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芳
从今天起,做一个“白日梦想家”
文|张芳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曾有着无尽的想象力;而当年龄逐渐增大,我们学会了立足于现实去考虑问题,想象力却变得越来越贫乏。有研究表明,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思想上的禁锢已经给我们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了伤害。
心理学家说,想象力就是提供一种对现实的参照,适当的想象力可以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近些年,国内社会对孩子想象力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其实,最缺乏也最需要想象力的是成人。适度做白日梦,利大于弊。一个拥有想象力的人至少能获得以下好处。
对一个聪明的人,人们常常会用专注、坚定、适应性强等词形容,而这些品质就可以来源于想象力。《无天赋》的作者、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认为,如果把“智慧”一词重新定义,应该将想象力加在其中。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做白日梦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愚蠢,胡思乱想的过程中,大脑是在高速活动的,这种活动对激发智能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显示,想象力不仅是提升儿童认知能力的重要促进因素,还对成人处事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拥有想象力的人,通常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看问题角度,这种不同可以拓展思路,从而获得更好的解决途径。
想象力并非只能在大脑中创造虚构的东西,它还可以将基于现实的记忆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记忆力。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研究发现,想象力能够帮人找回大脑中一些曾经被遗忘的信息。因此,大脑曾经受过损伤的患者,可以通过想象力辅助治疗,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研究发现,记忆力、想象力和共情之间存在潜在联系。比如,想象一种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生活,而后,人们便会对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产生更多的理解。心理学家说,这种通过想象而产生的共情,可以促使人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他人,变得更加善解人意,从而增加人际好感度。
规则、条框是禁锢人们想象力的枷锁,而打破规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2008年的哈佛毕业典礼上也表示,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够让人更有创造力,更有改革精神。也有心理学家认为,想象力能够激活大脑中的某一特定区域,该区域对于激发创造性,并将想象中的场景付诸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如心理学家所说,想象力就是一种可以重构现实的能力。
如果把用脑比作开车,平时的工作就相当于在拥堵的城区开车,压力大,心情烦躁。偶尔胡思乱想一下,就相当于到空气好的郊区高速开车,心情愉快。虽然两者都在用脑,但做不同的事带给你的感受不同,随心所欲的思维能够带给你快乐,压力也会随之大减。
心理学家表示,现代人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习惯了强调程序,但这种规范会让主要负责理性思维的大脑半球负担过重。若能适度空想,发挥想象力,就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交替使用,起到休养大脑的作用。在心理专家看来,平时工作就像把车开到200迈,瞎想时就是换挡,让车速降下来,进而达到休息的目的。
有人说,在旅行前,计划和想象旅行的过程是比旅行本身更幸福的一件事。再比如,周末你打算看电影,那么,在真正去看电影前,期待的过程也是最幸福的。这种幸福感的提升就是想象力带来的,它甚至有对抗苦难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想象力,人们需要做的是保护他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已经缺乏想象力的成人,则需要有意识地学着去想象。
首先,给自己的生活留白。人只有闲下来的时候,才有可能做白日梦,但闲下来的时候不能只顾着看微信、看影视剧,而应该多做表达性工作,比如画画、唱歌、朗读。因为被动地接收信息对增强想象力没有益处。
其次,偶尔头脑风暴一下。在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常常会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其实,这种头脑风暴也可以用在生活中。比如你在计划一次旅行时,不要只是想着如何安排行程,这是一种限行思考;不妨把“旅行”两个字或旅行目的地写在白纸上,然后发散思维,想所有跟旅行、跟目的地相关的事,越发散越好。
最后,要挑战生活常规。常规扼杀想象力,新鲜感则能带来想象力。比如,可以在上下班途中,经常更换不同的路线,以获得新鲜感。此外,想象力是具有自发性的,不要总给自己做出各种既定的设计,建议自制一个骰子,在6个面上分别写上自己一直想做的事,闲暇时掷出骰子,看到什么做什么,为生活平添几分乐趣。这种不确定性,对激发你的想象力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