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成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思考——以都匀市、荔波县中小学为例
邓安成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都匀市、荔波县中小学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都匀市、荔波县中小学校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经费不足、场地器材不够、人们民少数民族文化危机意识不够、没有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少数民族运动员地位得不到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一刀切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和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
都匀市、荔波县地处贵州省南部腹地,均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落后和相对封闭的状态。然而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就是在各个落后、封闭的环境里,在悠久历史的生产生活中,积淀下了许多悠久的、灿烂辉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这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但是在社会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都匀、荔波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考验和冲击,甚至有的面临着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危险。至此,2008年8月12日的第10版就报道了《我省出台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一文,指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实施力度的相关措施,包括“要组织编写《贵州省民族文化教育课程标准》,让学校有本可依,按纲授课。各地要制定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师资缺乏问题。”“各级教育、民族工作部门要主动汇报,加强协调,力争把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年度预算。要从教育经费和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帮助解决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教学设备等经费问题。”等意见。可见,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危机感和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
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有自己的信仰。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凝聚着这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是一个民族生存状态、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的反映。既然这样,在这些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民族地区学校,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上,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首先,既然一个体育项目是一个民族生存状态、民族情感、思维方式等民族性格、民族特性的反映,在项目的选择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到这个项目能否代表这个民族大部分学生的民族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情感上、认识上都能够接受它。
其次,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特点。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1]所以所选择内容必须符合学校体育的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生需要。比如说斗鸡是苗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也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广受人们喜爱。但是,这样的体育活动不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不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当然不能引入学校体育。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也是学校得以被众多家长信任的砝码。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利益和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业的成败、甚至关系着一个家庭短期内的命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也很重要,它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当这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论是作为学校的管理层的校长和科室主任、还是学校里的各个任课老师,在经过他们弊益的权衡之后,都会选择前者。可以说,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理所当然,也是大势所趋。试想,如果学校没有教学成绩,学校也就无法生存、通不过检查或者是遭到家长、社会的质疑。所以当教学质量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只能够选择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作为牺牲品,这也是面对现实无奈的选择。
现实中,很多学校为了参加一定期限内的评估,这就势必要提升自己学校的综合能力,学校运动队在竞赛里面所拿奖牌数的多少也成为评估的标准之一。所以就出现了为比赛而训练的现象,硕大的校园里面就校运动队的几个运动员知道这个项目怎么玩。而在正常的体育教学课上,体育教师只是把所引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介绍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甚至有的学校或者教师完全没有在体育教学中涉及。
就算有的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他们也只是在相关政策文件和自己经验的指导下进行,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教学的规范性、目的性,实施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等把握得不好。同时,他们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在课堂上教授有关这个项目的相关知识,没有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个项目。
不可否认,学校体育对调节民族情感、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自1999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就一直倡导在学校中进行素质教育,倡导在《新课程标准》的统一指导下根据地方情况制定自己的校本教材,培养“思想好”“品德好”和“适应社会”的人才。体育,是人们特别是学生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本是最好的选择,国家也发布相应的政策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但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来制定规章制度的还是极少。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各个学校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开展。
第二,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在学校普修的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学习,远没有达到使其继承、创新和发展的效果,必须有一批或者一大批人练习、专研,只有了解了它的内涵,掌握了它的精髓,对它有了兴趣产生情感,才能让它的延续它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样必然会耗费学生学习的时间耽误学生的学习,使其学习成绩下降,然后遭到家长,其他科目教师的反对。
第三,既然有了国家政策引导、资金的支持,而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当地学校有相当大的区位优势,所以应该开展得很好。但是,纵而观之,很多学校只是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介绍课程而不是教学内容引入学校,甚至有的学校什么都没做,或者只是在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突击一下,经过简单的练习呈现在领导面前,以博得领导的赏识。
第四,国家在政策、资金等都有相应的支持,但是,支持的力度远远没有达到学校办学的需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课上很受学生的喜爱。但是缺乏场地、器材、师资等的支持,以至于很多此类体育课无法开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生很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很适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开展,是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不二的选择,按理应该开展的很不错。但是纵而观之,其开展现状和开展效果令人揪心。不但没有起到传承民族文化、解决当地学校课程资源短缺、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作用,还浪费了很多国家的资源。
第一,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从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指导政策,确保每一所学校把引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等级制度,为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优秀运动员颁发运动员等级证书。同时,在此等学生升学考试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加分甚至采取特长生招生模式,确保学生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所选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引入学校体育,把它作为特定的教学内容固定下来,并且给学生编写校本教材供学生学习,确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本可学有本可依。
第四,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的时候可以通过拉取赞助的方式吸取资金。在教学的时候不一定要使用比赛标准的器材,学校可以聘请民间艺人制作器材,对于一些简易器材,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制自带。这样不仅节约了资金,还解决了器材的问题。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师或者其他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方式自学,也可以请教当地的资深艺人或者聘请其前来教学。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1-32.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安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41-42,64.
[4]丁苏东.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冯胜刚.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190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