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国经济增速与升级的“黄金平衡点”
主要指标逐步回暖 政策效应积极显现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和“稳增长调结构紧要之年”的前半程成绩单近日出炉,二季度GDP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上半年同比增长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7%左右”是政府确定的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考虑了与经济总量合理扩大和经济必须转型升级的要求相适应,意味着既不能“掉挡失速”,还要同时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随着近期改革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系列定向调控措施的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正处于“磨合转换”期。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佐证,中国经济并未“激进性”放缓,而是在保持合理增速与促进转型升级之间寻找“黄金平衡点”,旨在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保证较为充分就业的同时,加快结构性改革,着力提质增效升级。
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连续两个季度运行在7%,企稳态势比较明显。CPI多个月在1.2%至1.5%的区间波动,基本平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转方式调结构亮点频现。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上半年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民生继续改善。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居民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在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的推动下,改革红利在继续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所增强。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上半年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65.1%。
经济发展“深入”新常态,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了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对宏观稳定形成了支撑,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也在快速成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速有的在翻倍,有的是50%以上。
政府年初提出的“双目标”“双结合”和“双引擎”正积极稳步推进,成效不断凸显。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尽管“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以前大得多,但目前还处于量变阶段,尚未完成动力转换的质变。
作为当前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稳增长,除了需要新动力继续快速增长、形成有力支撑,还需要传统动力保持调速不失速、提质更增效。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缓慢,中国经济亦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中,处于“现在进行时”的新旧动力转换令新动力尚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上半年我国依然取得7%的增速,这得益于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
八大亮点凸显政策效应
①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②主要指标增速二季度以来逐月回暖
③结构继续优化
④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
⑤民生继续改善
⑥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
⑧农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二季度经济数据最显著的亮点,是主要指标在回暖。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下滑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社会消费零售总额6月份实际增长10.6%,也是连续2个月回升;6月份出口增长2.1%,由负转正。
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回暖势头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半年增长3.9%,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上半年增长4.6%。住宅待售面积已连续两个月大幅度减少。
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经济仍在保持着高速前进的脚步,过程可能“偶有磕绊”,但不会“跌倒”。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可以实现中高速增长。“纵观本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国顺应人口变化、科技变化、能源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其效果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说。
(刘 欢 李云路 王建华 林建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