时若排涝除渍不及时造成苗黄、苗弱,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玉米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减弱,遇涝严重影响玉米生育,此时应及时排水除涝。淮北地区属平原地形,遇到降水积水可通过田间垄沟连接田头沟就近流入河道。区内涡阳多年来在夏玉米的种植上普遍采用打垄播种,雨季到来时结合清沟沥水,对夏玉米可能受到的涝渍灾害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若遇地势较洼地块,降水难以达到自然排水,应及时人工抽排。人工排涝应选择控制范围较大的点开挖集水井,然后集中抽排。这对除渍也能起到较佳的效果。
淮北地区的夏玉米种植应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土壤地质条件、地理自然状况,再施以适当有效的田间管理,该区的夏玉米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收获。
5 参考文献
[1] 赵江,韫运川.花溪区夏玉米栽培试验结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0(2):37.
[2] 刘秀红,郝建平,杨锦忠,等.特早熟夏玉米不同时期追施氮磷钾三要素吸收与分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1):5-8.
[3] 李瑞娟.任丘市抓好四个关键措施促进夏玉米管理增产增收[J].河北农业,2003(4):28.
[4] 李全起,陈雨海,房全孝.夏玉米种植中水分问题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4(1):72-75.
[5] 苗志军.夏玉米铁茬播种应掌握的几个环节[J].河北农业科技,2004(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