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山++杜跃华
摘要 总结了冈优52父母本的特性特征,并从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赶粉、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及做好防杂保纯工作方面介绍了冈优52高产制种技术,以指导冈优52制种。
关键词 冈优52;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46-01
冈优52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制的水稻品种,该品种是选用不育系冈46A和自选恢复系OM052进行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52平均株高约为132 cm,有效穗数高达14万穗/hm2、每穗总粒数为212粒,结实率为82%,千粒重为29 g,全生育期约为138 d,该品种与对照品种Ⅱ优838具有相当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冈优52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011年,中抗稻瘟病的综合抗指为4.50,中抗稻曲病的发病率为15%,感纹枯病的病指为54,感白叶枯病的病指为49[1]。冈优52在2011年区域试验产量达9 258.45 kg/hm2,与对照组相比其增产了8.74%,冈优52在2013年就被安徽省审定并推广应用。高产制种技术可以增加制种产量,减少制种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笔者在安徽国瑞种业工作多年,具有多年的制种经验,现将冈优52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 亲本的特性特征
1.1 冈46A的特性特征
冈46A是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在1979年以冈二九矮7号A和冈46B配组选育的,该品种株高为80 cm,株型较为紧凑,分蘖力较强;冈46A的根系较为发达,不仅茎秆较为粗壮,其生长也较为繁茂,且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在肥东县对冈46A进行制种,并于5月30日进行播种,然后在8月中上旬开始抽穗,历期70 d,穗长为24.5 cm,每穗总粒数为132粒,千粒重为24.5 g。
1.2 恢复系OM052的特性特征
OM052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9019和特青配组选育的。在1997年就进行了OM052的选育工作,当时是在海南省陵水县进行的,并以高光效亲本特青与复系9019进行杂交,在1998年在合肥种植F1代杂交种,后来经过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系谱法不断的选育,于2000年得到生长稳定、形态良好、花粉量大、配合力高的品种,并命名为OM052。
2 高产制种技术
2.1 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
在安排播差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天气等情况进行确定。冈优52的制种基地在肥东县,所以笔者查阅大量的肥东县气象和冈优52双亲的特性特征等资料,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制种经验,将不育系冈46A和自选恢复系OM052安排在8月进行抽穗[2-3]。在这个时期,肥东县不仅温度和光照良好,其在以后的成熟期,温度较高且降雨量少,有效地避免了母本穗萌的发生。由于母本冈46A在抽穗次日或者3 d后才能开花,而父本OM052一般是在抽穗当天就开花,所以在制种时应该让母本比父本先抽穗2 d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母本异交的结实率。
2.2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培育多蘖壮秧
在培育前选择光照充足、肥力高且排灌方便田块作秧地。在播种前施足底肥,父母本均采用湿润育秧,在3叶前保持湿润,3叶后保持水层。根据父母本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促进秧苗生长健壮,多分蘖。
2.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父母本的生物特性可知,父本在秧龄为30 d、叶龄为6叶时开始移栽,并采用大双行栽插,行距为33.3 cm,株距为16.7 cm,可采用一行插1期,穴插1~2粒秧苗,只要保证父本具有足够的基本苗即可。母本冈46A的秧龄在20~23 d,叶龄为5叶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时株行距应该为13.3 cm×13.3 cm,穴插2~3粒秧苗。父母本的间距应该控制在28.5 cm左右。
2.4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苗架
为了培育出高产苗架,可以从父母本的施肥量和施肥种类方面进行控制,诸如通过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锌硼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量、提前施用分蘖肥及后期控制氮肥等方法。根据父母本的苗情以及花期的情况可以适当地施用少量的钾肥和氮肥,起到保花增粒的作用,进而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在水分管理方面,应该以薄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适时烤田为原则,并在收获前7 d排干稻田的水分[4]。
2.5 科学赶粉
根据冈46A的生物特性可知,冈46A对“九二〇”的反应较为敏感,所以在父母本花期时,可以适当地喷洒“九二〇”。一般在9:00前带露水进行喷施,喷完后再对父本进行追加喷施1次,以保证父本略高于母本,以便于授粉。“九二〇”还具有保花、养花、延长柱头的作用,所以在高温天气也可以喷施适量的“九二〇”,以提高母本的异交结实率。
2.6 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防杂保纯工作
父母本的病虫害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地减少农药污染对种子的污染,将其与田间调查相结合,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父母本生长前期主要做好稻蓟马病的防治,在(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6页)
中后期做好稻飞虱、螟虫、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进而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在种子防杂保纯方面,在父母本种植前及时除去田间落谷粒苗,并根据种植地的地形,将父母本与其他水稻隔离。并在父母本抽穗前,将性状与亲本相差比较大的杂株除去,保证田间杂株不超过0.1%。在种子收、晒、运等各环节应该严防机械混杂,确保种子高产、优质。
3 参考文献
[1] 王彩先,陈颖,易小林,等.优质高产两系培杂279水稻高产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53.
[2] 吴志源,雷上平,张以华,等.杂交籼稻新组合全优527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9,24(4):26-28.
[3] 周明镜,彭淑彬.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冈香707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1,26(4):34-35.
[4] 屈伦.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的技术措施[J].种子科技,2000(2):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