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宇 王守宽
(1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黄石电视台 总编室,湖北 黄石 435003)
仿古建筑在城市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以宜昌清江古城开发为例
胡 宇1王守宽2
(1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黄石电视台 总编室,湖北 黄石 435003)
文章以宜昌市长阳清江古城为例,分析了设计方法、文化传承和古城开发模式等方面对仿古建筑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从建筑和景观的细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清江古城现状的建议,指出了对清江古城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和发扬的具体途径。
仿古建筑;清江古城;细节设计;经营模式
当下,每个城市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许多城市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希望从城市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历史古迹中寻找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在一些没有足够历史遗迹资源的地方,修建仿古建筑成了发展当地旅游经济的重要手段。央视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一举开启了中国兴建仿古建筑的先河,旅游业也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渐成气候[1]。随着全国各地开始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各地修建仿古建筑的风潮也愈演愈烈。例如,南京的明城,武汉的水浒城,襄樊的仿古一条街[2],湖北宜昌的清江古城等等。这些耗资巨大的仿古建筑,充斥着各种“风情特色”、“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仿古建筑有一定的价值,但更多的则是打上文化的旗号,以便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1]。这些打上“古人”、“文化”、“民族”的仿古街道、亭台、楼阁,借着“古色古香”招揽游客,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摇钱树[3]。这些仿古建筑群要么效仿拙劣,要么商业气息太重;文化趋同下的古镇旅游,失去了本真的观赏价值,不能适应当下旅行市场的需求。总之,千镇一面的局面从根本上让这些仿古建筑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清江古城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清江古城地处宜昌市长阳县清江画廊旅游风景区内。 长阳县城清江桥头位于清江南岸的何家坪村,该村也是闻名全国的奇石村。清江古城项目距县城中心地区6公里,所在地地形狭长,依山傍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整体地势特点:背靠青龙岭,对望凤凰山,环抱清江水,坐拥鲤鱼洲,毗邻观音寺。该项目采取“文化+旅游+商业”的复合型建设模式,预期目标是以清江风情为主题,展现清江的文化属性、历史沿革以及清江流域的风土人情。长阳清江古城自2010年开始建设起,该项目就被誉为长阳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其总体规划面积1 000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总体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历经4年仍在继续建设中。古城内已建成1.8万平方米的奇石街,设施豪华的古城酒店也已开始营业。另外,“特色五馆”——汪国新诗书画院、彭秋潭纪念馆、巴人博物馆、三峡奇石馆和巴国剧院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巴国剧院凭借本土文化艺术作品《江山美人》和《下里巴人》的上演,给清江古城增色不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座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出现这样的状况, 与前期的规划、设计和后期运作有很直接的关系。由于周边没有完善的交通、生活、金融、卫生医疗、学校等配套设施且远离县城中心区域,古城内部的商品房销售情况不够理想,大量的商用店铺无人问津。如图1所示,四星级的清江古城大酒店除去旅游旺季,平时都有大量空房。古城内的“清江恋歌大舞台”也只在每年的旅游旺季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了大量资源闲置、荒废。古城历经4年多的建设,整体现状并不乐观,处于破产边缘。因此,本文从仿古建筑本身的观赏性、文化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方面分析清江古城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并指出其相关的不足。
从观赏性的角度来看,仿古建筑应该注重建筑细节和尺度设计,合理使用现代化元素,重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以清江古城为例,古城虽建有特色五馆、古城酒店、奇石街等大型建筑,但是这些建筑群大都过度注重外部轮廓,而忽视了梁柱结构、雕刻、彩绘、材料质地、基柱等细节特点,这样无法真实传递出带有巴土建筑特色的文化内涵。统一的金属质地的栏杆样式、现代化的建筑细部,让游客失去了对古老建筑的探寻欲望[5]。细节上可以看出,清江古城的建筑外观和内部布局都没有体现清江古老民居的建筑特色。
清江古城的尺度设计存在一些不足。古城的街道尺度过于呆板,缺少变化,流露出过多斧凿的痕迹,缺乏真实的生活趣味。仿古建筑应该重视人的视觉舒适性。古城街道的尺度要尽量适合人舒适的步行参观,并在设计规划和管理上规避现代交通的干扰。建筑与街道的适宜尺度关系会给旅客更舒适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从而提高仿古建筑的观赏性。
清江古城内的一些现代化元素及设施影响古城风格的统一性。从图2中古城内的景观小品、设施和道路可以看出,这些现代化的景观元素与古风古韵格格不入,也与古色古香的古城环境不相匹配,例如,裸露在外的电表、电箱、空调机、现代化的玻璃门、玻璃窗等。仿古建筑的景观设计应致力于打造朴素大方的景观环境,避免使用与整体风格不和谐的元素,这样可以更好地衬托历史意蕴[2]。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应该做到“新”与“旧”的平衡[6],秉承“古就古到底,新就新到家”[7],反对盲目的效仿。仿古建筑应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注入更多既有时代性也有生命力的元素。对于建筑方法,应该更加深入借鉴和学习科学的地理学、历史和传统工艺。在对古建筑整体精神保存的前提下,应该有机地结合现代设计中的美学、新技术、新材料,充分运用现代灯光设计艺术、声学艺术、电子技术等[3]。
清江古城在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上存在一些欠缺。清江古城所在的何家坪村,在此项目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清江古城的设计方案中并没有对周边不和谐的建筑物进行处理,使周边环境与古城相融合[5]。清江古城应将周边已存在的大量分散的建筑进行统一处理,运用植物遮蔽法或是统一再次修缮等方式弱化不和谐因素。
新建的仿古建筑与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古镇不尽相同。古村落、古镇旅游开发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活基础配套设施上进行的。这种开发无需大费周章引进、迁入人口,也不用重新建立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新建仿古城镇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在荒凉和冷清中建造出充满人气的生活圈。相对于构建古城本身,活化古城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清江古城要在人口有限的清江河畔建立一个热闹繁华的生活、商业、文化圈,必须依次从硬件和软件上着力。硬件上,需要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让人们能够便捷地生活在古城中。从古城的使用主体上考虑,古城为人而修,就应该提高人的参与性和使用功能性。清江古城建于远离城区6公里的清江以南,这样的地理位置急需解决联系城区与古城的交通问题,以提高民众的参与性[8]。软件上,清江古城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生活和工作在此的人们对古城所弘扬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感。古镇的软实力恰恰是其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离开了精神文化的支撑,古城的观赏价值就非常有限。新建的仿古城镇应该立足本土文化,发挥和弘扬古城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让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发挥所在地地域优势,必须从传承本土文化做起,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2]。本土文化的传承,又要先从每个家庭做起。鼓励当地居民说本民族、本土的语言,吃本土特色的菜肴,穿本民族、本土特色的服饰。在新建的古城内,应该更加重视和强化传统仪式和各种祭祀活动,不断提升本土文化氛围;基于传统文化根基发展健康的旅游业,目的是享受文化,通过消费文化,达到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使地域文化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形成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另外,清江古城还应从商业内容和文化认同感上强调古城内文化价值的一致性。随着各种商业利益的驱使,古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失去了最初的主题和特点。如图3所示,清江古城内的广告形式五花八门,视觉上杂乱不堪。古城内商铺的广告设计,应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重视与古镇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一致。古城建设部门应对商家的广告和广告行为进行统一设计和管理。既要使商家得到经济利益上的满足,又要使古建筑的立面得到完美的整体性[8]。古城内的商品和服务也应统一类型,使商品与当地文化相融合。
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当地政府应对古城从管理上给予宏观把控以及适当干预,统一管理,防止为商业利益破坏古城环境。对古城内的经营内容、经营方式,出台一些具有约束性的规定和准则。譬如,经营同一种类商品的商铺不得超过一定的数目;古城内不得经营与其文化和内涵相悖的行业。还应明文规定和列出古城内的经营种类、限制性要求、奖惩制度。在整个清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前期,政府和开发商应该给予一些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古城内的经济发展,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给低保人群、失独人群、低学历中年女性、单亲母亲、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特殊群体提供一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出台在创业的前3~5年免税收等费用以及优惠房租等政策。同时,开发商应联合政府开展强有力的广告营销,统一为古城内的商家做广告,通过优厚政策吸引各地群众前来创业、投资,以带活古城经济。
一座仿古建筑在旅游开发中的生命力,需要科学地、全面地、严谨地规划、设计和管理。它不仅涉及到建筑、景观规划的科学性,也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科学的管理运作方法息息相关。经济运作在仿古城镇的旅游开发中也具有关键的作用。仿古城镇从规划、建成到运作和发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特别重视,每一个重要环节都需要周全考虑各项因素,这样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以清江古城为典型案例,研究了仿古城镇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文化传承和古城开发模式等方面对仿古建筑的影响。仿古建筑应该注重细节和尺度设计,合理使用现代化元素,并且重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为了改善清江古城的现状,提升其旅游开发价值,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防止因商业利益而破坏古城环境;增强市民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感;强调古城内商业内容与地域文化价值的一致性。
[1] 王继善.仿古建筑热歧路多远?[J].乡音,1996(5):10-11.
[2] 李湘洲.旅游人造景观建筑刍议[J].新建筑,2000(6):24-25.
[3] 马铁丁.仿古建筑与民族心态剖析[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版学),1997(4):56-59.
[4] 佚名.清江古城图片新闻[EB/OL]. (2012-05-16)[2014-08-10].http://www.hbqjgc.com/NewsView.Asp?ID=137.
[5] 伍燕南.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谈对建筑仿古的反思[J].山西建筑,2008(32):64-65.
[6] 占建军.仿古建筑热透视[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4(23):32-33.
[7] 张辉.仿古建筑的设计应当体现四个价值[J].宝鸡社会科学,2006(2):28-30.
[8] 苏祖庆.仿古建筑的价值内涵传承与延续——以绵阳市中心区大观园研究为例[J].安徽建筑,2012(2):38-39.
[9] 佚名.清江古城相册[EB/OL]. (2013-05-23)[2014-08-10].http://yichang.jiwu.com/tu/2755427.html.
(责任编辑 龚 勤)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seudo-classic Architecture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vel——Taking Ancient City Qingjiang for Example
HUYu1WANGShoukuan2
(1School of Arts,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ebi 435003;2Huangshi TV Station,Huangshi Hubei 435003)
Taken the ancient city Qingjiang in Changyang Yichang 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esign method,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on the pseudo-classic architecture. Manners to reserve local culture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re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is ancient city on the detailed designing of architectures and landscape.
pseudo-classic architecture;Ancient city Qingjiang;detailed design; running model
2014-10-12
胡宇(1987— ),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0.3969/j.ISSN.2095-4662.2015.01.012
J59
A
2095-4662(2015)01-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