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之问题与政策研究(下)

2015-11-29 11:07胡冬雪
华东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建设

文 胡冬雪

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战略设计

针对提升国家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两个层面的目标,针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按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新形势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需求和不同区域的实施策略,形成中长期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线图,指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各项工作的实施。重点研究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化分布式设施的实现,做好顶层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层面统一的规划、推进政策和标准制定;重大智慧基础设施推进战略、区域推进战略、智慧产业发展与技术开发战略、信息安全战略等。具体措施:

重视并切实加强相关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

参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构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和网络标准,保障感知系统和识别系统数据格式相互兼容。特别要重视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标准、智能服务(含网络服务、网格服务)标准,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服务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定国家层面的重大基础设施推进战略。我国的智慧基础设施主要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的信息网络,要按照制定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做好智慧城市规划者、投资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制定智慧产业与技术开发战略

在中国,智慧城市一旦实施,保守地说也将是一块价值数万亿元的“大蛋糕”,各国企业自然会投入激烈竞争。所以我们应该用智慧先做好自己的产业规划,不丢失这个能够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发展的大好机会。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主要包括:首先是物联网(其中尤其是RFID)技术的发展,其次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第三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第四是上述这些技术在城市信息化发展中的业务应用。在城市信息化业务应用方面,主要是一些城市规划管理以及一些特定的公共服务业务,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环境(水、空气等)等。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智慧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是无线网络传输,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所需的各类数据,这就同时提出了极高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要求。为此,必须制定多管齐下的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式,必须在产品、系统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取一种战略性和综合性的方式,提高对威胁性、脆弱性以及与采购决定相关的后果的认知;开发和应用各种工具及资源,从技术上和运作上减少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退出市场)中产生的风险;制定新的采购政策和运作方式以反映市场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工业界合作发展和应用供应链风险管理标准及最佳操作方式。

统一规划试点示范项目

根据各城市发展基础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统一规划和开展区域性试点示范项目,在试点成功后,再在其他城市大规模选择性地复制。建议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选取几个积极性、迫切程度高的城市或区域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北京、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或者新城等可以作为最优选择,因为这样的城市基础条件好、需求度高、主观发展意愿强。

北京、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或者新城等可以作为最优选择,因为这样的城市基础条件好、需求度高、主观发展意愿强。

城市层面的智慧建设与智慧运营战略设计

根据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基础与需求,制定城市层面的智慧建设与智慧运营战略。主要涉及整个城市的公共管理、医疗、养老、建筑、交通、产业发展等。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的智慧战略工具及其遴选方法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智慧战略工具主要包括:支撑城镇开发决策的各类智慧分析平台;城市公用资源监控和分析平台(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碳排放情景分析平台;节能减排分析平台等。

针对智慧城市运行的信息交换与分析需求,提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战略和阶段目标

近期,使更多的地方实现光纤到户,进一步推广4G网络;远期,光纤到户全覆盖,新一代信息网络更快更大范围推广,最终实现将需要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到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对象面前。

针对城市运营效率和安全需求,提出城市安全、智能交通、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发展战略

城市安全防控系统:

未来,将大数据、数据感知以及反馈移植到建筑中的设备、自动化控制等硬件中,逐步实现人与建筑的交互、远程的可视可控、建筑能量的内部管理等,掌握智慧建筑核心技术的机构将取代传统的物业管理,并对建筑规划设计产生影响。近期,深化对社会治安监控动态视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数据的挖掘利用;推进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自然灾害和防汛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系统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等。远期,整合公安监控和社会监控资源,建立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智慧调度,提高对各类事故、灾害、疫情、案件和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智能交通系统:近期,通过加装ETC收费系统等一些识别装置,实现车辆识别等功能;远期,将各类传感器、监控器覆盖到公路、桥梁、隧道、航道、港口、车站、运载工具等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要素中,形成物联网,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与交互。智慧能源系统:近期,通过使用智能电表、加装智能终端能源控制器等方法,提高能源管理效率;未来,通过动态分布式电网布局,解决未来能源短缺问题。智慧公共服务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智慧建筑:近期,通过加装RFID识别器等一些辅助设施,实现数据的感知和反馈;未来,将大数据、数据感知以及反馈移植到建筑中的设备、自动化控制等硬件中,逐步实现人与建筑的交互、远程的可视可控、建筑能量的内部管理等,掌握智慧建筑核心技术的机构将取代传统的物业管理,并对建筑规划设计产生影响。电子政务系统:近期,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远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针对城市竞争力需求,提出信息共享、决策支撑、产业服务等智慧平台的建设战略等。

信息共享智慧平台的建设战略信息共享平台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平台,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组织、编目、管理,为城市政府专网和公共网络上的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时空信息承载服务、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的决策知识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主要应包括市民信息服务平台(人口信息)、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法人信息库和宏观经济信息库)、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地理信息库)。应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相关机构资源构建城市信息共享平台。决策支撑智慧平台的建设战略:政府决策支撑智慧平台应针对政府行使管理服务职能过程中产生的海量空间属性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在建立数据仓库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抽取、转换、清洗和装载,实时开展数据切片、切块等联机分析处理,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虚拟化、智慧化的统一显示,同时做出定性或半定量的指标趋势预测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信息。根据现状和需求,以政府为主导,委托专业机构,在国土、规划、城建、环保、应急指挥、交通、经济、地理国情监测等行业建设决策支撑智慧平台。产业服务智慧平台的建设战略:加快推进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及税务、工商、海关、环保、银行、法院等其他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受益”的原则,完善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推进“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及税务、工商、海关、环保、银行、法院等其他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智慧城市建设实施路径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明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方向、目标以及重点建设内容,建立无所不在、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环境,力争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成立国家和城市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工作小组

小组成员应包括与智慧城市建设有密切关系的工信部、住房建设部、财政部、公安部、交通部、环保部、文化部等政府部门;主导或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企业;研究智慧城市发展理论、技术方案和国内外经验的研究机构等。政府应充分发挥研究机构的力量,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要起到的作用:定方向、定规划、定标准、定目标;产业引导、生活方式倡导;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保障;制度保障(技术规范、网络融合、评价标准统一、利益机制);建立产业、行业间合理的商业模式,实现合资共赢的产业发展环境等。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中要与政府合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过程。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市民等不同利益群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各主体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机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引导市民、研究机构、运营公司、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IT和互联网公司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政府应与社会主体(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合作关系,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降低社会主体投资风险等。

引进和培养高端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才

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涵盖面广、技术要求高、实用性强的特点,无论是智慧城市相关的服务领域,还是相关的产业,都需要高素质、强能力、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相比,我国各个城市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加强智慧城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新体制、新机制。首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吸引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完善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回国工作;其次,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参观学习、建设实践、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智慧产业从业人员再培训、再教育;最后,通过信息知识普及教育和宣传,营造智慧人文环境。

循序渐进,试点建设与推广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为减少探索成本,应鼓励基础设施条件好、技术和人才优势领先的城市先行试点建设,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目前,我国多地均在进行智慧城市相关建设,有些项目已较为成熟,但由于这些项目基本上以政府主导为主,各地政府只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项目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像北京、上海等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的学历层次较高,技术和管理能力强,进行试点的项目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但由于职能定位等原因,政府部门自身不会进行项目推广,因此,需要具有懂理论、懂技术、懂市场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在比较各地进行试点的项目基础上,优中选优或提优,与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运营商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高起点建设和全面推广,降低各地的探索成本,也有利于标准的统一。逐步实现前期政府主导、后期市场推动的目标。

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相比,我国各个城市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加强智慧城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新体制、新机制。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智慧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