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2015-11-29 06:37东川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雷斌
今日民族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文 / 东川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雷斌

加快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文 / 东川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雷斌

昆明市东川区总人口31万余人,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6%。世居少数民族为彝族、回族、布依族和苗族。全区83%左右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海拔1000—38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少数民族居住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95%,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2010年机构改革后,东川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机构人员编制纳入统战部,属党群部门而所从事的又是行政具体事务工作,就目前的人员编制设置情况看,难以承担繁重的民族宗教工作事务,对加强民族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乡镇没有设置民族宗教工作站,只有兼职的民族宗教工作助理员,没有真正形成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影响了民族工作的开展。城市少数民族居住分散、总人数少,容易被忽视,加之管理机构不完善,未建立联动、协调机制,难以应对新形势下越来越繁重的城市民族工作事务。城区少数民族人口及外来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越来越多,因经济利益、风俗习惯等因素诱发的矛盾纠纷日趋频繁,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置不当,极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二、少数民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劳动者素质偏低。东川区属全国贫困县之一,31万人中贫困人口10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0%,而东川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区或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生产方式单一,自身发展能力薄弱,扶贫的难度大。少数民族聚居区生存条件差,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新观念、新方式比较缓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增收难度大。

三、基础设施滞后,少数民族地区投入不足。东川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区、半山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就近几年投入的各项资金来看,远远满足不了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产业发展的需要。

意见及建议

一、健全管理体制。一是强化城市民族工作的组织保障。尽快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体系,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履职、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管理。针对外来少数民族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增多,问题逐渐突出的实际,建议各级各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随时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城市管理条例,借助网格化管理手段,消除管理盲区(点);三是大力推进社区民族工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充分尊重辖区内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为核心,建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民族工作,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推进城市各民族与社会各界的协调发展。

二、重视少数民族素质的提高。一是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快发展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二是选拔优秀的教师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注重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双语教学的增设,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三是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建立少数民族培训基金。

三、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异地安置。针对一些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差、扶贫难度大的地区,采取异地安置的方式,彻底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二是加大民族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加大对民族特困村组扶贫攻坚的力度。整合各部门资金和项目向特困民族村组倾斜,让少数民族群众早日脱贫,与全市各族群众一道实现全面小康;二是引进项目,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抢救、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规划推动民族特色旅游、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商品化、市场化途径。

五、加强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工作。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扶持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扶持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保护区和传承点,形成一批别具特色的集民族文化、民俗、餐饮、风情为一体的示范村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资金投入,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工作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进一步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阵地;加快完善民族地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低保覆盖面,努力让民族地区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切实提高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民族干部人才队伍。要加强基层组织和治理能力建设,对一些软弱涣散、工作不力的乡村两级党政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该调整就调整,配齐配强领导班子。

七、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成为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公民;坚持执法行政的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防止发生损害民族团结的行为;妥善处理涉及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社区、进村寨,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进一步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楼院、民族团结之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示范村)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培育各民族团结进步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责任编辑赵芳)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