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当代价值

2015-11-29 01:36袁小轶
今日湖北 2015年18期
关键词:观念人类思想

■文/袁小轶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当代价值

■文/袁小轶

摘要“天人合一论”的特点则在于天人相依的内在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包括生态伦理。今天,人们应当从中领会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源泉,认真反思人类“进步”的观念。对自然界系统性、规律性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生态环境的思考,对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及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能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天人合一价值生态

一、“天人合一”的蕴意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①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③

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④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

在天人合一价值成就系统中,天人合一是描述了事物的矛盾变化以及反应进程与指向的观察工具、思维模式。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间的两个方面,即内与外、大与小、静与动、进与退、动力与阻力、被动与主动、思想与物质等等对立统一要素。

在每一株野草的片叶上,在每一条小虫的蠕动中,都有着一种真正超乎所有贪欲的、鄙下的人类感情的东西,都包含着生命或存在的最深神秘。每一个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现象都在向人们揭示一个存在的真理:真不在将来某个时刻和你之外,而是你本来具足,当下现成。因之,‘意义’或‘生存’的意义存在于自然和人的本质中,而不是由谁赋予和投入自然的……即便是每一个最小的单位也都是意义的载体。每一个体的存在,不管是人、动物、植物还是物,都在其本性上显示了自身,它们在个体性上完全自决,不受制于任何别的东西。[11]202-203

我们的祖先在此思想的指导之下顺乎自然界的规律,努力寻觅人与万灵共存的这个宇宙的统一运作节拍,形成了与西方文明激进强调人力征服截然不同的收敛力量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人与生存空间的和谐为宏旨的东方文化精髓。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

“天人合一论”所说的天,最重要最基本的涵义是指宇宙自然界,中国的哲人们都认为人与天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人类中心论”却认为人具有主宰自然的权利,而且有认识自然的能力。人类的自大与狂妄,使人们只是强调欲望的满足,在技术进步面前没有神圣感。“天人合一论”的特点则在于天人相依的内在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包括生态伦理。今天,人们应当从中领会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源泉,认真反思人类“进步”的观念。

人类和人类社会被认为是不断“进步”的,但这种“进步”实质上被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技术力量的提高,因而是能够用经济指标和数学统计等方法测量的。

“进步”的概念被量化和经济化之后,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占有和掠夺自然及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但事实上,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这样,就形成了掠夺一欲望一再掠夺的循环,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产生紧张,进而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进步”越是快速,生态危机就越是严重,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伴随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物质财富的日益多寡成为判定个人价值的大众标准。个人为牟取最大化利益采取各种手段:积极的、正面的、执着的……但任何事物都必然有其对立面:在追求物化价值的路上背叛、出卖、心计……时刻都在上演,人类在物质崇拜面前释放出人性中所有不善,既“恶”面。然而你,对物质文明的向往并不是潘多拉的魔盒,只是逐渐丧失理智的人类在追逐的路上迷失初衷进而疯狂。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人们坚信自身既创世主,拥有绝对力量。认为人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若不然只是技术或理论尚未完备一直是西方文明的本质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类中心论”的基础之上的,完全忽略人以为的环境

与存在,片面的强调人力,完全打破“天”、“地”、“人”的和谐,人与自身以外的背离达到不可挽回的程度。

心理学家认为过半数的人属于友善类型,但在获取利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抛弃良善的本质只为最终的得到权利厮杀,回归近似兽类求生的情状;在争夺的途中疲于争斗逐渐麻痹了人类满足的质感,欲望的无穷尽催生出远离平衡态的畸形人性。工业文明璀璨繁荣的代价便是渐行渐远的淳朴人本。工业社会的人们认为幸福的意义在于财富与权势的多寡,如此丢弃心灵的做法招致了远离美满却又不断追寻的恶性循环,仿佛希腊神话里那低头水就下降,抬头果子就上升,永远处于空乏状态又癫狂绝望的坦塔罗斯(Tantalus)。

人类是进步发展的但这种进步不只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提高;不仅是物质欲望的满足,而且是生活意义的追求;不仅是智性的发展,而且是德性的提高。它不是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而且负有保护和尊重自然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天人合一论”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这一点对于21世纪的人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天人合一”之于当代的价值体现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相依共存的密切关系,反映了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它的各个层面的涵义,都对反思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人与自然的疏离,生态环境的破坏,重新建立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有不同程度或不同方面的启发意义。

1、对行为的指导约制

“天人合一”思想中“知止”、“中”的观念,对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人们生活的适度消费,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人类来说,不仅要“知常”、“知和”,而且还要“知足”、“知止”,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⑤世界上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道自我满足、适可而止,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凡事都有一个度,只有知足、知止这种知道满足的满足,才是真正永远的满足。老子又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⑥贪得无厌、过分地热爱某种东西必然招致重大的花费与损耗,过多的贮藏、聚天下之财尽归己有也必然招致更多的亡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在老子看来,“知足”和“知止”是密切相关的。“知足”含有适可而止的因素,“知止”也包含有知道满足的内容。既然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限度,人的行为就应当有所“禁止”;既然人的行为应当有所“禁止”,人的欲望就应当有所克制。庄子也说,“知止其所不知,至矣”。⑦儒家则把“取之以度,用之以时”,作为一种用物原则。“知止”和“中”之法则的思想,包含了生产发展的适度原则,它要求我们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合理而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目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要保持经济长久持续地增长,就必须从“中”之法则和“知止”的思想中吸取智慧,掌握好经济增长的速度。“中”之法则和“知止”思想,同时也包含了满足人类需要的适度原则,这要求我们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在生活方式上进行适度消费。

2、人与自然的谐观念——现代生态平衡的建立

道家认为顺从自然而不加人力妄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人类只有在了解万物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即“道法自然”。做到“知常曰明”才能“有为”。反之,“不知常,妄作,凶”。⑧儒家也认为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人的行动必须遵循这种规律。孟子说“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⑨继承“天人合一”这种“辅相天地之宜”,“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将生产和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选择符合生态环境规律和自然本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的行为生态化。“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含有阴阳两方面的因素,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交融和谐,万物才得以生存发展。因此,和谐是自然界最根本的规律。“天人合一”包含的这种动态循环平衡观念,已经被自然科学所证实。

3、在生态伦理上的价值体现

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类的科学理性或技术合理性观念造成了现代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错觉并最终导致了现代人类行动方式的失误,即对自然界采取了一种单向的客体化或对象化的征服、掠夺姿态。这种片面的人类自我中心或自我惟一主体性观念不仅酿成了日趋严重的自然生态灾难而且在根本上造成了人类自我生存的危机,这是现代人类所有危机中最具根本性的危机。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必须共同正视和认真处理的全球性问题。全球环境危机的产生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文化观念的作用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的生存价值要受到自然存在及其特性的根本限制,人类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而不是人类自己。因此,要上解决环境危机,就要改变那种人与自然对立的态度,纠正以人为中心的天人二分的对立观点,树立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

注释:

参考文献:

[1]朱瑞.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攀登,2005.

[2][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

[3]张岱年.中国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

[4]蒙培元.“天人合一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J].齐鲁学刊,2000.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观念人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维生素的新观念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思想与“剑”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