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秀++李安++夏红斌
摘要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生产上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已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膜下滴灌这一节水灌溉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合理灌水定额。经过对各处理的产量分析,不同用水量处理皮棉产量无显著区别,在现有的产量水平上,用较低的灌水量4 200 m3/hm2可以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
关键词 棉花;灌水定额;产量;新疆;博州垦区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26-01
新疆兵团科技人员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发明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等大田作物上应用,增产效果明显,已在新疆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1]。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建设办公室的统计,从1999年开始,第五师开始启动膜下滴灌试验,2002年开始,第二师30团、第五师90团、第六师新湖农场、芳草湖农场、第七师130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先后开始进行地下滴灌试验、推广,目前滴灌技术已遍布全疆各个团场,但运行管理中还存在问题。
目前,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滴灌等节水灌溉方法已成为目前新疆植棉区主要灌溉方式,在节约灌溉用水,保护水资源,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博州垦区在兵团推广滴灌植棉技术起步较早,发展快。截至目前,博州垦区棉花节水灌溉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95%以上,但据统计,加压滴灌目前灌水量在6 000 m3/hm2以上,为了更好地发挥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保持博州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滴灌这一节水灌溉制度[3]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合理灌水定额,从而更好地发挥节水优势,促进博州垦区棉花产业健康稳步发展[4-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第五师农科所试验地,土壤质地为黏壤土,土壤含盐0.1%左右,有机质2%~3%,全氮0.6%~0.7%,全钾0.66%~0.70%,速效氮20.6~62.5 mg/kg,速效磷5~24 mg/kg,田间持水量15.66%,地下水埋深5 m以下,潜水矿化度小于1 g/L,机井出水深度80 m。本试验土壤条件约占博州垦区植棉面积60%以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栽培模式:一膜六行,一管二。理论密度27万株/hm2,保苗株数24.75万株/hm2,收获株数20.25万株/hm2。田管措施与大田生产相同。
1.2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棉花,H905品系。
1.3 试验设计
根据灌溉定额,试验设5个水平处理,分别为4 200 m3/hm2(A1)、4 500 m3/hm2(A2)、4 800 m3/hm2(A3)、5 100 m3/hm2(A4)、5 400 m3/hm2(A5)。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80 m2,每一个处理由一个A类水表独立控制水量。灌溉方式:出苗水用水量130.5 m3/hm2,其他分12次平均分配。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际灌水总量
各处理灌水量(表1)基本按试验设计进行,虽存在一定误差,但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小。
2.2 生育期与植株性状变化
随灌水量的增加,各处理吐絮期后延,生育期延长(表2)。果枝台数、单株成铃数、株高和倒4叶数值呈递增趋势,与灌水量呈正相关。
2.3 室内考种分析
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衣指、籽指、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均呈递减趋势,与灌水量呈负相关,衣分变化无明显规律性(表3)。
2.4 皮棉产量分析
经过各处理的皮棉产量分析,5个处理皮棉产量无显著区异,在现有的产量水平上,用4 200 m3/hm2的灌水量可以获得同样的产量(表4、5)。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处理吐絮期后延,果枝台数、单株成铃、株高和倒4叶均呈递增趋势,与灌水量呈正相关。(下转第31页)
衣指、籽指、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均呈递减趋势,与灌水量呈负相关,衣分变化无明显规律。
经过对各处理皮棉产量的分析,不同用水量处理皮棉产量无显著差异,在现有的产量水平上,用4 200 m3/hm2的灌水量可以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
4 参考文献
[1] 万素梅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促进新疆农业持续发展[J].新疆农机化,2000(2):34.
[2] 王建民,孙少明.对新疆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与建议[J].新疆农垦科技,2003(5):32-34.
[3] 赵荣海.新疆三工河流域灌区节水灌溉制度设计[J].新疆水利,1997(4):30-41.
[4] 梁倩.新疆干旱区不同分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优先选择的方法[J].新疆农垦科技,2011(1):57-58.
[5] 张江辉,白云岗.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发展现状与重点研究的问题[J].新疆水利,2010(1):33-39
[6] 胡晓棠,白慧东,张旺锋.膜下高频滴灌对土壤温湿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7(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