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是一种美德

2015-11-29 06:59王娇
科学之友 2015年19期
关键词:彭宇围观美德

扶起是一种美德

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在南京市的一起争议极大的民事诉讼案。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人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人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一审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彭宇给付老人损失的40%,判决结果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网友认为该判决使“社会无疑将变得更冷漠、人与人之间将变得更互不信任”。然而,2012年初,此案案情又惊天逆转,南京官方披露,彭宇当时确实撞了徐寿兰。

“彭宇案”导致的不良影响持续频发,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持有“不敢扶”“扶不起”摔倒老人的观点。2015年8月30日下午,河南开封暴雨侵袭,路面积水成河,一位60岁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挣扎,多名路人上前围观后又退回,三分钟后,老人被人救起,却已停止了呼吸。在摔倒的老人面前,为什么更多的人会选择袖手旁观或掉头离去?

“彭宇案”后,摔倒老人该不该扶,竟成为十多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这无疑不拷问着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扶有被讹的风险,多起扶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一次次挑战着公众的道德底线,人们的道德焦虑逐渐升级,在遇到摔倒的老人时,大多数人选择转身离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扶却又经受不住自己良心的谴责,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对这一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如此精神熏陶下的公民又怎能心安理得不去扶摔倒的老人呢?一个简单的“扶起”,竟让大部分人进退维谷。

其实,扶摔倒老人被讹只是小概率事件,很多被扶老人并不会讹帮助他们的人。但是,扶老人反被讹却很容易引起舆论效应,引起社会热点关注,因为这违背了公众一直所接受的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的道德理念,媒体的放大会让公众形成固有印象,认为扶老人会吃亏,导致老人跌倒需要帮助时,频繁发生围观、犹豫的现象,而真当老人没有受到救助、造成更大的悲剧时,舆论又会跳出来指责社会冷漠。过分放大事件和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了人们在扶摔倒老人时的“谨小慎微”,导致了社会惨剧的频发。

遇到摔倒的老人,到底应不应该扶?答案毋庸置疑,扶是必须的善行。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相对于应不应该扶,人们更在意的是如何去扶?不过这里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情况危急,应当“不假思索”,奋力救助。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并非情况危急,则完全可以“三思而行”,首先考虑是否为不宜挪动的疾病,比如骨折、脑溢血等,以免好心办坏事;其次最好有些法律意识,跟周围人打个招呼或留下联系方式或者采用将来万一遇到麻烦能够洗清自己的其他方法,以免好人被诬陷。

正如一部小品中所说:“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对于该不该扶摔倒老人的问题,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弘扬真善美,惩戒假丑恶,而不应因噎废食,因为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而放弃对一个人的帮助。

猜你喜欢
彭宇围观美德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诚实是美德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开饭啦,快来围观一场餐桌礼仪秀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最萌“海拔差”:我要给你一个“补齐的幸福”
美德威:让学习音乐更简单
朋友圈,欢迎围观
助人为乐是美德
现实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