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同泽 王昌丽(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南皮斜坡东带为一复杂断裂构造带,受近东西向断层活动性影响,将斜坡构造复杂化。该区含油目的层系为孔二段、孔一下,其中孔一下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0%≤Φ<16%,以中-低孔为主;渗透率主要集中在1≤k<31mD,以低-特低渗为主。
利用本区丰富的岩心分析、化验分析资料、测井和试油资料开展了“四性关系”研究,确定了本区孔一下油层的电性、岩性、物性及含油性标准,为该区的油层综合评价和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
由于受测井时间、测井仪器型号、仪器刻度标准和操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时间、不同测井仪器所测的测井资料之间存在系统误差,为了更好地利用测井资料量化地质参数,需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
测井曲线标准化的实质是依据一个油田或一个地区具有相同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的同一层段,不同井中的同一类测井数据的自身分布规律,由关键井及标准层建立起各测井数据的地区标准分布模式,采用相关分析技术,对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校正由于测井环境与测量方式的不统一带来的误差,即消除非地层因素对测井数据的影响。采用频率直方图技术对三孔隙度曲线进行标准化。
按照区域分布稳定,岩性纯,厚度大的标准,选取孔一段底部稳定的泥岩段进行标准化研究。首先,选取井眼条件好的、岩性纯、厚度10m 左右的泥岩段,利用Forward 软件,编制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频率直方图,5 口井的泥岩声波时差主频为374μs/m,密度值、补偿中子测井值分布比较凌乱。因此在利用声波时差资料计算孔隙度时,可以根据泥岩的声波时差特征值对各井的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标准化。
由于岩心分析的深度来自于钻井深度,通常钻井的深度和测井曲线的深度是有误差的,通过岩心归位将岩心深度校正到测井深度,建立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之间的关系,使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的地质参数更为合理。岩心归位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初步归位,通过岩心观察,利用取心井段的岩性描述与相应深度匹配的测井曲线归位,这一步控制各取心段的移动;第二步是详细归位,在初步归位的基础上,将岩心分析的物性资料与初步测井处理结果对比,通过上下移动岩心孔隙度,使二者形态趋于吻合,从而确定岩心小范围的移动量。利用上述方法对本区孔一段下部4口井进行了系统的岩心归位。
利用该区3口取心井的粒度分析化验资料,共统计82个样品点的数据,从岩性统计直方图可以看出(图1),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粗粉砂岩。同时利用4口取心井的290个样品,统计出该区的含油性分布规律,从含油性直方图上看(图2),油层含油级别以油斑、油浸和含油显示为主,干层各种含油显示均较少。
图1 南皮斜坡孔一下储层岩性统计直方图
图2 南皮斜坡孔一下含油性直方图
南皮斜坡区孔一下统计4 口井290 个样品点的数据,寻找出本区的物性分布规律,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统计直方图可以看出(图3、图4),岩心覆压后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19%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mD的区间内。由4口井271个油层内的样品点数据形成的孔隙度、渗透率累计能力丢失直方图显示(图5、图6),当孔隙度≥10%时,孔隙度样品丢失1.48%,累计孔隙(储油)能力丢失0.88%;当孔隙度≥10%时与之对应的渗透率下限为1mD,这时渗透率样品累计丢失4.80%,累计渗透(产油)能力丢失0.05%。通过以上分析,从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图(图7)上可以看出,把孔隙度≥10%,渗透率>1mD 定为南皮斜坡区孔一下有效厚度物性下限标准。
图3 南皮斜坡孔一下储层孔隙度统计直方图
图4 南皮斜坡孔一下储层渗透率统计直方图
图5 南皮斜坡孔一下孔隙度累计能力直方图
图6 南皮斜坡孔一下渗透率累计能力直方图
图7 南皮斜坡孔一下岩心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图
根据58口井475层的试油资料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声波时差与深电阻率的交会图版(图9),确定南皮斜坡区孔一下油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Rt≥8Ω.m,Δt≥225μs/m,与根据岩心资料确定的物性下限是一致的。
根据以上研究确定南皮斜坡孔一下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岩性下限为粗粉砂岩,含油性下限为油斑及以上,物性下限为:孔隙度≥10%,渗透率≥>1mD,电性下限为:电阻率≥8Ω.m,声波时差≥225μs/m。
在储层四性特征基础上建立的油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主要应用于南皮斜坡东带孔一下新井有效厚度划分及老井储层重新评价。新井共划分5 口井,有效厚度78m/36 层,老井重新评价3 口井,有效厚度38m/12 层;然后依据单井划分的有效厚度编制了有效厚度等值线图,为该区的储量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肖义越译.测井资料地质解释.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P546.
[2]杨通佑,陈元千等.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刘艳芬,刘玉梅等.港中开发区沙三段油层下限标准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154,2012.12(上).