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新视野的开创——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2015-11-29 13:38:22闫婷婷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蒙元正史史学

闫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近几年来,“小事件,大视野”、“笔”走偏锋等这些非主流式的描述历史的方法,常常受到不少历史学者的推崇与青睐。新史学的兴起、社会史研究的发展,为在史学研究当中采用“不走寻常路”的方法奠定了一个不错的基础。我把谢和耐先生所著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作为一个采用历史研究新方法的榜样来看。

南宋,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积贫积弱”的政权。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很长时间里让人们对宋代的研究往往相对集中在了北宋时期,如此便形成宋史界长期以来的重北轻南的格局。不少人仅把南宋视作北宋的延续,与其他朝代的研究相比,并不对其进行过多的、专门的、系统的论述与研究。而这并不代表对南宋历史的研究是完全空白的。法国的谢和耐先生,不得不说是南宋社会史研究的领跑者或者也可以说他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来供人们参考。这些都体现在了其作品《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台湾版本为《南宋社会生活史》)中。

作为法国历史学家的谢和耐先生,以南宋末年的都城临安为代表,描绘了中国当时临安的城市、社会、衣、食、住、生活周期、四时节令与天地万象、消闲时光等各个方面的景象。通过对当时各阶层人们生活细枝末节的描述,阐释当时的南宋文化。文化本就是通过生活来表达,只有看透日常的细枝末节,才能提炼出其背后所代表的实质,即南宋人生活中追求的“悠哉闲哉”,或者说他们继承了前人的生活方式,并把这种生活方式发展到了极致,使其整个文化变得像西湖一样看似精致却极其柔弱,无力对抗蒙古铁骑的南下,从而最终导致政权的崩溃。

或许有人会说,谢和耐先生本就是社会史研究的专家,他能如此研究南宋史,并不稀奇。但我们可否如此理解,所谓的社会史,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研究历史的眼光,一种看待历史的视野,一种解释历史的手段。与以往的仰观相比,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俯察,如此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更加令人欣喜。

漆侠先生在其《怎样研究宋史》一文中曾说道:“宋人的小说笔记记录的事物范围颇广,保留很多有价值的资料。”纵观本书的史料来源,谢和耐先生除了参考正史以外,引用的史料多出自《梦梁录》、《夷坚志》、《武林旧事》等笔记、小说中。他这种选取史料的方法对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启示。正史,当然是我们首先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之一,除此之外,野史、笔记也可以作为补充正史、引证论点的史料来使用。正如漆侠先生评价洪迈的《夷坚志》:“它虽然有许多不经之谈,但如果认真逐条检抄,可能是记录有宋一代诸色匠人、雇工、佃客、商贾、小贩最多、材料价值极高的一部小说笔记。只要善加辨析,抹去上面的灰尘迷雾,就会显露出它固有的社会生活的光辉。”

通过对非正史的仔细研读,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正史中没有描述的史事。尤其是如今历史研究越来越讲求需要眼光向下,我们可以在这些宋人的笔记中获得更加贴近古人生活的事实描述,来佐证历史。在本书中,作者的视角选在南宋的临安城,而南宋的山川景物、市民生活、节日风俗本就大量地出现在当时人们的笔记、志传中。由此可以得出,史料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形式,多种类别,并不是非要局限于正史当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尝试用“以图证史”和“以诗证史”等新的方式去研究历史,史学研究的视野会变得越来越宽,历史研究的道路也会越来越长远。通过对细节生活的描述揭示出来的大道理,会让我们觉得原来一些耐人寻味的哲理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间百态中。当然,对于类似笔记小说这些史料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全然否定,也不能尽信其中。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提取与整合这些史料的能力,从非正史的史料中找到为我们提供充足证明的论据。

当然,笔者认为此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谢和耐先生将题目定为《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既然加入了“蒙元”二字,整本书的内容却只着眼于南宋社会,并未对当时蒙古人的生活有所交代。笔者认为或许对蒙古人的金戈铁马做一点描述,与当时悠闲的江南之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会更加好一些。又或许大师就是大师,谢和耐先生想给读者留一些空白,留一些遐想。史学大师的意图并不是常人能够揣测的。二、本书的史料运用在如今看来也稍欠老练。虽然书中的史料多是《梦梁录》、《夷坚志》、《武林旧事》等非正史史料。但全书更像是就史料写史料,只是对史料内容作了具体描述与交代。缺乏作者更加深刻的评价与对史料的理解。也许这跟谢和耐先生是一个外国学者有关系,毕竟他对中文的理解没有本国学者深刻。但我们却不能否定这本书的史学价值与学术贡献。三、与如今国内的史学研究相比,略显逊色。当然,这与当今“百花争鸣”的学术环境也有关系。现如今思想史、心态史的日趋流行,学者们的眼光转向了另一个领域去探索史学的蹊径,并不是单纯地运用过去的社会史的范式研究历史。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这是我读罢此书后的直接感受。谢和耐先生把一个有着高度的文化与文明的南宋王朝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情不自禁地认为这种灿烂的文明会持续永恒。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绚丽精巧的文明会在不久以后彻底毁坏在蒙古人入侵的铁蹄之下。然而,我们经过仔细思考不难得出,真正打败南宋的并不是蒙古铁骑,而是他们自己。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个社会共同体偏在边衅频仍的危急存亡之秋,居然还有心思去空前精巧化其生活艺术”。正如本书的译者刘东最后所写到的,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即一种以追求“无压抑境界”为其终极旨归的审美文化,与在审美快感中的“一晌贪欢”,最终使得南宋王朝的崩溃。谢和耐先生写道:“有关13世纪中国南方之安定繁荣的印象只不过是幻象。在此幻象背后的的,却是国库之连年悲剧性的空虚,农村之贫困和不满,以及统治阶层内部的党争。这座大厦已是十分脆弱了,只要蛮族用力地推它一把,就会倒塌下来。”事实证明,精巧优雅并不代表着生存力,它们抵挡不了蒙古铁骑的最终南下,最后这些精巧优雅也会随着宋的覆灭而消失。

猜你喜欢
蒙元正史史学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对联(2017年6期)2017-06-13 05:59:26
蒙元京畿区位论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明代服饰中的蒙元影响考
史学研究纵横谈(上)
军事历史(2003年1期)2003-08-21 06: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