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萍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25009)
《论中国体育社团》一文中卢元镇认为“社团就是有共同特征的人聚在一起的互利组织,体育社团就是爱好体育,以体育为目的聚在一起的社会团体”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强调了社团的非营利性。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出该文所要研究的高校体育社团是指高校中具有相同体育爱好,自发组织、发展与管理的非盈利的互利组织。
据调查,我国现有的高校中,不管是我国的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专院校,体育社团的种类就学生人数而言是较少的,而且这些社团趋向于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运动,如:健身操社团、武术社团、篮球足球社团等。至于其它类的体育社团,如:登山、冰上运动等相关社团或因参与人数较少或受其它因素的制约没有建立起来。因此,高校体育社团种类单一、不全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
我院女生数量远远超过男生,根据女生的运动特点,学校目前成熟的社团:肌动社、街舞社、JS健身社、花样轮滑社、民族舞社、排球社、跆拳道社、壁球社、武术社、有氧搏击社、篮球社、瑜伽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博弈社共16个。因前期的师资力量不够,体育部还在酝酿要开游泳社、广场舞社、健美操社、暴走社、单车社等比较流行的社团。学生在校两年,课务繁重,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能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人数也不像重点高校那么多,各个社团进行合理排班,因此,现有的社团完全能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领导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有的社团,正酝酿陆续创建新社团。
2.2.1 我院体育社团的组织机构健全,四级化管理,保证各个社团的正常运行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有三种形式:以单项或行政领导的组织形式,以系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以及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由组织的形式。这三种形式在组织机构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包括社团宗旨不明确、社员权利和义务不明晰、社员分工职责不明确、社团会议制度、专职干部的设置欠缺等。
我院管理模式很清晰:学校层面上,一级管理:是团委总领学院的各类各类社团,二级管理:体育部副部长分管,三级管理:是由一名专职体育教师来管理日常运行,四级管理是由另外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协助,查漏补缺。学生层面,一级管理:学生会负责各类社团大方向,二级管理:学生会下设社联,负责各社团的运行,三级管理:社联的第一副部长负责体育社团的具体工作,四级管理:各个社长负责各个社团的各项工作。四级管理模式是我院长期社团管理工作中磨合出来的,相互补台,保障各社团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社团制定的活动计划中有短期的也有长期规划,这样社团的发展就有了发展方向;各社团有规章制度,奖惩措施;社团内的学生干部职责明确。
2.2.2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高校的社团管理领导和参加社团的大学生都知道,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多数社员通过社团活动能够结交朋友,锻炼本人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样体育社团的功能得到了延伸。我院的女生多,相比男生来说女生的好胜心里比男生强,她们肯动脑筋勤于学习,会借助网络等公共媒介根据自己的社团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基本功;社友相互纠错帮助;找视频研究琢磨;开展社团联谊取长补短等各种活动形式以满足社员的共同进步。
由于院领导重视体育工作,大会小会上强调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全院师生的身体素质。我院体育社团从学校层面是四级管理,每个社团配备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团委领导尽心尽责,每月召开一次社团老师的专题会议,每次一个议题,就社团开展中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管理社团的心得体会进行研究,好的点子就全院社团进行推广,存在的困难团委能解决的就由团委统一帮助、协调、解决。团委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上院务会,用崔书记的话讲: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来解决学生体质方面的问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学生层面的体育社团管理也是四级管理,体育社团例会是两周一次,由体育部副主任负责召集所有参与体育社团管理的师生,也是一次一主题,能内部解决的内部解决,不能内部解决的就往上报,最后十分钟大家谈管理心得,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逼的社团干部不得不参与到体育社团管理中来。
2.4.1 保证场地
对有的高校而言场地本来就严重不足,扩招后更显拥挤,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远远满足不了体育社团的发展。如三大球运动,喜欢的人较多,受场地因素的制约,有部分相对水平较低的社员只能当看客,慢慢失去了兴趣,最终选择退社。
我院有三个校区,三个田径场,大小总共四个体育室内馆,室外有篮球场十片左右,这些室内外的场馆足够现有16个社团同时开展活动,除花样轮滑社会受到阴雨天的影响外,其他的社团全年都能正常开展活动。社团的人数有多有少,招新后进行相关技能测试,根据技能的测试结果进行适当分班,在社团活动活动中,根据社团的课余时间和现有的技能水平再进行合理调整,以方便大部分社员的活动要求。
2.4.2 经费富足
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块:一是学院行政根据社团人数进行拨款;二是会员象征性的交纳会费;三是寻求企业的赞助。因学院领导重视学院体育工作,因此社团活动的经费有一半是来源于学院拨款;会员交会费让她们有归属感;企业的赞助也是体育社团经费的来源之一,社团的负责人通过社团工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到用人单位后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很快上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大力欢迎。技能精湛的社员进入工作岗位,参加各类比赛,为企业赢得了荣誉。当然企业出于宣传目的,只要一有大型社团活动就会有企业主动邀约求合作。还有一个经济来源就是社员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经费:我院的室内外场地多,管理的任务重,体育部决定用社团来管理学院现有的场馆,通过竞聘的方式管理场馆,根据平时的检查及社团活动情况进行工资结算,这笔可观的费用纳入到各社团活动经费中去,这样不但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劳动能力,社长的协调能力,社员责任心,社团上下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也增加了社团的活动经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我院虽在硬件和软件上能暂时满足学生的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院体育社团不能原地踏步,要走出校园,迈上社会,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同社会的体育类社团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资源整合,建立良好的社团宗旨,树立长期的战略目标,要确保参与社团活动的会员有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类的体育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1-7.
[2]曲天敏,李巧灵.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11):68-70.
[3]纪文清,徐海环.2015大学体育社团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90-91.
[4]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2004(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