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独行侠
健康绿色氧吧
运动过量
小心身体“伤不起”
文|独行侠
秋高气爽的时节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年轻人喜欢跑步,中老年人喜欢在广场上做一些健身运动,比如太极、广场舞。尤其是运动软件在朋友圈流行后,许多人开始喜欢通过软件“监督”自己运动,并在朋友圈里晒出运动战果。
继晒娃、晒美食、晒自拍、晒幸福之后,如今朋友圈里又流行起晒走路步数,和朋友们PK运动量,这俨然成了一个隐形的角力场。每天步数排名不断交替变换,如果自己的排名暂时领先,禁不住小小欣喜一把;可稍不留意,后面的朋友就追了上来。每个参与者都像参加一场比赛,似乎人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南京有个姓赵的女士,做行政工作,几乎没有运动机会,居然总是稳居朋友圈社交平台计步软件榜首,这是为什么?原来,她把和自己手机绑定的计步器绑在了狗腿上,每天的两三万步其实根本不是她自己走的。从科学角度讲,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因人而宜,不应盲目攀比。
医学专家说,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然而,短期内运动过猛造成的运动过度则会给人带来骨关节、肌肉和心脏方面的损伤。另外,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也可能造成运动过度,比如登山。
生命在于运动,“晒步数”确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督促人们完成每天的运动,但这真的能起到实实在在的锻炼效果吗?专家认为,它与真正健康的运动还有一定差距。
计步软件主要反应量,不显示强度
运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强度,二是量。国际上比较新的观点认为,在适当的年龄和身体条件下,运动强度大一点,而运动量不需要太大,给身体带来的有益影响更多。计步软件主要反映的是量,显示不出强度,比如每天虽然走10 000步,但都是通过上下班、外出吃饭等方式零散积累起来的,计步软件虽然计算出了你的步数,但你有没有出汗就不得而知了。
即使这其中有热量换算,很多也不准确。因为热量消耗不仅取决于走路的距离和速度,还要考虑自己的体重、运动方式、运动时重心的波动等很多因素,多数计步器和软件达不到这个要求。
其实,衡量运动强度有一个重要指标——心率。一般而言,年轻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50次/分钟,老年人运动后达到120次/分钟,可达到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
没有长期坚持,难以有效果
有的人用计步软件锻炼只是出于一时兴趣,没有长期坚持运动。零散的走路看起来步数很多,但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比如每天早晚下班各走3 000步,中午见朋友走了2 000步,购物走了2 000步,虽然数字有10 000步,但是与下班后拿出10分钟跑10 000步有天壤之别。因此,建议每天集中锻炼45~60分钟为宜。
长期坚持运动后,脂肪比例下降,血管重新分布,可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对健康有益。说到底,用计步软件锻炼只是一个形式,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坚持运动,其他运动方式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随着“晒步数”的流行,不少人开始下载专门的计步软件,记录自己每天的运动成果。据统计,下载次数超过百万的计步软件就超过15种,其中有的软件下载量甚至超过了千万次。拼步数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反而可能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速度过快,容易伤到自己
有人为达到大汗淋漓的效果,行走和奔跑的速度都十分快。“对于走路和跑步而言,强度就是速度。”专家说,强度过大,容易发生运动伤害。比较常见的有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在道路不平条件下,还容易导致脚扭伤。
此外,速度过快还可能增加心肺负担。计步器和软件只能记录步数,但不能反映出速度。有人认为,在同样的时间里,跑步比走路步数更多,排名会更高,对身体也更好。
其实,快步走能锻炼骨骼和肌肉;快步跑虽然步数更多,但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心肺疾病患者,为了追求步数在短时间内跑步,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早起就猛跑,运动风险大
人经过一夜睡眠,肠内食物已消化殆尽,急需补充。不吃早餐或不补水就出门“狂走猛跑”,会导致血糖过低。早起时,人体血液更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运动风险更大。此外,清晨是心血管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避免清晨剧烈运动,如条件允许,可先喝水,少进食后再锻炼。
陈岩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对于长时间在办公室久坐的他来说,工作之余会选择在绿茵场上踢踢足球锻炼身体。前不久,陈岩又迷恋上了登山,几乎每周都会到市外登山,不过这两天,他明显感到膝盖不适。
陈岩告诉记者:“以前踢球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但休息一两天就没事了,这次膝盖疼了五六天都没恢复,走路都觉得膝盖疼。”到医院拍片后,医生说是由于陈岩最近爬山运动过量,引发了膝关节滑膜炎。
医生解释道,滑膜炎是由于过度运动引发关节损伤,刺激关节滑膜产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病变。高强度的运动会使滑膜发生反应,引发充血、水肿,渗出液体,因此,人就会出现关节部位肿胀疼痛感。
“运动过量还可能引发骨质增生。”医生补充说,运动使关节部位的骨骼磨损过度,造成关节软面的不平整,使关节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关节软骨上分布不均衡,引发关节的骨质破坏和增生,以达到应力相对平衡状态,就像很多运动员在早期就发生膝关节的骨质增生一样。
那么,减少运动是不是能更好地保护关节呢?对此医生表示,适度的运动是可以预防骨质增生的。因为关节软骨营养来自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能通过“挤压”才能进入软骨,促进软骨的新陈代谢,所以适当运动尤其是关节的运动,能够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促进关节液向软骨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者预防骨质增生。
37岁的王先生连续一周每天都做一小时下蹲,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运动后造成的下肢酸痛,睡一觉起来并没有得到恢复,更让他慌神的是随后排出了“酱油色”的小便。他赶紧就医,医生诊断为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肉溶解。
过度运动为什么能引发肌肉溶解?医生说,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当血液循环超过人体骨骼肌的耐受范围后,就会产生肌肉缺血,从而导致肌肉溶解,短时间内高强度的局部缺血将使细胞难以恢复。
专家提醒,过度运动可能还会造成肾衰竭,其中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脏血管收缩而引起的。过度运动所造成的肾小管腔的阻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织损伤,都会带来肾脏损伤。
在2015年举行的喀山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因心脏不适退出1 500米自由泳决赛让一些观众感到遗憾,不过医学专家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孙杨的选择是理智的。
医学专家说,当人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胸闷、胸痛或者头晕缺氧等症状,就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并到附近医院进行检查。盲目的追求运动量和运动成绩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医生告诉记者,人在运动中会心跳加快,加速人体血液流通,但若是运动过度,则可能造成心肌缺血。由于人吸入的氧气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流通到心脏的方式给心脏供氧的,所以心肌缺血就会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使得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心脏不能正常工作,比如心肌耗氧的增加,血管里斑块的脱落导致的传导阻滞,或心率过低导致的心脏骤停,都会让你身处危险之中。
医生提醒,过度紧张、激烈、超过人体承受极限的运动,会导致血压过高、心率过快和心肌缺氧,严重者会产生心绞痛、心率紊乱,一些患有心脏疾病的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甚至猝死。
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2 100大卡,而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需1 800大卡,多出的300大卡需通过运动消耗。成年人每走30步可消耗1大卡,若要甩掉这多余的300大卡则需走9 000步左右。
为此,原国家卫生部曾发出“每日10 000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呼吁。那究竟如何走合适呢?
健步走的最佳时间为17∶00—20∶00,上班族时间受限,可利用下班回家路上的时间多走走。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可选择工作间隙,分两三次去完成,一样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
“走多少、跑多少算合适”是不少健身爱好者的困惑,专家建议,通常情况下,健步走推荐量保持在每天1小时,跑步半小时左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状态不好可适当减量,甚至不走。
步行、跑步应选安全平整的道路、合适的鞋袜;运动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应适时适量补水,以白开水为宜;锻炼者要学会“看天”,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当天的活动项目及活动量。
如遇雾霾天气,应尽量在室内进行,如做保健操、原地跑步等。此外,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逐渐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