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彬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吉林 长春 130033)
【矿产资源】
图们市碧水水泥用大理岩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曾庆彬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吉林 长春 130033)
吉林省图们市碧水水泥用大理岩矿床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Ⅰ级)、吉黑褶皱系(亚Ⅰ级)、延边优地槽(Ⅱ级)、延边复向斜(Ⅲ级)、苇子沟倒转背斜(Ⅳ级)内。赋存于中二叠统寺洞沟组中,为大理岩矿床。本文介绍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分析研究了矿床成因,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水泥用大理岩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吉林图们
碧水水泥用大理岩矿位于吉林省图们市,该区交通条件便利,矿体规模大,矿石质量好。
矿区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Ⅰ级)、吉黑褶皱系(亚Ⅰ级)、延边优地槽(Ⅱ级)、延边复向斜(Ⅲ级)、苇子沟倒转背斜(Ⅳ级)内。区内有上古生界中二叠统寺洞沟组在区域中部零星出露,庙岭组在区域的东北部零星出露;中生界下白垩统大拉子组在区域的东北和东南部零星出露,上白垩统龙井组在区域东南部零星出露;新生界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在区域西部零星出露;第四系中更新统Ⅲ级阶地堆积、上更新统Ⅱ级阶地堆积、全新统Ⅰ级阶地及河漫滩堆积。区内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苇子沟—小盘岭一带,轴部在矿区附近通过,为一残缺不全倒转背斜,轴部近于北西—南东向,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西,倾角30~40°,次级褶皱发育,断裂纵横,两翼地层被花岗闪长岩侵入吞蚀得支离破碎呈岛状残留体,局部形成了水泥用大理岩。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单一,除第四系全新统(Qhal)外,只有中二叠统寺洞沟组(P2s)地层(见右图)。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2.1.1 中二叠统寺洞沟组(P2s)
(1) 大理岩层(P2s1)。
分布在矿区的中、南部,岩层产状:倾向330~15°,倾角25~50°。岩性以大理岩为主,夹含硅灰石石英岩及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出露长度约850m,厚度150~220m,为本次含矿层位。
大理岩:呈白色,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并有少量石英等。镜下鉴定: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几乎全部由方解石组成,占95%以上。局部见少量透闪石、黑云母及石英集合体,偶见白云石菱面体分布于方解石晶体内。
图们市碧水水泥用大理岩矿地形地质图
含硅灰石石英岩:岩石呈灰白色,细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其次为硅灰石、方解石及少量泥质等。镜下鉴定:缝合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石英80%、方解石10%、硅灰石10%。石英:他形粒状,彼此呈齿状边缘接触。颗粒大小约0.08~0.16mm。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呈灰绿—灰黑色,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等。镜下鉴定: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50%、石英20%、黑云母20%、角闪石5%组成。斜长石呈板条状,聚片式双晶清楚。粒径约0.112~0.2mm。微斜长石呈板状,具有格子状双晶,轻微的泥化。粒径约0.128~0.16mm。
两种长石接触处有蠕虫状石英。石英呈他形粒状,部分石英晶体内有黑云母嵌晶,粒径约0.064~0.096mm。黑云母呈褐色,片状,解理完全。呈不连续的带状大致定向分布。粒径约0.08~0.24mm。有少量已绿泥石化。
(2) 石英岩层(P2s2)。
分布在矿区的北部,岩层产状:倾向330~15°,倾角25~40°。岩性以灰白色石英岩为主,夹灰白色大理岩及灰绿色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出露长度500~600m,厚度大于50m。石英岩呈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镜下鉴定:缝合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几乎全部由石英组成。石英:他形粒状彼此呈齿状边缘接触。2.1.2 第四系全新统(Qhal)
主要由残坡积、冲洪积物组成,残坡积分布在勘查区地表,由黑色腐植土、黄色粘土及大理岩、含硅灰石石英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岩岩块和碎石及砂组成。厚0.5~6m不等。一般在山脊及山坡处较薄,在沟谷、低洼处较厚,洪积、冲积物分布在沟谷、河谷中,岩性为砂、砾石及淤泥质亚粘土组成,厚度2~10m。
2.2 构造
勘查区地质构造处于苇子沟倒转背斜的西翼,属正常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其岩层总体产状走向60~105°,倾向北西,而个别为北北西,北北东倾向,产状局部有变化。
断层:矿区西部岩体与地层之间为断层接触,走向近南北向,被第四系掩盖。性质不明。
2.3 岩浆岩
(1) 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J1γδ)。
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和东部,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1~2.5mm,由斜长石、石英、碱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其中石英>20%,呈他形粒状,斜长石60%~70%,半自形板状。碱长石柱状或不规则状,含量8%~10%。黑云母片状,约3%~5%,局部见角闪石。
(2) 中粒二长花岗岩(J1ηγ)。
分布于矿区南部,二长花岗岩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浅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粒度一般在2~4mm,石英他形粒状,含量>20%,充填在其他矿物之中。斜长石半自形厚板状,有聚片双晶,含量30%~40%,碱长石40%~50%,有包裹斜长石现象,具条纹结构,轻微高岭石化,局部有交代蠕虫结构。黑云母3%~5%,呈片状,局部有轻微绿泥石化。
(3) 钾长伟晶岩脉。
分布在00线、03线、05线南端,呈灰白—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组成,粒径0.5~2mm。镜下鉴定:斑状结构,基质具有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斑晶15%,基质85%两部分组成。斑晶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组成。粒度约0.32~0.6mm。基质由石英约25%、钾长石40%、斜长石15%、黑云母5%组成。粒度约0.048~0.08mm。
上述岩浆岩与大理岩矿层均呈侵入接触关系,二者接触处位于10线、04线、08线、02线、06线、00线、01线、03线、05线南端。接触破碎带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北西,倾角65~80°。该带控制着南侧矿体与二长花岗岩的界线。接触带宽度6.50~11.50m。由棱角状钾长花岗岩及大理岩角砾与胶结物组成,角砾大小在2~5cm之间,约占30%~40%,余者为胶结物;胶结物为泥质及碳酸盐岩成分。
3.1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矿体赋存于中二叠统寺洞沟组的大理岩层(P2s1)中,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呈单斜层状产出,总体形态呈条带状东西向展布,矿体由大理岩层构成。矿层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倾向335~15°,倾角25~50°;控制矿体长度850m,宽度300~580m;控制矿体总厚度137~313m,平均厚度221.60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29.32%;矿体在走向上自西向东逐渐变薄,08线处最薄;从钻孔看向深部可能由于接近基底花岗闪长岩的缘故,夹层有增多的趋势,矿体相对变薄。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自然类型
矿石自然为类型为大理岩:呈白色,中厚层状,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3.2.2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一般含量95%~98%。方解石:他形粒状,颗粒间紧密镶嵌,颗粒大小约0.8~3.84mm。在方解石颗粒边缘,尚见有少量石英集合体,局部见少量透闪石、金云母及铁质,偶见白云石菱面体分布于方解石晶体内。
3.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中厚层状,中粗粒变晶结构;矿石构造:块状构造。
3.2.4 矿石物性指标
物性指标见表1。
表1 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
3.2.5 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有益组分CaO和有害组分MgO、SiO2、f SiO2沿走向和垂向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矿石品位变化情况
(1) 矿体地表平均品位(%):CaO 51.12~53.81、MgO 0.46~0.93、f SiO21.97~3.42、SiO23.04~5.64。
(2) 矿体深部平均品位(%):CaO 52.86~ 53.92、MgO 0.42~0.77、f SiO22.05~3.16、SiO22.35~4.79。
(3) 断面平均品位(%):CaO 51.99~53.81、MgO 0.51~0.71、f SiO22.01~3.11、SiO22.70~5.06。
(4) 矿体平均品位(%):CaO 52.46、MgO 0.63、f SiO21.86、SiO25.08。
(5) 矿石品位变化系数(%):CaO 3.45、MgO 41.25、SiO290.03、f SiO258.03。
从上述矿石品位变化系数统计结果可见,矿体中组分CaO、MgO稳定,SiO2、f SiO2变化较大。3.2.6 矿体围岩和夹层
(1) 围岩。
矿体顶板围岩为石英岩夹大理岩及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层,与矿层呈整合接触。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主要化学成分含量(%):CaO 7.38~38.64、SiO225.39~64.72、f SiO212.35~19.37、MgO 0.99~1.64,与矿体呈整合接触,倾角25~45°。
矿体南部为二长花岗岩,与矿体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地表倾角60~80°。
(2) 夹层。
矿体内共圈出38条夹层,地表出露28条,其中16条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层,22条为含硅灰石石英岩夹层。
3.3 矿床工业指标
(1) 矿石质量要求。
CaO≥48%、MgO≤3%、f SiO2≤6%。
(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石最小可采厚度≥8m,夹石剔除厚度≥2.0m,剥采比:0.5∶1(V/V),最低可采标高:130m,采场最终边坡角:60°,采场最终底盘最小宽度:60m,爆破安全距离≥300m。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大理岩样品,按其相邻样品6m段加权,加权后符合质量要求的圈为矿体,否则按夹石剔除。
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矿床,在晚古生代二叠纪浅海—海滨相沉积了寺洞沟组陆源碎屑—生物化学沉积的碳酸盐岩建造。形成了以灰岩为主,泥灰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次之的岩石类型;后期由于华力西期及印支期构造运动,使区内古生代地层普遍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致使原始沉积的岩石发生区域变质重结晶,形成了大理岩矿床及石英岩与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P619.223
A
1007-9386(2015)02-0039-03
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