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呼 燕
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
文/呼 燕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在推进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会上提出了四道题,其中之一是“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百姓生活”。省科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省科协扶贫工作实际,贯彻精准扶贫要求,改“漫灌”为“滴灌”,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扶贫村产业发展和山区百姓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真正做到了“拔穷根”。
镇坪县竹节溪村是省科协的帮扶村,这里山大沟深,农业基础薄弱,加上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工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经济水平整体偏低。为了帮助群众脱掉贫困帽子,省科协领导多次到村实地考察,拟定了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确立了产业帮扶、智力帮扶、结对帮扶、教育资助、基础设施建设等几大项内容。
科普教育帮扶,为孩子们点燃科技的梦想。组织陕西科技馆前往镇坪,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活动,通过30多件流动科普展品展示了光学、磁学、力学等方面科学原理,为大山深处的中小学生们送去了科学知识,为孩子们插上科学的翅膀,种下科学的种子。
携手乡村教师,为大山深处送去科学的火种。开展点对点科学素质提升培训活动,组织多名教师观摩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帮助学校拓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思路。与此同时,开展校校联谊活动,积极联系省级示范小学西安建筑科大附小与扶贫村驻地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通过选派教师观摩学习、公开课研讨等活动,帮助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捐设施送知识,努力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为扶贫村驻地小学捐赠200套课桌凳和十余台电脑、200余本(套)科普书籍、科普软件及一批教具,有效地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要致富,先修路。省科协领导根据扶贫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主动联系并得到省发改委支持,为扶贫点争取到58万元的修路专用资金,修建了通村砂石路一条和农田生产路一条,惠及扶贫村70%的农户、60%的耕地,方便了山区百姓的生产生活。
修河提,保安全。为了有效排除山洪隐患,省科协主动联系省水利厅,积极申报“小流域治理”项目并获得支持45万元,在工作队的组织推动下,今年汛期来临前,该河堤修复建设工程已经提前完工。
直饮水,保健康。实施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新建蓄水池三口,完成管道安装近万米,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确保老百姓吃上干净放心的水。
学科学,促发展。建设村级科普活动站(室)和科普宣传栏各一个,捐赠科普图书、报刊、挂图和音像资料等,同时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科普宣传员,推动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尚。
建广场,培文化。落实了包括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在内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建成了健身运动广场。同时帮助村舞蹈队配齐了音响、服装、学习资料等广场舞文化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省科协培育、扶持有特色、有潜质的农户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引领周边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其中竹节溪村林下养鸡协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表彰,获20万元奖补资金。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各养殖户全利益联结机制,为山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趟出路子。
针对竹节溪村养蜂户技术较为落后的情况,工作队帮助其联系升级蜂箱制作工艺,使养蜂户年均收入增加了35%以上;针对养羊户羊场无电的情况,为其购买了太阳能照明设备,解决了农户夜间照明的困难;针对养牛大户无法选择良种牛的困惑,联系四川、山东养牛专业协会(基地),引进四川西门塔尔牛、山东鲁西黄牛,解决了原先种牛生长速度慢、瘦肉产量低的难题。
针对扶贫村坡地旱田,页岩、石灰岩含量高的土壤特性,扶贫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促成陕西炜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县招商局签订油牡丹合作意向书,并已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按保守计算,种植油牡丹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这比目前种植玉米、土豆每年每亩1500元的收入翻了两番。
省科协党组坚持把选派年轻干部到扶贫点挂职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优中选优,先后派出4名优秀年轻干部连续驻村扶贫。4名驻村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新的工作岗位,积极组织有关项目申报,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并全力落实各项帮扶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建设中,科协驻村干部和村“三委”干部一起上工地、保质量、赶进度,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基层群众的尊重,树立了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为扎实有效推进省科协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省科协坚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坚持造血与输血、扶贫与扶智、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扶真贫、真扶贫的发展路子。
(作者系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