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贞
【摘 要】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独特而富于个性的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吸引着研究者的视线。张爱玲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喜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凭借自己的生活环境,历练出了一双慧眼,再凭借她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更创造出了一代文学传奇。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本人以及生活环境,来分析她作品中的另类浪漫主义,让人能够通过张爱玲的作品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张爱玲;浪漫主义;感情;生活环境;冷静
中图分类号:I206
张爱玲的生活环境非常特殊,一个旧上海的家庭,其中却有着西方世界的渗透,让出生在这个家庭之中的她从小时候就拥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生活观念,封建社会的因素还残留在这个家庭之中,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让张爱玲拥有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生存观念。她利用周遭的一切,用最平凡的故事作为背景,就能够分析出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用最冷酷的语言对其进行描绘,形成了她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她本人以及她的作品也成为了当时文学界中的一颗新星,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一、自我经历与平凡社会相接壤
(一)用自我生活环境作为创作背景
张爱玲生活出生在旧上海一个封建社会和西方文化交织的一个家庭之中,生活环境与众人的不同造就了她在对人事的分析上非常毒辣的眼光,因为自己生活环境的闭塞、朋友圈非常小,所以她只能够利用自己的小屋子,用机智、灵感的眼光来俯视这个世界中的人、事、物,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高尚的精神生活,这就是张爱玲的真实生活,以及她能够为其作品提供灵感源泉的真实环境写照。
一个作者如果能够创作出传奇的作品,那么她所生活的环境必定是具有传奇性的,一个人很少能够只凭想象来创作与生活真实无二的故事情景以及某些经典事件,一个经典或者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必然有原版,所以一个作者要进行创作,就一定需要原型题材,在其之上通过糅合其他事件来创作出新的故事情节。张爱玲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奇性的作品,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她所生活的环境,因为孤独自闭,所以内心世界非常庞大,但同时也充满悲伤、孤独与落寞,这在她的作品中一览无余。
(二)用自己的感情作为创作源泉
一个优秀的作家,在创作的同时需要将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全部投入到作品中去,这样的作品,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为都是人对社会的看法和理解,那么看法深刻以及观点新颖的作品就会非常受欢迎。张爱玲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喜欢,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喜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她在创作的时候,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往往和她自己所经历的情感故事类似。
这就是一个作者能够为读者奉献出的感情,作品中只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才能够抓住大众的眼球,通过与现实社会进行交织,才能够让人爱不释手。张爱玲的作品,其最能够体现浪漫主义手法的,恰恰就是她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很平凡的事情,然后将其放入一定的背景中进行分析,对事件以及人格进行解剖,这是张爱玲的拿手好戏。但是虽然取材源于生活,但是对其事件和人格以及故事情节的分析,往往总是充满了个人情感在里面,这就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张爱玲本人的内心世界,让人们知道并且了解世界中还有这样一位奇女子。
(三)用冷静、悲情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冷酷、悲情、有些极端的眼光,对这个世界中充满的物欲、情欲以及性欲等等人类性格中的恶劣之处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一针见血,犹如站在高处的女王,丝毫没有自己的感情,眼光冷淡,对待这个世界唯独要以最真实的语言进行刻画和描绘,这是张爱玲作品的另一个独到之处,同时也是一种冷酷的浪漫主义情结,用真实来描绘人性,让人们更加清楚人性的卑劣。
她不喜欢遮遮掩掩,她喜欢将人性之中最恶劣的一面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在作品中展现出来,这种大胆的创作风格,深刻迎合了大众内心深处的窥探欲望,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追求真实的内心和情感,让大众内心深处不可告人的思想暴露在阳光之下,让读者感觉在作品的某一处,经常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还能够隐约地感觉到,读张爱玲的作品,能够穿透表象,直透灵魂。
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 “……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这不是客观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观意识和想像加入其中,来对作品主题和人物进行环境映衬和心理烘托,表现出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模糊的意识和恐惧的心理。它完全是与作品融为一体,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于行文的转折(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写),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做为作者初期的创作,象《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然在意象的扑捉、情景的烘托和情节的暗示上过于看重和强调,有些吵,有较重的刀斧痕迹,但另一方面,却显示出了作者在这一方面过人的能力。有些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却又起伏跌荡,如虹飞碧落,给人目不瑕接之感。如《倾城之恋》中一段风的描写: “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阶……三条骈行的灰色的龙,一直线向前飞……叫唤到后来,索性连苍龙也没有了,只是三条虚无的气,真空的桥梁,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二、以内心的寂寥创作一个个悲情的世界
(一)生活环境的独特决定了作品的悲情基调
张爱玲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孤独、封闭的空间,朋友非常少,更没有知心的人,周围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没有伪装,她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观察更为深入和真实。对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用关系更是看得透彻,这就是能够让她作品充满悲情的主要因素。生活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同时也能够毁掉一个人,但是张爱玲在这种糟糕的生活环境中不仅没有被毁掉,相反她还利用自己犀利的笔锋来对周遭环境进行深入的刻画,将其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就是张爱玲对命运的抗争,同时也是对糟糕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反击。
作品虽然悲情,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唯美的描绘,对人与人之间复杂和不确定以及不稳定的各种关系,张爱玲一一将其剖析透彻,因为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悲情为基调,所以读者能够通过张爱玲的作品,了解到人类内心中最深处的东西,那里有好也有坏,与现实相比,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满了悲伤的浪漫。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镜”和“月”的意象反复多次的出现,也体现了作家中西合璧的艺术理想。“不知明镜里,何处惹秋霜”(李白《秋浦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爱玲从古典诗词中受到启发,“镜花水月那种感叹人生无常,一无依傍的诗思恰好表达了她对生活不确定的理解。”
然而,这些意象的营造却有别于传统的旧小说。首先,“镜”“月”等意象的营造,在张爱玲是隶属她的人物心理世界刻画的。小说中的意象有着很深的美学表达,却缺乏固定的自足性。即所谓“意象搭台,心理刻画唱戏”。其次,张善于使用通感的方式将声音,气味,色彩,乃至触觉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绝妙的叙述艺术,体现了张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学习。
“整个山洼子像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的水沸了,咕嘟嘟的响。”这是写葛薇龙与乔其第一次约会,两个人在压抑中无法克制地流露出欢喜和兴奋的感觉。“蓝阴阴的火”,“咕嘟咕嘟的响”,这些对月亮的描写显然与前人有很大的不同。恰恰是这些别出心裁的意象描写恰如其分地暗示出了乔琪和葛薇龙这一对青年男女在情欲的惊涛骇浪中的苦苦挣扎。声音,视觉,色彩在这里有效地融为了一体,成为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又如《倾城之恋》中对范柳原和白流苏第一次接吻的描写。“流苏觉得她溜溜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终没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镜子是传统中国女性闺阁的重要器具,在古典诗词里屡有出现,且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然而,镜子这一物件又是易碎的,虚空的。因而张爱玲借镜子这一意象传达的是某种颓坏的虚空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又是和现代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冰冷的镜子照映出最热烈的情欲的火焰,反映出这对男女真实的内心世界。“凉的”是彼此之间各自的心思和长久以来“爱情斗法”中的猜疑和忖度,“烫的”是终究压抑不住的原始的男女情欲和对爱的渴望。小说充斥着一种虚空的,怀疑主义的情调。故事结束了,“什么都完了。”
(二)环境提供了她对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的条件
又是环境的作用,让张爱玲在创作的时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自己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狭窄,让她能够在自己的屋子中皱眉深思,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这样一个奇女子,虽然自己的交际面非常狭窄,但是她通过对周遭有限的接触,却能够真切把握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深夜的孤灯前往往总是能够看到一缕身影,这就是张爱玲,她能够想到几乎所有女性共同关心的话题,其中最能够抓住女性内心的情感,是她最擅长的一点。环境造就了张爱玲这位奇女子,同时也使她的内心充斥了一片阴暗,不见阳光的生活以及封闭的环境,让张爱玲的作品犹如一个个鬼域,其中的各色人物就像阴魂一样出出没没,让人们看后不仅心生怜悯,同时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也频发慨叹。
张爱玲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是中产阶级的一员。身处上海这个传统与现代感兼备的大都市,这里的中产阶级有着其自身可以看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结合。
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主人公——振保。振保“学的是纺织工程,在爱丁堡进学校。”“正途出身,出洋得了学位”这是他现代的一面。“他太太是大学毕业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格温和,从不出来交际。一个女儿才九岁,大学的教育费已经给筹备下了。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这又体现出他尽心孝悌,义气待人,治家有方的传统的一面。他喜欢玫瑰身上活泼开朗,不为外物所束缚的性格,但是又不喜欢她太随便。用他的话说就是,她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振保就觉得她有点疯疯傻傻的。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通。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里,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可见,振保是个受过西方教育,而又“爱热闹”的人,却又有传统中国人保守顽固的一面,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结合,中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这一类主人公还见诸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的范柳原、《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等。这些主人公本身就是华洋杂处,新旧交融的现代上海的一员,身上必定带着中西两种文化共同影响的痕迹。
三、用言情选材来表现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作品,题材往往都是以言情为主,张爱玲的作品很大一部分就选择了言情题材,因为她敏感的思维,对感情发展无可奈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感情的描述和分析,以求能够从中找出些许原委,但结果是失败的。浪漫主义的作品,感情往往是主基调,但是张爱玲的作品中却充斥着一种令人心生寒意的冷静,正是这种冷静,让人在读她的作品时不会陷入情感泥沼,浪漫在此刻是如此残酷,却又如此无奈。
这是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俯视社会与人性,这是张爱玲的创作位置,无论多么残酷的事实,或者多么残酷的情感分崩离析,她总是能够用最真实的笔触来进行描绘。
言情选材需要一种对感情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才能够创作出有强烈吸引力的作品。张爱玲正是身处感情深处,但思维却徜徉于九天之外,这种冷静的态度和高位的俯视,让她深刻感受到人的不可靠性以及不稳定性,感情不过是一瞬,但又有无数的痴男怨女为之疯狂不已,张爱玲通过最冷酷的真实事件来警醒世人,同时也是警醒自己。
四、结语
张爱玲的作品是悲情的,这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她对生活的态度完全反映在其作品之中,无论生活中有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她总是能够使用第三方的眼光来看待,对事件进行分析,对社会中充斥的物欲和情欲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这是一种另类的浪漫主义,残酷却不乏真实,令人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作品如此,生活同样也是这样,这就是张爱玲作品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M].花城出版社.1994.1
[2]傅雷.论张爱玲小说风格[M].逸海书城出版社.1995.2
[3]贾平凹.坐佛[M]序言.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2
[4]张爱玲.沉香屑-第二炉香[M].花城出版社.1994.1
[5]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M].中华书局,2012.
[6]陶方宣.张爱玲与胡适[M].中国出版集团,2011.
[7]陈绪石.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8]张爱玲.茉莉香片[M].中华书局,2012.
[9]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中华书局,2012.
[10]张钧.张爱玲十五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11]杨义.京派海派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M].中华书局,2012.
[13]张爱玲.倾城之恋[M].中华书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