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护理,河北 邯郸 056300)
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王晓静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护理,河北 邯郸 056300)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319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160例与常规组159例,常规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恢复达Ⅰ级以上情况、住院时间及舒适度。结果 护理组的心功能恢复达Ⅰ级以上百分率为93.1%,高于常规组的74.3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舒适度为97.44%,高于常规组的7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在提高恢复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舒适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1]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心肌炎症、心肌梗死及心肌病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排血量供应不上机体本身所需的代谢量,出现部分组织灌注不足,再加上体循环与肺循环静脉淤血,病情逐渐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体液潴留及运动耐力下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体质虚弱,身体各部分器官趋于衰老[2],为此病的多发人群。因此,在有效治疗基础上,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从我院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9例,女60例;年龄53~87岁,平均年龄(61.4±1.5)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4.3±0.9)年;其中冠心病9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9例,高血压心脏病79例,扩张型心肌病105例;心功能Ⅱ级55例,心功能Ⅲ级110例,心功能Ⅳ级1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160例与常规组15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对疾病的基础知识了解甚少,且有较长的病史,因此在住院时,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病房的环境,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加强安全感,缓解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性、主动性。
1.2.2 生活护理:为患者营造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畅通,床单干净卫生,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每天清洁患者口腔,以增强患者的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定期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预防压疮及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
1.2.3 体位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床头的高度进行局部调整,以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水肿及气喘等临床症状。
1.2.4 吸氧舒适护理:使用无菌剪刀将一次性吸氧管的鼻塞剪掉,并用气管套管将其套住,用生理盐水湿润无菌纱布并放在套管口部位;适时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增加患者舒适度;向患者详细讲解科学、正确的咳痰方式,轻拍背部,协助并促进痰液的排出。
1.2.5 输液护理: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输液,输液的速度要合适,避免输液速度过快使患者的心脏因短时间内负荷过大而加重病情或引起急性水肿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亲自调节,严禁患者或家属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1.2.6 饮食护理:很多老年患者在营养饮食方面存在错误认识,拒绝接受医院内的营养食谱,此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营养饮食的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素质给予均衡的饮食方案,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减少盐、脂肪、辛辣食物的摄入,以清淡为主,满足患者身体需要的能量及营养[3-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达Ⅰ级以上情况、住院时间及舒适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组的心功能恢复达Ⅰ级以上百分率为93.1%,高于常规组的74.3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舒适度97.44%;高于常规组的7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护理工作作用不可忽视。护理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能够处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自身的合法权益也逐渐看重[6]。舒适护理是在生理、心理上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满足,极大程度地提高效果,缓解治疗过程中疾病带来的心理负面情绪。总体而言,舒适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住院时间得以缩短,舒适程度得以提升,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综上分析,舒适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在提高恢复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舒适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1] 于中山,夏文涛,朱振燕,等.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探讨[J].中国临床用药指南,2013,28(10): 155-156.
[2] 余振华,贾文华,马建军.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当代临床护理研究,2014,29(11) 456-457.
[3] 江文山,李丽华.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J].山东烟台临床护理,2013,18(30):188-189.
[4] 默陆峰,罗小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J].浙江临床护理,2012,25(33)559-560.
[5] 马国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安徽护理研究杂志,2012,38(41)556-557.
[6] 梅丽红,路小飞.早期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影响[J].河南第二人民医院出版,2013,36(90)49-50.
R473.5
A
ISSN.2095-6681.2015.10.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