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卡多杰
(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论西藏的传统环保理念
南卡多杰
(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保护好自己所生存的家园环境,让大自然造福于人民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是弘扬和继承“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保护理念”的这一藏民族传统文化思想。
西藏;环保理念;藏族人民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们得以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人们生活在自己生存环境下的一片寸土的前提。在长期的历史长河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源远流长,藏民族逐渐的形成了自已独特的环保习俗和环保理念,保护着大自然所恩赐的每一寸土,他们在艰苦的生存环境里用自己淳朴善良的心灵感受着万物的恩赐,同时以善待万物、和平共处的思想保护着大自然,并一直延续至今。因此。面对着这千年璀璨的民族文化,我们无不感到动容,但在感动之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去吸取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不是用所谓现代的时尚观念去视为毫无价值的文化而随意摒弃。
藏民族的传统生态观可以追溯到西藏原始宗教上来说,可以这么说,宗教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藏族人们对环保意识的理念。早在公元前约5世纪初,西藏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便由此诞生了,苯教里认为宇宙世界主要是由“赞”(天神)、“年”(地神)和“鲁”(地下神)三界所构成,且这三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生存且不能分开的。苯教的创始人幸饶弥沃从一开始就相信“万物皆有灵”,同时崇拜着来自不同神界的神灵,随着“万物有灵”说影响的深入,人们都置身于众神“灵”之中。可以说神“灵”存在于天上、地上、地下和水中,存在于每一个生物之中,且时时刻刻的存在于人们之间。至此,人们对大自然万物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畏感,同时把这种自然赋予的力量视作一种强悍的生命意志和浩瀚的力量进行崇拜。苯教同时还强调: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宇宙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且它们具有生存的权力以及生存的地域。显然,藏族先民们对人与大自然的这种最初的认识还显得比较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在具备“万物有灵”的思想基础上开始主动思考人与自然环境、与自然生存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试图通过保护万物、保护自然界以求来达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安宁。
在公元7世纪中叶后,藏族佛教的形成和发展深受苯教文化的影响。就生态观而言,它继承并丰富了苯教文化所言的生态理论。藏族佛教认为:人类与自然界万物的存在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无不从一定的因缘条件和合而生。同时坚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以及六道轮回的法则以及众生平等并尊重世间万物的生存权利。藏族佛教文化还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并相互生存的,人的生命是源于大自然的赐予,人类生活在天地万物之间也是上苍赋予的恩赐,人类在享有利用大自然万物的权利之时,同时也要知足常乐,取之有度。而且还特别强调:人类不仅不可以对大自然万物进行随心所欲地索取、掠夺和破坏,而且要始终怀着怀着一颗神圣的敬畏之心对其予以保护。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里今生、前世。来世一说,今生若行善积德,善待自然,来世才会得到善报;相反若造下罪孽、破坏大自然而杀生过多,来世就一定会有恶报。藏族佛教的这些主张以及人、物共存的思想对人类与自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积极作用。
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坚持众生平等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文化底蕴和文化选择。是藏族先人们在认识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与之相融洽、与之相和谐的文化氛围。我们可以把这种文化底蕴看做是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凝聚成的一种生存法则和生存方式。数千年来,藏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和传统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体现了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坚持众生平的基本理念。藏族人民对神山圣湖的崇拜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承诺随时显现。时至今日,不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些“神山圣湖和神树”,藏族人怀着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将这些山水人格化,神圣化了。喜玛拉雅山、阿尼玛卿、念青唐古拉等高山以及央卓雍措和纳木措等湖泊,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藏民族传统环保意识形态对发展科学观和走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使现代人们更好的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起到了积极地引导和向导作用,为改善生态保护具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珍惜每一寸土地。守住每一片树林。保护每一处水源。呵护每一种动物。藏民族的传统环保理念和传统生态观深深的表现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准确把握以及热爱,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强烈保护意识。藏族人始终坚持不渝地追求积极向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并恪守“保护自然,相依相存”的民族承诺。
[1]阿绒甲措.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理念[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1-4.
[2]索南草.藏族习俗文化中的环保理念[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14,04∶57-61+72.
[3]王艳云.西藏传统餐饮厨具设计制造中的生态意识[A].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