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雕塑作品中材料运用与独特艺术语言

2015-11-30 22:54:57贾晓宁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材料

贾晓宁

摘 要:材料是雕塑家用以表达审美观念,呈现视觉形象的媒介。本文重点从雕塑艺术中传统的土、木、石、铜材料和现代的电子科技产物综合讨论了不同材料技巧下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倾向,并从中总结了特定情况下特定材料运用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雕塑;材料;艺术

当代雕塑家对材料进行不断的创新、追求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所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样性,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大自然中蕴藏有丰富的材料资源,新时代又拓展了材料的领域,世界上没有不能利用的材料,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发现它的美并能充分把它表现出来。

一、雕塑作品中材料的美学特征

在鉴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人是高级动物,对客观事物有超强的感知、分析能力。物体不同的形态、色彩、声音能够引起各种不同的心里感受。如看到一根直线材料和一根曲线材料时,心理的反应完全不一样,直线给人紧张、单调、枯燥感,而曲线则给人灵活、轻松、圆满的心理感受。从生理学上解释这是由于人的眼球随直线运动时,控制眼球的肌肉要持续同一个方向所以感觉比较紧张。而看曲线时眼球的运动产生缓慢、自然的弧度变化则感觉比较放松。此外,当我们同时看到几个不同形状几何形时,三角形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牢固的心理暗示。因为三角形相比其它多边形只需要固定最少的角就可以保持形状的不变。材料的特质同样以这种生理、心理上的抽象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雕塑作品中。

对于雕塑作品中材料的美学特征,最典型的两点就是质感和肌理。质感就是人对物质材料质地的粗细、软硬、粗糙光滑程度产生的视觉感觉,材料的不同给人的感官感受也完全不同。如:铜、不锈钢给人高贵、光滑、坚硬的感觉,铁给人以陈旧、沧桑感,花岗岩具有厚实、粗糙、凝固强劲感,玻璃的清洁、明快、透彻,泡沫、纸、塑料等软材料给人柔和亲近的感受。人们从粗糙的材质上容易产生艰涩、困难、沉重、力度的感觉,体验一种雄性的狂野之美。在光滑细致的材料上则感受到秩序、柔和、甜美,一种女性的温文尔雅静态之美。作为物质实体,材料自身具有的审美价值比外加的美化更重要,雕塑创作中以不改变材质特征为界线尽可能寻找材质的本质呈现为好,这样才能充分显现材质本来的属性。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本质体现并不是纯自然不经处理的材料而是根据材料的固有的质感经过主观艺术加工处理而产生的特殊效果,是有选择性、创造性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能够运用各种材料的不同质感来体现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使其作品不仅在外观上产生丰富的美学效果,而且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而材料中肌理的处理对雕塑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肌理主要有三种形态:1.自然肌理,指材料天然存在具有的纹理,如石材的粗糙表面、木的年轮、铁锈。根雕和玉雕中使用的材料的纹路,就是集自然天成的纹理以及丰富多彩的色彩等特点于一身,现在很多雕塑家在创作时都把木头的纹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使其雕塑呈现不规则流动变化状,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2.人工肌理,指由创作者根据作品表达的需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人为产生的纹理组织。材料经过加工操作形成的材质肌理有:磨制、刀触、敲打、凿印、着色、焊接等手法。比如十届美展韩子健的作品《秋山图》,运用金属材料焊接产生的特殊纹理表现山石造型,山体局部经过打磨产生的光滑、白净的肌理来表现水的质感,一种材料经过艺术处理产生两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巧妙地表现出优美的秋山景色,使作品达到幽雅静谧的意境。作者把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寄于雕塑材料探索之中,其对金属材料的本身特质感觉是十分敏感的,也是很富有创造性的。3、根据自然肌理按创作者主观意志加以人为的处理,即采用顺应的方法和措施在材料表面的处理上做相应的肌理,产生极强的表现力,使得简单的形态越发显得丰富多彩。在一件作品中肌理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材料加工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材质的肌理,这些加工痕迹和肌理成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其主体精神活动过程的物质性记录与再现,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精神的形成轨迹,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二、新材料在创作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有了与新材料相匹配的成熟的技术和工艺,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特征的各种新材料被广泛地运用到雕塑中来。技术和工艺所能达到的材质感成为雕塑家创作的重要因素,材料運用和处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为雕塑寓意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代雕塑对材料的利用强调不同材质质感的尝试和多种形式的变化,而材质感和形式的变化大都来源于新材质的属性和加工工艺的可能性。

比如雕塑家吴少湘用奥地利铜币这一现代、新鲜材料,锻造、焊接人体,并将流通货币加工的作品投放到市场去拍卖,使其成为艺术流通商品,作者巧妙地转换了材料的价值同时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十届美展的一件雕塑作品《家》使用“勺子”堆砌成人体造型,富于想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者吴彤早期用同样方法在人体中间安装旋转的磁铁,当磁铁转动时勺子由于受到磁力作用会产生翻滚,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真是构思巧妙,别具特色。再比如著名雕塑家展望以不锈钢作品为主体,策划实施了包括“公海浮石”、“珠峰计划”、“新补天计划”“镶长城”等在内的一系列极具公共性的艺术计划。《园林乌托邦》是不锈钢假山石系列长期以来持续创作的作品,2008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中不锈钢给观众展示了一个特有的“精神家园”。他巧妙地运用镜面不锈钢“晶亮浮华的假性外貌特征”,以此为媒介包装和改造“传统的园林”。这种方法改变了人们习见的园林形态,给我们提供一个符合工业时代的美学“新梦想”。通过传统文人石与现代材料和民间技艺的转化融合,对传统与现代性的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反观。

三、结语

人类创造的雕塑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雕塑作品,它们以其材料的特质,记载了雕塑的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总体来说,雕塑作为一种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是通过物质实体来简要、概括的塑造艺术,随着科技人文的发展,具有非常长远和崇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项祎. 观念的维度——当代雕塑创作的观念表达[J]. 雕塑. 2010(06).

[2]席秀良. 关于雕塑创作在材料选择方面的研究[D].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7.

[3]熊煜. 中国陶塑艺术特征的初探及历史文化意义研究[D]. 清华大学 2004.

[4]孙欣. 中国综合材料雕塑的产生与现状的简单思考[D]. 南京艺术学院 2007.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材料
巨型雕塑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好孩子画报(2019年3期)2019-04-28 12:07:52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纸的艺术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