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李书喜
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文 _ 李书喜
工地之二 250×110cm 2009年
Q=李书喜,A=刘大为
Q:你的创作题材主要是人民群众,其中偏远山区和底层的劳动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精神是相符的。你是如何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
A: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聆听了那次重要的讲话。习主席在座谈会上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人民”和“生活”,强调为人民创作,而且创作的源泉要来自人民。艺术家要走出书斋,走向基层,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习主席的讲话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脉相承的。联系到我个人的艺术道路,我从学校毕业以后的创作一直遵循这条路线,在今后的创作中也将努力去践行习主席的指导精神。
Q: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艺术创作情况。
A:我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教员、军队的艺术家,并且参与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组织服务工作。我的作品以历史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及社会生活题材为主。读研究生之前,我在内蒙古的报社担任记者,那个时期我走遍了内蒙古的草原和大漠,也到过工厂和农牧区,所以创作了很多与此相关的作品。到军艺任教以后,我几乎每年都带学生到边疆、海防甚至前线战壕里为战士画像。内蒙古以外,像新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我也去过很多次。我画工业题材就到工地和工人们待在一起。这些创作经历实际上就是在践行习主席提出的“深入到生活第一线,扎根到人民群众当中”的思想方针。这样的作品有真情实感,能展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Q:你的艺术理想是什么?
A:我从小就有当艺术家的理想,希望通过我的画笔来描绘我所熟悉、热爱的世界,表达我的思想感情和追求。我的作品都是积极向上、乐观正面的,虽然悲剧和苦难往往更容易感动人,但我更乐意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Q:在你主持“美协”工作的这段时间,艺术家这个群体引人关注。社会上评价画家的优劣,常以是不是“美协”会员作为标准之一。你怎么看?
A:我是从院校选调到“美协”来参与组织服务工作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协”在繁荣美术事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革”以后,百业待兴,“美协”旧
刘大为,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解放军美术创作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要绘画作品有《小米加步枪》《漠上》《阳光下》《马背上的民族》《晚风》《巴扎归来》《人民公仆》等。
栏目主持_李书喜
晚风 180×160cm 1991年
出版专著《写意人物画技法》《刘大为速写》《刘大为作品集》《刘大为小品集》《刘大为水彩画作品》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并获奖,且在日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的思路及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需要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新机制,需要新思路、新观念,需要走出办公室,和社会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全国的美术家服务,使“美协”真正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所想、社会所需紧密结合。我们创新思路,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我们的工作,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搭建更好的创作平台,提供更多的展览机会。开展学术研讨、组织采风写生、举办北京国际双年展……这些活动使得中国的美术活动空前活跃,“美协”的地位大大提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过去,很多有成就的画家觉得加不加入“美协”没有关系,而现在大家都想加入,都把成为“美协”会员当作一种荣誉。协会空前繁荣了,全国美术家和“美协”的关联性增强了,“美协”真正做到了组织团结全国美术家为人民服务。可以说,近几年是我们的美术事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这是我们全国美术界共同努力,“美协”的全体工作人员创新思路的结果。
情系黄土地 145×360cm 2012年
马背上的民族 120×160cm 1990年
Q:社会单位或机构如果想在美术领域做些事情,如何与“美协”合作,都有哪些机会?
A:“美协”举办活动注重学术性,能够为社会服务且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活动都可以。如果有开展美术活动的意愿可以提交文字报告到“美协”,协会讨论研究是否对推动美术界的发展、美术学术活动进步有益来决定是否举办。
Q:你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也是一个有成就的艺术教育家,你对青年艺术家有何教导和期望?
A:我不是一个聪敏的人,是苦学派。艺术上的成功,事业上的成就是靠自己辛勤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得来的。每个人的悟性不同,但重要的还是执着精神和奋斗精神。我喜欢画骆驼,推崇骆驼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自己的目标跋涉、迈进的精神。希望青年艺术家有远大的追求,要勤奋学习,努力奋斗。
Q:你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是关于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问题。正如你所说,在国际美术的交流中,我们的劣势十分明显,在国外的影响力不够。请你讲一下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意义。
A:我在“两会”上的提案是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实际上,这个问题我提过好几次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我们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和经济成就不成正比。“五四运动”时期,我们全面地接受了西方的各类先进技术,包括艺术。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抗当中,我们处于劣势地位—从城市到农村,我们的日常生活普遍受西方的影响。反过来,我们对西方的影响却很小。我在国外访问时发现,别说是普通学生,很多国外的画家对徐悲鸿、齐白石、黄胄这些名家都一无所知,这说明我们的绘画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够。过去,因为经济上相对落后导致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我们没有下大力气在国际上弘扬、推广我们的艺术,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所以我在提案中专门提出了这个问题。文化艺术是一个时代前进的号角,文化艺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应该重视并加强文化艺术的影响力。中国艺术应该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雪线 240×200cm 2004年
天山鼓手 68×68cm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